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育智
[摘要]柳湘蓮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眾多青年男子中的一個人物,他在書中出場不多,作者對他也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來著意刻畫。但是,這一人物形象卻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長廊里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關鍵詞]蓮花 柳湘蓮 形象
在《紅樓夢》中,賈府公子、榮國公之孫賈寶玉是作為作者竭力歌頌的一個叛逆形象而出現的,這幾乎已經成為紅學家們的定論。寶玉的出家是深思熟慮的慎重選擇,他原本對現實人生充滿了摯愛和眷戀,只是在經歷了種種人生痛苦后才忍痛舍棄塵世的。柳湘蓮的生活經歷復雜而獨特,與賈寶玉相比,他的出家決然而果斷,是其長期游俠式生活的必然選擇,沒有猶豫、沒有眷戀,有的只是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徹底否定。柳湘蓮與賈寶玉,兩人既是情投意合的朋友,亦是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雖殊途而同歸。他們以自己無畏的生命和悲劇的命運向落后的、野蠻的舊制度投去致命的一擊,并在這致命的一擊中獲得永生。
一、世家子弟的叛逆者
柳湘蓮的首次出場是在《紅樓夢》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xiāng)”。這一回介紹柳湘蓮的家世生平。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士人們信奉的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哲學,世家子弟的人生道路是讀書求取功名,追求所謂“仕途經濟”的學問。而柳湘蓮雖出生世家,卻偏偏背離了這樣的人生道路。他既不專心讀書、求取功名,又弄槍舞劍,甚而至于喝酒賭博、尋花問柳,放浪形骸之極。身為世家子弟,竟然愛好串戲,“且串的都是生旦風月戲文”,以至于“不知他身份的人,卻誤認作優(yōu)伶一類”[1]358。而那時候的優(yōu)伶,不管在臺上有多么風光,其命運其實是很悲慘的而出生于貴族世家的柳湘蓮,卻偏偏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甘“下賤”。這簡直就是對封建世家子弟莫大的嘲諷,沖破了儒家文化熏陶了幾千年的傳統思想的束縛,表明了柳湘蓮對自由人生的一種向往和追求。
二、嫉惡如仇的斗士
柳湘蓮一出場就給人一種卓爾不凡的印象,接下來,作者又通過他痛打“呆霸王”薛蟠來進一步展現他的性格特征。薛蟠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粗俗之極,誤將湘蓮認作優(yōu)伶一類。雖說薛家有權有勢,又有賈家、王家當靠山,但柳湘蓮卻不吃這一套。當薛蟠在那里亂嚷亂叫說“誰放了小柳兒走了”時,作者這樣寫柳湘蓮的反應:“火星亂迸,恨不得一拳打死,復思酒后揮拳,又礙著賴尚榮的臉面,只得忍了又忍”。雖然生在一個封建的貴族世家里,但湘蓮卻毫無攀附權貴之心。恰恰相反,他蔑視權貴,嫉惡如仇,時時懂得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而這一次他卻碰見敢作敢為的柳湘蓮,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冥冥之中,就好像在為被薛蟠害死的馮淵報仇一樣,讓人長長地出了一口惡氣。在痛打薛蟠的這一事件里,柳湘蓮的機智、豪爽、幽默也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一切都表現出柳湘蓮嫉惡如仇、敢于冒犯權貴的正義感和剛直性格。
三、見義勇為的俠客
柳湘蓮不僅是嫉惡如仇的斗士,同時又是一位不計前嫌、見義勇為的俠客??讘c東曾對《蜀山劍俠傳》中的俠義行為作出解釋:“這是一種人道主義思想,近于儒家的‘仁,合于儒家忠恕節(jié)義之道。”可見俠士也并非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柳湘蓮雖說性格剛硬,但卻并不失仁愛之心。道義模式又包括三種人格:俠義人格、信義人格、自由人格。柳湘蓮因為痛打薛蟠,才被逼遠走他鄉(xiāng)。按理說,他非常痛恨和鄙薄薛蟠,看見薛蟠被強盜搶劫,他應該幸災樂禍,或者袖手旁觀,這才是人之常情。但他居然能夠拋開一己之恩仇,挺身而出,仗劍相助,救人于危難之中。這是高尚的俠義人格的體現??梢哉f,柳湘蓮是一位真正具備了俠義精神的俠客,其舍己為人的俠義風范,令人可欽可佩。
四、柳湘蓮形象的美學內涵
作者以力透紙背的力量,在短短的兩個章節(jié)里,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奇男子形象。這一形象,可以說傾注了作者極大的心血,在這樣一個集叛逆、俠義、奇情于一體的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理想。柳湘蓮最后出家當了道士,而賈寶玉最后出家當了和尚,一道一佛,前后輝映,正是作者由于對他所屬的時代、社會的極度失望,經過百轉千回之后尋找的人生歸宿。曹雪芹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者,準確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看到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盡頭。柳湘蓮是作者心目中美的化身,他的外貌是美的,他高貴的人品更是美的,“形態(tài)和精神統一的人是最完美的審美客體”。這樣美好的一個人,到最后居然也無路可走,這不僅僅只是柳湘蓮個人的悲劇,更是那個社會和時代的悲劇。然而,作者并沒有因為悲劇而放棄了對理想的表現。這既暴露了“無可挽救的衰敗”,也贊美了“依稀可見的光明”。柳湘蓮既是舊時代的殉葬者,同時又是新時代的開掘者,“人生的真實內容是永遠的奮斗,是為了超個人生命的價值而掙扎,毀滅了生命以殉這種超生命的價值”。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的出現,預示著腐朽的舊制度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到了歷史的末季,而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必將來臨?;蛟S這正是柳湘蓮形象最深刻的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1987.
[2]孔慶東.蜀山劍俠傳的超越生命觀[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70-75.
[3]克留科夫斯基,著.劉獻洲,譯.人是美的[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236.
[4]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M].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