俞霄華
隨著現代醫(yī)學的進步,腦卒中急性期病死率大大降低,而致殘率卻明顯提高。由于現在很多人重治療、輕康復,忽視早期康復治療致使異位骨化(HO)形成,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異位骨化指在軟組織出現成骨細胞并形成骨組織,多半發(fā)生在大關節(jié)周圍,例如髖關節(jié)、肘關節(jié)等,早期局部有明顯腫痛,關節(jié)活動受限,晚期由于骨組織形成,導致關節(jié)活動受限[1]。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腦卒中病人642例,抽取90例腦卒中病人進行對照觀察?,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0例急性腦卒中病人,男60例,女30例;年齡32歲~76歲。腦出血60例,腦梗死30例,病程<6個月,均經頭部CT或M RI確診。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以下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給予以下早期康復護理。
1.2.1.1 良肢位的設計 在早期康復治療中注重床上正確體位,可預防和減輕痙攣模式的出現和發(fā)展。良肢位是從治療的角度出發(fā)而設計的一種暫時性體位。
1.2.1.2 臥位 ①健側臥位:病人取健側臥位,在胸前放一枕頭,使病人前伸,患側肘關節(jié)伸展,腕、指關節(jié)伸展放在枕頭上?;纪惹蚯胺旁谏眢w前面另一支撐枕上,髖、膝關節(jié)自然屈曲。支撐枕應高低適宜,以舒適為度。健側自然放置。②取患側臥位:患臂前伸,前臂旋外,將患肩拉出,避免受壓和后縮?;纪确庞谑孢m位置,膝關節(jié)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身體前支撐枕上。以上兩種臥位適用于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展、足下垂內翻、妨礙上肢的日?;顒蛹安叫袝r屈曲的病人。③仰臥位:病人平臥,在患側臀下放一枕頭或砂袋,枕頭或砂袋的長度要足以支撐整個大腿外側,但要避免下肢內旋,保持中立位。在膝關節(jié)下置一小枕,使膝關節(jié)稍彎曲,不應在腳下放置任何支撐物?;技鐟旁隗w旁的枕頭上,肩關節(jié)前伸,手臂伸展、外旋、稍抬高,頭呈中立位。此種臥位適用于下肢屈肌張力高而缺乏伸肌張力的病人。
1.2.1.3 體位變換 無論輕癥或重癥腦卒中,其體位變換都十分重要。即使病人有意識障礙,只要生命體征平穩(wěn),在確保呼吸道通暢的前提下應2 h變換體位1次,體位變換不僅對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保持肢體的良好位置及防止攣縮有利,且對壓瘡、呼吸道感染、改善循環(huán)也有利。重癥或并發(fā)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以側臥位為佳,除可避免仰臥位時伸肌肌張力容易增加外,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從而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
1.2.1.4 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和自我輔助運動 被動運動是借助治療師進行的活動,其目的是防止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為將來的主動活動做準備。自我輔助運動是指病人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運動。被動運動一般每日2次,每次各方向運動 3遍~5遍,動作要輕、慢、穩(wěn)定,活動范圍以不引起疼痛為宜。一旦病人意識清楚就應訓練病人用健側來做患側的自助運動。當出現隨意運動時就應訓練輔助被動運動,輔助自動運動逐漸向自動運動發(fā)展。
1.2.1.5 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 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是預防關節(jié)攣縮的主要手段,其原則是在關節(jié)最大活動范圍內進行反復多次的活動,若訓練時有疼痛則不能強制進行,應經其他物理治療緩解疼痛后進行。隨著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擴大疼痛會逐漸緩解,切忌粗暴,否則會加重關節(jié)損傷,引起異位骨化。
1.2.1.6 心理指導 在為病人實施康復護理程序時,護士與病人要建立伙伴關系,護士從生理-心理-社會模式出發(fā),尊重病人,使病人配合各種護理活動。進行康復宣教時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對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及對自身高度關注的病人,宜采用科普知識進行宣教。反之,對于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則采用精而簡、圖文并茂的宣傳材料,使每個病人了解異位骨化也是神經癱瘓病人的一種并發(fā)癥,要按指導去做,切忌過度訓練
1.2.2 統計學方法 干預2年后進行評價。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干預2年后異位骨化發(fā)生率比較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yī)學和護理學相互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2]。全面康復是康復護理工作的最終目的,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維持健康、減輕痛苦是康復護理人員的基本職責;正確指導、走出誤區(qū)、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是康復科護士面臨任務和責任。早期宜進行緩慢、柔和的漸進性運動練習,可預防全身性機能衰退、防止肌肉骨骼廢用、關節(jié)畸形攣縮,從而防止異位骨化發(fā)生[3,4]。
[1]談躍.腦卒中現代臨床與康復[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0.
[2]趙鈦.現代偏癱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205.
[3]黃松波,呂秀東.早期康復對偏癱病人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雜志,2000,15(4):196.
[4]李瑞.腦卒中偏癱病人的康復護理[J].全科護理,2009,7(6B):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