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中風病的辨證施護

    2010-04-13 09:47:21劉明娟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0年4期
    關鍵詞:病位中風病臟腑

    劉明娟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0700)

    中風病的基本病機為肝腎陰虛,陽亢風動,痰火內生,氣血逆行于上,蒙蔽清竅,阻閉經(jīng)絡。病情有深淺輕重之分,標本虛實有先后緩急之異。分為中經(jīng)絡和中臟腑兩大類。中經(jīng)絡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xiàn)為不經(jīng)昏仆而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中臟腑則出現(xiàn)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神識恍惚或迷蒙為主癥,并常遺留后遺癥。中經(jīng)絡者,病位較淺,病情較輕;中臟腑者,病位較深,病情較重。

    1 中經(jīng)絡

    發(fā)病初期大多數(shù)患者因為突然發(fā)病以及肢體功能障礙導致角色的缺如而在心理上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產(chǎn)生恐懼、失助、絕望等消極情緒。護士應耐心做好安慰解釋工作,向患者闡述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及預后,消除其恐懼絕望心理,增加治療信心,才能夠較好地配合治療,恢復自我照顧能力。

    急性期盡量臥床休息,避免不必要時搬動。應留陪,必要時加床檔防墜床,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預防壓瘡:保持床鋪平整、干燥,保持皮膚清潔,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換、勤整理。在褥瘡的好發(fā)部位骨骼隆突處,用 5%紅花酒精順時針按摩受壓皮膚。

    生活護理:醫(yī)護人員配合家屬做到五包(水、飯、藥、大、小便),做好口腔護理,避免口腔并發(fā)癥。

    飲食護理:飲食以低脂低鹽低膽固醇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多食纖維多的新鮮水果蔬菜等,忌肥甘油厚之品,戒煙忌酒。對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者應給予半流食,喂食宜緩慢,少食多餐。

    保持正確體位:肢體保持功能位置,經(jīng)常變換體位。正確的位置是手關節(jié)輕微背屈,肘關節(jié)微屈曲。上肢稍高于肩部水平,避免關節(jié)內收,必要時使用肘脫固定患肢。下肢將足底墊起使足背與小腿成 90°角,預防關節(jié)伸展性攣縮。膝關節(jié)下放置小枕使腿微屈,外側放枕頭或砂袋,避免下肢外旋。

    康復訓練: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早期進行康復活動,訓練控制排尿及規(guī)律排便的活動,以及言語、運動功能等。

    食療:用中山四物湯(黃花菜 100g,黑木耳 50g,黃豆芽100g,豆腐 250g),加入適當調料,共煮為湯服食,有降脂、改善心腦供血作用。

    2 中臟腑

    中臟腑者,病位較深、病情較重,主要表現(xiàn)為神志不清等閉、脫之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瞳孔、面色、舌象、脈象的變化,及時記錄,作好對癥處理。

    嚴格掌握降壓藥、鎮(zhèn)靜藥及脫水劑使用的劑量、時間、途徑,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效果。

    預防口腔、肺部、泌尿道感染及褥瘡的發(fā)生,作好基礎護理,定時翻身和吸痰以免發(fā)生窒息。

    昏迷者用紅霉素眼膏保護眼睛,張口呼吸者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口部保護口腔黏膜及濕潤氣道,對便秘、尿潴留者可順時針按揉下腹部,遵醫(yī)囑針刺中極、三陰交等穴,必要時予以灌腸或留置尿管。

    不省人事、面色蒼白、氣息低微、口開眼閉、肢冷汗出、脈沉細弱的脫證患者,立即給予吸氧及建立靜脈通路,并派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寫好護理記錄,準確記錄出入量,按醫(yī)囑下置胃管,進行鼻飼。

    作好各管道的護理,留置尿管予以生理鹽水或者甲硝唑溶液行膀胱沖洗,每日更換引流袋。置胃管者防止胃管滑脫堵塞,導致食物及胃液返流入呼吸道發(fā)生窒息,口腔護理每日2次。更換體位后檢查各管道是否暢通,嚴防管道的折疊。

    陽閉高熱者,用冰袋冷敷頭部,并將床頭抬高約 30cm以減輕癥狀。脫證患者四肢逆冷者注意保暖,并可給人參湯頻飲。

    針刺合谷、肩髃、手三里、百會、肩井、風市、環(huán)跳、足三里、委中、陽陵泉等,并隨癥加減。

    患者清醒后給予海蜇湯(海蜇 250g,嫩鉤藤 20g,黑木耳50g)加適當姜、蔥、鹽煮湯服食,有祛痰通絡之效。

    3 體 會

    中風病的護理應先標后本,標本兼顧。針對不同證型選擇不同的針刺穴位、手法、理療措施及肢體功能康復訓練。

    采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辨證施護措施,故能取得較滿意效果。

    猜你喜歡
    病位中風病臟腑
    基于文獻研究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中醫(yī)證型及證素分布規(guī)律研究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蓄血證病機病位探析
    眼針療法治療中風病的機制探討
    中醫(yī)對痛風的認識
    以臟腑體位和功能來認識藏醫(yī)診脈法
    補腎活血祛瘀方治療中風病恢復期100例
    中風病機及用藥分析
    臟腑經(jīng)絡辨證施治頸性眩暈驗案5則
    中醫(yī)臟腑與西醫(yī)內臟之比較分析
    潮州市| 齐河县| 会理县| 四平市| 云和县| 南丰县| 汕头市| 闵行区| 丰都县| 桂平市| 承德县| 华坪县| 海晏县| 客服| 辉南县| 金门县| 安宁市| 景洪市| 遂溪县| 水富县| 北辰区| 夏津县| 福清市| 垣曲县| 美姑县| 隆子县| 天长市| 达日县| 精河县| 曲阳县| 和平区| 山阳县| 芷江| 米脂县| 布尔津县| 子洲县| 金平| 景洪市| 仪陇县| 南平市|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