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宏春,余劍虹
(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403)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泛讀教學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教學基礎課程之一,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強化閱讀技能,擴大閱讀范圍,增加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廣泛閱讀的能力。泛讀又帶有欣賞性和娛樂性,能讓學生享受到英語閱讀的樂趣,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能,而且還是人們?yōu)榱藗€人、社會或學術目的而選擇的一項活動。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它對其他各項語言能力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目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如下問題:1)對課本內容應付了事,只是按照教師的教學步驟學習,缺乏主動性;2)閱讀過程中心不在焉,易煩躁,注意力不集中;3)寄希望于教師的講解而不是自身主動的閱讀,求得疑難點的迎刃而解;4)閱讀后不再重溫課文,不再閱讀與所涉及話題相關的其他文章,甚至根本不進行課外閱讀。
以上問題歸根結底源于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厭學,對所有教學材料表現出漠不關心;二是選擇性的學習,對課本內容缺乏興趣,但對課外教輔材料存在著潛在興趣。因此,缺乏閱讀興趣已經成為了英語泛讀教學的攔路虎,這亟需我們改進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本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
興趣是一種引起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特性,是駕馭人們注意力的力量。學習興趣會引發(fā)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習變成一種內心的滿足,否則將成為一種負擔。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對推動學生泛讀及其他各科學習有著更切實際的作用。人的興趣雖然是以客體的特點和個人本身的心理品質(文化、教育、能力和性格等)為轉移,但最終是由集體、社會、社會心理來形成的,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泛讀教學應注重通過激發(fā)和培養(yǎng)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學習活動變成主動的需求。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清楚他們?yōu)楹稳狈εd趣。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主要因素有:1)課本上的文章大多太專業(yè)化和嚴肅,專有術語過多,造成理解不順暢;2)文章過時,內容陳舊;3)學生對所涉及的話題不感興趣;4)教師以教案為中心,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的課堂反應。
針對以上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因素,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應做到如下幾點:
1.謹慎選擇閱讀材料,從易入手,話題要廣泛
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本著科學性、多樣性、趣味性和目的性相結合的原則,切實做到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其閱讀能力。選擇諸如幽默故事,散文,軍事、體育、計算機、經貿英語,甚至是女生喜歡的化妝品等英文資料,并且選材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與學生水平相適應。在一年級的泛讀教學中應選些相對簡易的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二年級學習時,學生詞匯量及理解能力都有了相應的提高,這時可以選擇更高層次的閱讀。而且,英語閱讀并不一定非得讀地道的英文原文,也可以讀漢語資料的英譯文,這樣的材料最好是學生在中學階段已耳熟能詳的文章,如魯迅作品中有關祥林嫂的節(jié)選和有關閏土的描寫,老舍的《茶館》的英譯文等。筆者在教學中選過這樣的教輔材料,學生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
2.緊跟時事,補充新聞
報刊閱讀是低年級泛讀教學的一部分,但在教授完報刊閱讀以后的課堂上,泛讀教師也應多補充時事新聞,不要把報刊閱讀和整個泛讀教學脫離開。學生十分關心當今時事,但課下卻沒有太多時間和渠道查閱英語新聞。課堂上補充時事要聞能幫助學生與時俱進,而了解已熟悉的漢語信息的英文說法更是學生十分樂意做的事情。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補充過24屆大學生冬運會、國慶60周年、澳門回歸10周年、H1N1流感全球肆虐、世界氣候大會等新聞,學生對學習此類英文資料樂此不疲。選擇話題多變,篇幅適中的國內外時事要聞,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又可以為學生補充知識,鍛煉其洞察時事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改進教學方法,形式多樣
泛讀教學方法種類繁多,教師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但應掌握“教學有法”和“教學無定法”這一重要原則,正確處理好有法和無法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敖虒W有法”是指在進行教學時要掌握和運用一定的科學教學方法,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教學無定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千篇一律,總用一種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
學生總是厭倦一成不變的東西,包括教師的授課方法。因此,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并且多種方法穿插使用。比如,采用“提問——閱讀——講解——評論”的形式,或采取“閱讀——提問——評論——講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閱讀——穿插資料——評述”的方式,或者輔以圖片或多媒體教學,等等。但是,無論教學方法怎么千變萬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不能變,應做到教學互通。泛讀教學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課堂組織要多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問題是思考的前提,所以在閱讀前,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和問題,提問要有創(chuàng)意;
3)講解過程中,高屋建瓴從語篇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尋找主題句,分析文章結構及寫作手法,總結文章大意,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的能力,如果“眉毛胡須一把抓”只會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漸漸失去興趣;
4)閱讀后,可以要求學生講述大意,看其表層理解情況;要求細讀相關部分,猜言外之意,測試學生深層理解情況;最后要求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內容說出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其評價性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4.遷移學生的興趣
對于缺乏閱讀興趣的學生,如果只是從正面大談閱讀的重要性及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果把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興趣轉移到閱讀中來,則可事半功倍。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對閱讀中的話題不感興趣。針對女生的特點,可以選取她們感興趣的話題,如化妝品英語、時裝英語、有關歌曲的頒獎情況、英語歌詞等;針對男生可選擇體育英語、軍事英語、新車推薦等英語資料,并配以圖片。這樣學生會帶著濃厚的興趣閱讀。在培養(yǎng)興趣之后,可引導學生閱讀科技英語、經貿英語、計算機英語、學術文獻等正式資料,逐步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可見,巧妙地遷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大有裨益。
5.引導學生閱讀,使閱讀興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課內只能提供給學生語言的sample和閱讀技巧,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則需要二語習得(SLA)研究中所說的language exposure。鼓勵學生課外先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讀物,而后指定相關閱讀資料。學生的資料一般很缺乏,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自己保存的雜志、報刊、小說和其他文獻等,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利用圖書館和書店借書買書看。教師要多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了解并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興趣是推動學生閱讀的內存動力,“好的閱讀材料”、“好的方法”是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新穎有效、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和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均可不斷地引起學生新的探索活動,激發(fā)新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大學英語泛讀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抓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這把金鑰匙,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他們廣泛閱讀,使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泛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許. 英語專業(yè)泛讀教學思考與實踐[J]. 山東外語教學,2000,(2).
[2]呂煦. 深化認識 理順關系 突出特點 英語專業(yè)泛讀若干問題的思考[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3).
[3]劉崗. 閱讀教學的糾錯思維[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5).
[4]吳彩萍,吳維昕. 興趣和英語教學[J].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2).
[5]王金榮,王洪義. 英語泛讀教學探索[J]. 渤海學刊,19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