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醫(yī)學院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江蘇連云港,222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日趨增高,COPD病程持續(xù)延長,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的威脅。目前長期氧療被認為是能影響COPD預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國外研究表明,長期用氧不僅能使動脈血氧飽和度增加,改善缺氧,減輕癥狀,增加活動范圍,而且可以改善患者情緒,從而提高生命質量[2]。本科對 108例COPD患者在氧氣療法中實施了循證護理,收到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05年1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科住院COPD患者108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COPD全國診斷標準。其中男79例,女29例,年齡 61~84歲,平均72歲;病程 15~40年,平均2年;住院時間10~48 d。108例患者在吸氧中舒適感增加、吸氧噪音減少、氧療的依從性得到提高和改善。
規(guī)范有效的氧療護理是護士必需掌握的內容,但由于個別護士對氧療知識了解不夠全面,不少模糊概念仍阻礙氧療的合理應用。為了更好地制定出氧療的最佳護理方案,本科采取循證護理,合理利用醫(yī)療護理資源,動態(tài)觀察和掌握影響氧療效果的相關因素,確定護理問題:吸氧濃度及時間的選擇;吸氧導管的選擇;減少吸氧帶來的噪聲,使患者感覺舒適;氧氣的加溫和濕化;如何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吸氧依從性。
尋找國內外關于氧療護理方面的文獻,以尋找來源于研究領域的實證。
將所獲得的實證和臨床知識經(jīng)驗、患者需求相結合,制定并實施護理計劃。對上述所有相關文獻進行評審.通過評審,獲得最佳的研究實證,并結合氣管切開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理、護理經(jīng)驗總結及患者的個體需求,制定護理計劃,提出護理措施。
吸氧濃度及時間的選擇:COPD患者的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處于抑制狀態(tài),其興奮性主要依靠缺氧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如果吸入高濃度氧,雖可升高氧分壓,但呼吸中樞興奮性降低,使呼吸變淺、變慢,增加了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更加嚴重。如采用間斷吸氧會造成患者在氧氣中斷時,血中二氧化碳進入肺泡稀釋了氧氣,從而肺泡內氧分壓降低,引起更嚴重的低氧血癥,因此應采用持續(xù)低流量氧療,1~2 L/min,濃度24%~28%,不少于15 h/d。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濃度在24%~28%范圍內,即使療程超過10 d也不會發(fā)生氧中毒[2]。目前,一致認為吸氧至少15 h/d,可使動脈血氧分壓大于8 kPa才能獲得氧療效果[3]。
氧氣導管的選擇:給氧前詳細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有針對性的輸氧方式及導管。①一次性單腔吸氧導管——鼻塞式,比以往鼻導管給氧法對鼻粘膜的刺激性明顯減小,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膠布固定影響美觀又造成不適;而鼻勾式,利用軟塑料卡住鼻翼,使導管不容易脫落,彌補了上述不足,但由于單腔鼻導管可使氧氣氣流集中沖擊一側鼻孔,加上軟塑料卡住鼻孔,長期可使鼻粘膜充血、腫脹,降低氧療效果;②一次性雙腔吸氧導管——耳套式,有2個通氣孔,將2個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氣氣流分散吸入,可用戴眼鏡的方式將鼻導管套在耳朵上??筛鶕?jù)患者臉型的長短,調節(jié)活塞的長度,增加穩(wěn)固度和舒適度。一次性雙腔吸氧導管是長期氧療患者的首選;③一次性面罩吸氧導管,對患者氣道粘膜無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濃度可達較高水平;缺點是清醒患者有憋氣感[5],妨礙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有研究表明,以上3種給氧方式后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結果,差別無顯著性[4]。
做好患者的舒適護理:氧療患者往往活動受限,鼻咽口腔干燥不適,因此要濕潤口鼻,保持上呼吸道通暢,做好口腔護理。同時注意操作規(guī)范,避免先將吸氧裝置與患者連接后調流量的做法。
減少吸氧噪音:李敏等[6]對氧氣濕化瓶進行了改進,取5.5 cm長、截面直徑為4 cm的圓柱形海綿柱,其中央為長3.5 cm、截面直徑為1.5 cm的空心,將其放入濕化瓶內使海綿柱的空心套在濕化瓶內的長管上。海綿清洗消毒1次/周,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再用蒸餾水洗凈晾干后備用。改進后的氧氣濕化瓶噪聲均降低,保證了長期氧療患者夜間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
氧氣的加溫和濕化:刁尚芝等[7]對電子溫控氧氣濕化器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療效的影響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加熱濕化的氧可濕化氣道內分泌物,使之順利排出,防止小氣道阻塞及閉塞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或加重,改善臨床癥狀。對于長期氧療的患者來說,吸入氧氣以溫度37℃、濕度80%左右為宜。
氧療患者的健康教育:護士要教會患者如何接受正確、安全、舒適的氧療,加強氧療的健康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氧療護理的全過程。①指導強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識,使用時注意防熱、防火、防油、防震,嚴禁在病區(qū)內吸煙;②嚴格執(zhí)行氧療濃度和時間。巡視病房時,常發(fā)現(xiàn)患者擅自將氧流量調高以為這樣能改善缺氧癥狀;有些患者缺氧癥狀稍有改善就拒絕吸氧;有些患者因顧慮吸氧會增加住院費用而不愿意吸氧,或吸吸停停。這些不遵醫(yī)的行為應及時糾正,使患者理解,不正確的氧療不但使病情不易好轉,還會延長住院時間,并增加打針服藥的痛苦。讓患者明白氧療能間接減少藥療費用,并由于好轉快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經(jīng)濟負擔。
慢性患者的家屬往往由于承受著沉重的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有部分家屬對患者有嫌棄情緒,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顧慮。護士除了要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外,還要耐心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家屬從心理上支持患者,飲食起居上給患者更多的幫助,并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談及醫(yī)療費用問題,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護理實踐表明,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改善COPD患者的用氧知識及用氧行為;通過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使他們提高了對疾病的認識水平;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測護理效果,這種以循證為基礎的護理是非常有效的,達到了最佳的護理實踐,從而減輕患者痛苦,降低醫(yī)療成本;減少護士的護理工作時間,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服務于患者的身心、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在護理實踐中,通過不斷改進,形成動態(tài)循環(huán),不斷提高救護質量。因此,循證護理是一種既重視規(guī)范化的職業(yè)行為又不忽視個體的護理,在護理實踐中具有指導意義。循證護理作為一種理想的實踐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同時將有限的醫(yī)療保健資源發(fā)揮最大價值,它是護理人員在臨床實踐中運用最新最佳的證據(jù)對患者實施護理[8]。循證護理強調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將科研結果與臨床經(jīng)驗、患者需求相結合,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護理質量[9]。循證護理指導護理過程,其要求不僅僅是在原護理理論指導下的常規(guī)護理,而且還要在循證護理的指導下進行護理理論和實踐的升華。護士通過尋找科研證據(jù),查閱大量專業(yè)相關資料,從而促進專業(yè)知識的更新,有利于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
[1] 楊 晶,高 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療依從性的調查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5(5):624.
[2] 王銀萍,張 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療遵醫(yī)行為調查及對策[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6,15(9):705.
[3] 邢麗娜,孫 濱,劉 丹.家庭氧療初步探討[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28(16):484.
[4] 張 嵐,杭小華,賈東梅.COPD患者緩解期長期家庭氧療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12):25.
[5] 金 奕.三種吸氧方式對心肺疾患患者氧療效果的臨床研究[J].天津護理,2004,7(2):1.
[6] 石 敏.氧氣吸入療法的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137.
[7] 李 敏.氧氣濕化瓶改進及應用[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27(1):106.
[8] 馮先瓊,成典娟,李繼平.循證護理:護理發(fā)展新動向[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1.
[9] 毛雅芬,沈蓉蓉.科研小組在實施循證護理中的作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