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亮
(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第76師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1)
1999~2008年本院采用小針刀治療屈指肌腱鞘炎6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38~69歲,平均52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5個月。右拇指指間關節(jié)51例,右食指指間關節(jié)9例。治療前曾行封閉21例,針灸28例,口服藥物11例。60例在壓痛點處均可觸及條索狀、塊狀硬結,均有手指損傷或勞損史,手指屈伸功能障礙,指關節(jié)處有彈響聲。
1.2 治療方法 取坐位,患側手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療臺上,在患指掌側指橫紋觸到硬結或壓痛點處即為進刀點,用甲紫標記位置,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鋪巾,局麻成功后用4號小針刀和手掌面呈90°角,刀中線與屈指肌腱平行刺入,深度為硬結厚度的1/2,此時可體會到狹窄的腱鞘被切開的感覺,然后再向遠近各切2~3刀即可,以不超過硬結為度。創(chuàng)口呈針眼狀,用酒清或無菌棉球壓迫,膠布固定。術畢以創(chuàng)可貼貼針眼,過度掌屈背屈手指2~3下。囑其主動活動,如仍有彈響可重復作1~2次。術后3天內針孔嚴禁沾水,以防感染。每次治療間隔為1周,術中刀刃一定要與肌腱縱軸平行,不能與之垂直,否則有損傷神經及血管的可能;掌握好進針深度,切開腱鞘后不能繼續(xù)進針,若感到刀刃觸到骨質表示過深,有損傷肌腱的可能;術后即開始手指屈伸活動,以防粘連復發(fā)。
1.3 療效評定[1]治愈:疼痛消失,功能恢復正常,隨防6個月無復發(fā);好轉:疼痛顯著減輕,功能活動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1.4 結果 治愈50例(83.33%),其中一次治愈7例,二次治愈3例;好轉10例(16.67%);總有效率為100%。
屈指肌腱鞘炎又稱“彈響指”、“扳機指”,多發(fā)于拇指,以中年女性多見,當手指頻繁活動,使屈指肌腱與骨性纖維管受壓,纖維管本身發(fā)生水腫增厚,繼之纖維管變性,使管腔變窄,屈指肌腱因受壓而變細,基兩端卻膨大呈葫蘆狀,當手指屈伸則勉強通過而發(fā)出了彈響。小針刀療法可使腱鞘減壓,粘連組織剝離、松解,恢復局部力學的動態(tài)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能力,促進病變的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60例,經小針刀治療后疼痛消失或顯著減輕,功能活動改善,有效率100%。
[1] 趙俊, 李樹人, 宋文閣. 疼痛診斷治療學[M]. 鄭州: 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1999: 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