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典麗賦》的編選與傳播考論

      2010-04-03 04:16:14許瑤麗成都理工大學(xué)成都610059
      關(guān)鍵詞:朱熹

      □許瑤麗 [成都理工大學(xué) 成都 610059]

      《后典麗賦》的編選與傳播考論

      □許瑤麗 [成都理工大學(xué) 成都 610059]

      南宋進士試賦制度較北宋更為長期穩(wěn)固,與此相關(guān)的律賦集的編選在南宋也極為興盛,然今天大多佚沒無聞?!逗蟮潲愘x》是南宋律賦選集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部,乃婺學(xué)唐氏學(xué)派代表唐仲友所編選。該書選文詳今而略古,體現(xiàn)出鮮明的趨時特征。此外,該書刊刻所涉及的貪墨行為,凸現(xiàn)了律賦集編選的牟利動機,因而在選文質(zhì)量上難與北宋律賦集相比。在這樣的律賦范本的指導(dǎo)下,宜乎南宋律賦日漸走向沒落。

      《后典麗賦》; 唐仲友; 律賦; 編選原則; 刊刻

      南宋由于進士科試詩賦的制度相當穩(wěn)固,幾乎沒有被動搖過,所以舉子研習(xí)律賦成為進學(xué)的必然之路,與之相配合的律賦集與賦學(xué)書籍編撰也是相當?shù)呐d旺。南時期出現(xiàn)的律賦集很多,有以單人作品為主而結(jié)集的《鄭屯田賦集》,更主流的則是律賦總集,如《典麗賦》、《后典麗賦》、《指南賦箋》、《大全賦會》、《穽井編》(其中甲集為律賦)、《集賢賦》、丁明《賦編》(一百卷)等,賦格類書籍有《聲律關(guān)鍵》、《八韻關(guān)鍵》、《李君瑞奇正賦格》等,此外還有如《林上舍體物賦料》、《押韻》等為律賦寫作提供方便的類書、韻書等,孫奕《示兒編》中也有許多有關(guān)律賦做法的論述。

      《后典麗賦》是編選、刊行于南宋孝宗時期的一部賦集,共四十卷,收集自唐末至宋代盛時著名人物的律賦,止于紹興間,編集者為當時著名的婺學(xué)唐氏學(xué)派代表唐仲友。該書今佚,《直齋書錄解題》對該書的題解云:“有王戊集《典麗賦》九十三卷,故此名《后典麗賦》。王氏集未見?!盵1]到陳振孫所處的南宋晚期,王戊①所編的《典麗賦》已湮沒無聞。王戊《典麗賦》各書錄都載為“九十三卷”,但在鄭樵《通志》、《宋史·藝文志》中還載有“六十四卷”本的《典麗賦》,《通志》該書目下注云:“宋朝楊翱集古今律賦”[2],《宋史》載作者亦為“楊翱”,是知在《后典麗賦》編集之前,曾有兩種不同版本的《典麗賦》存在過。楊翱、王戊生卒年均不詳,但觀《宋史》載兩書,楊書在前而王書在后,故六十四卷本之《典麗賦》應(yīng)早于王戊賦集。明陶宗儀《說郛》只載“典麗賦”書名,不具作者與卷數(shù),不知陶氏所見之書系何本,抑或即是唐仲友所編之《后典麗賦》。

      一、《后典麗賦》的編者唐仲友其人

      唐仲友,字與政,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登張孝祥榜進士,復(fù)中宏詞科,陳振孫稱唐仲友“以辭賦稱于時”,信不虛也。正因為這種場屋名聲,所以由他來編集律賦選集就有更大的市場號召力。但唐仲友并非僅以詞學(xué)顯于時,他受人推崇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博文洽識,尤尚經(jīng)制之學(xué)” 。明人蘇伯衡評價唐仲友說:“干道、淳熙間,紫陽朱子、廣漢張子、東萊呂子鼎立于一時,而東南學(xué)者翕然宗之。說齋唐公出乎其時,又與呂子同居于婺,而獨尚經(jīng)制之學(xué),真可謂特起者矣,而豈立異哉?”[3]所以《中國通史》將其所代表的唐氏婺學(xué)派與“張栻為代表的理學(xué)湖湘學(xué)派、呂祖謙為代表的呂氏婺學(xué)派”相提并論[4]。

      唐仲友,宋史無傳②,關(guān)于唐仲友其人的人品歷來有爭議,更因為唐仲友與朱熹之間的一段公案,使后人對于他的評價不免分歧。關(guān)于朱熹與唐仲友之間的紛爭,《晦庵集》卷十八、十九收錄的六份彈劾唐仲友的奏狀代表了“貶唐”派的基本觀點,然明宋濂作《唐仲友補傳》稱其治臺州:“發(fā)粟賑饑,抑奸拊弱,創(chuàng)浮梁以濟艱涉,民賴利焉?!盵5]后朱右、朱彝尊、朱鶴齡及四庫館臣皆從此說③。而關(guān)于“發(fā)粟賑饑”、“創(chuàng)浮梁以濟艱涉”兩事朱子卻有異論[6],同一事件,由于立場不同,其間是非殊難分辨。宋濂乃明人,其所申說或有偏頗,但宋人對于唐仲友與朱子交構(gòu)一事,已有說法。周密《齊東野語》“朱唐交奏本末”條稱:

      朱晦庵按唐仲友事,或云呂伯恭嘗與仲友同書,會有隙,朱主呂,故抑唐,是不然也。蓋唐平時恃才輕晦庵,而陳同父頗為朱所進,與唐每不相下。同父游臺,嘗狎籍妓,囑唐為脫籍,許之。偶郡集,唐語妓云:汝果欲從陳官人邪?妓謝。唐云:“汝須能忍饑受凍乃可。”妓聞大恚,自是陳至妓家,無復(fù)前之奉承矣。陳知為唐所賣,亟往見朱,朱問:“近見小唐云何?”答曰:“唐謂公尚不識字,如何作監(jiān)司?!敝煦曋煲圆績?nèi)有冤獄,乞再巡按。既至臺,適唐出迎少稽,朱益以陳言為信,立索郡印,付以次官,乃摭唐罪具奏,而唐亦作奏馳上。時唐鄉(xiāng)相王淮當軸,既進呈,上問王,王奏:“此秀才爭閑氣耳?!彼靸善狡涫?,詳見周平園《王季海日記》,而朱門諸賢所著年譜、道統(tǒng)錄乃以季海右唐,而并斥之,非公論也,其說聞之陳伯玉式卿,蓋親得之婺之諸呂云[7]。

      此種說法亦為清潘永因所采,其編《宋稗類鈔》對此事的敘述更為詳盡[8]。但此說不免過于回護唐仲友。觀南宋俞琰《讀易舉要》稱:“金華唐仲友與政,少登兩科,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知信、臺二州,江西提刑,孝宗深知其才,不幸而卒,年僅五十三,作《六經(jīng)圖譜》十卷,名曰《帝王經(jīng)世之書》,嘉泰元年,庚戌平園周必大為之序。”[9]俞琰,理宗時人,所處時代去朱、唐未遠,其精于易學(xué),學(xué)說“以朱子為宗”[9](四庫提要),但他對于唐仲友的才華的評價,卻沿用周必大之說,頗抱憐惜之意,并絕口不提朱唐交奏的事情,與其他宗尚朱熹者迥異。觀朱熹劾唐仲友六狀,其間情事首尾俱在,當非全然虛構(gòu)。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亦載“晦翁按唐與正”事,其說雖亦主陳亮從中挑撥引發(fā)事件,但對唐仲友的評價則是一分為二。他一方面肯定唐仲友“博學(xué)工文,熟于度數(shù)”、知臺州“政頗有聲”,但另一方面也指出唐仲友私于官奴、其子頗通賄賂之事[10],總之“唐雖有才,然任數(shù)要非端士”,此可謂中肯之見。吳子良指唐仲友與陳亮為鄰時,故意出題為難陳亮,令其出丑一事,雖難確證,但觀《癸辛雜識》“唐堯封”條所載,則唐仲友之行事當如此也,其云:

      唐仲友之父、侍御堯封,孝廟時以禮部侍郎大司成除侍御,有直聲。嘗論錢尚書禮,左遷小龍場,及去國,同朝送之,館學(xué)為空。孝宗知之,嘆曰:“遂為唐氏百年口實。”初入言路,錢迎問第一人,答以方思之,歸語仲友,仲友曰:“大人失言,當云此行正為公來也?!盵11]

      唐仲友之父唐堯封恬靜有守、正直敢言,因劾論尚書錢端禮而左遷,“同朝送之,館學(xué)為空”,連宋孝宗也不免感嘆,此可見唐堯封在朝廷與館學(xué)中的影響力。而唐仲友謂父親失言,當云“此行正為公來也”一句,則清楚地顯示了唐仲友不但繼承了父親的“敢言”性格,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據(jù)此再觀吳子良、周密所載事件緣由,則頗有幾分可信了。

      唐仲友的多才,頗為人稱道,除南宋俞琰外,洪適贊其:“發(fā)策玉堂,奏篇甚善”[12],南宋王象之稱其“博文洽識,尤尙經(jīng)制之學(xué)”,周必大稱其:“于書無不觀,于理無不究”。唐仲友不僅“工于辭賦”、政績斐然,而且在史學(xué)和經(jīng)學(xué)方面都很有成就,其《帝王經(jīng)世圖譜》一書完成于他任著作佐郎期間,該書“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陰陽度數(shù),兵農(nóng)王霸,本之經(jīng)典,兼采傳注,類聚群分,凡百二十二篇?!盵13]周必大為其作序謂:“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陰陽度數(shù),兵農(nóng)王霸皆本之經(jīng)典,兼采傳注,類聚群分,旁通畢貫,使事時相參,形聲相配?;蛲葡L之象,或列休咎之證,而于郊廟學(xué)校,畿疆井野,尤致詳焉。各為總說,附其后,始終條理,如指諸掌?!盵14]評價非常高。此外,唐仲友見于著錄的作品還有《六經(jīng)解》百五十卷、《九經(jīng)發(fā)題》[15]、《經(jīng)史難答》、《孝經(jīng)解愚書》④各一卷、《諸史精義》百卷⑤、《帝王經(jīng)世圖譜》十卷、《干道秘府群書新錄》八十三卷⑥,《天文詳辨》、《地理詳辨》⑦各三卷、《故事備要》、《詞科雜錄》各四卷、《陸宣公奏議詳解》十卷、《說齋文集》四十卷。在這些著作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主要是為科場應(yīng)試者編的書籍如《九經(jīng)發(fā)題》、《經(jīng)史答難》、《諸史精義》、《故事備要》、《詞科雜錄》等,這顯示了唐仲友一生與教職的密切聯(lián)系。唐父堯封,曾為秀州、湖州州學(xué)教授,又進為太學(xué)博士,在任命唐堯封的敕命里有云:“朕勸學(xué)勵賢,恢張文教,令四方肄業(yè)之士,合經(jīng)術(shù)、詞賦為一科。惟時膠庠,實號首善,師儒之選,尤慎擇人。以爾堯封抱藝不群,累更侯泮;……是能兼二者之長,可以課諸生之習(xí)。夫經(jīng)為至治之法,賦亦古詩之流,通經(jīng)者欲中道而從容,能賦者貴體物而瀏亮,士之器識于此可觀,往其究心,訓(xùn)迪毋倦可?!盵16]是知唐堯封是經(jīng)術(shù)、詩賦兩能之士,且累更侯泮,積累了豐富的教學(xué)經(jīng)驗,他的三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有了這樣的家學(xué)淵源與教養(yǎng),加上唐仲友除歷任館職如著作佐郎、秘書省正字、實錄院檢討官等外,還曾擔任太學(xué)公試官,在臺州任上“大修學(xué),又修貢院”[10](卷三,“晦翁按唐與正”條),告老還鄉(xiāng)后還“開席授徒,學(xué)者數(shù)百人”[15](卷二百四十三),可以說唐仲友一生與教育關(guān)系密切,即使在地方官任上,他也不忘刊刻教學(xué)用書,本文重點討論的《后典麗賦》一書正刊刻于他任臺州知府時。

      關(guān)于宋代科舉考試與印刷業(yè)的關(guān)系,林巖先生已有專文詳論,他指出宋代“廣大舉子對科舉考試用書的需求導(dǎo)致印刷業(yè)介入到這一有利可圖的行當中來。保守地估計,至遲在北宋真宗、仁宗統(tǒng)治的時代⑧,雕版印刷術(shù)已經(jīng)對科舉考試發(fā)生影響?!薄罢麄€宋代,民間書坊都是科舉考試用書最主要的刊行者,其目的在于獲取經(jīng)濟利益。”[17]正如筆者前文所述,北宋的科舉書籍的編撰者多為文苑名流,且留名文學(xué)史者如晏殊、宋祁等不乏其人。但到了南宋時期,書坊謀利的現(xiàn)象愈來愈突出,科舉書籍的編撰由官方轉(zhuǎn)向民間,出現(xiàn)了大批質(zhì)量低劣的律賦集,如《指南賦箋》之類,并且隨著宋代滅亡后,元代科場改試古賦,這些書坊作品又多湮沒無聞,所以,我們今天很難考知某書在當時的傳播情況。而唐仲友編集的《后典麗賦》因了朱熹與唐仲友的一段官司,才讓我們得以了解當時律賦書籍的雕印、傳播的細節(jié)。

      律賦在南宋時期的地位早已風(fēng)光不再,盡管律賦仍然作為進士考試的科目之一,但殿試已不再試賦,而改為試策⑨,并且進士科評卷往往沮抑辭賦,置之下陳⑩,所以文學(xué)名家多避之而不及,罕有親身編集律賦者。而唐仲友作為南宋婺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避低賤,躬身編集律賦,實為罕見。此書后來的目錄書籍也多加收錄,說明該書尚有一定傳播價值,可以作為南宋律賦選集的代表。因此,仔細分析《后典麗賦》的選文情況、刊刻情形、傳播方式當有助于我們了解南宋科場書籍的某些細節(jié)。

      二、《后典麗賦》選文略古詳今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載:

      《后典麗賦》四十卷,金華唐仲友與政編。仲友以辭賦稱于時,此集自唐末以及本朝盛時名公所作皆在焉,止于紹興間。先有王戊集《典麗賦》九十三卷,故此名《后典麗賦》,王氏集未見[1]。

      《后典麗賦》選文上起唐末,下至南宋紹興年間名公所作皆在焉,其收文范圍較廣。相較于北宋范仲淹編集《律賦衡鑒》“所舉之賦多在唐人”,《后典麗賦》選文已明顯側(cè)重于本朝名公之作。范仲淹倡導(dǎo)律賦學(xué)唐,具體一點說是學(xué)習(xí)中唐白居易、獨孤綬的律賦,并希翼“由有唐而復(fù)兩漢,由兩漢而復(fù)三代”之文學(xué)。而唐仲友選文已棄中唐而追唐末律賦,唐末律賦格律趨于謹嚴,大體符合宋代律賦的格律標準。而中唐之賦,體式未嚴,難合宋人標準,所以不能入選也在情理之中。但范仲淹編集《賦林衡鑒》的天圣年間,科場律賦已嚴格律,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依然大量選入中唐律賦,希望以唐作振拔宋人律賦,其引領(lǐng)文風(fēng)走向的意圖是非常顯豁的。而唐仲友此書,則惟科場規(guī)格是遵,迎合的意圖明顯,而引領(lǐng)風(fēng)氣的意向卻闕如。

      此外,《后典麗賦》收文止于南宋紹興年間,這一方面由于該書編于孝宗朝,一般不選本朝人作品是編選文集的慣例,所以唐仲友選文止于紹興年間。眾所周知,北宋徽宗朝不試詩賦三十五年,科場文學(xué)水平急劇下降,至建炎、紹興年間進士科復(fù)試詩賦,當時律賦的創(chuàng)作水平是不高的。秦觀在說到神宗朝不考詩賦十五年后的狀況時說:“今賦乃江左文章雕敝之余風(fēng),非漢賦之比也。國朝前軰多循唐格,文冗事迃,獨宋、范、滕、鄭數(shù)公,得名于世。至于嘉佑之末,治平之間,賦格始備。廢二十余年而復(fù)用,當時之風(fēng)未易得也已。”[18]何況經(jīng)歷了北宋末嚴苛的詩賦禁令之后,南宋初年律賦的創(chuàng)作水平可想而知。即使如此唐仲友編選時對紹興年間的律賦仍然不廢揀擇,其重今作、略古作的選編標準是很明顯的。

      三、《后典麗賦》的刊刻與傳播

      唐仲友的家鄉(xiāng)在浙江婺州,此地是南宋時期印刷業(yè)相當發(fā)達之地,尤其是在科舉書籍的雕印方面,與福建建寧府、四川地區(qū)、臨安府并列,受到政府特別的關(guān)注,紹熙四年六月,在臣僚的進言中提到:

      朝廷大臣之奏議、臺諫之章疏、內(nèi)外之封事、士子之程文,機謀密劃,不可漏泄。今乃傳播街市,流布四遠,事屬未便,乞嚴切禁止。詔四川制司下行下所屬州軍,并仰臨安府、婺州、建寧府,照見年條法指揮,嚴行禁止……今后雕印文書,須經(jīng)本州委官看定,然后刊行,仍要各州通判專切察覺,如或違戾,取旨責罰[19]。

      上文中提到的四川、臨安府、婺州及建寧府很明顯是當時印行士子程文的集中地。流傳至今的唯一一本南宋律賦格書《聲律關(guān)律》最早即刊刻、印行于福建建寧府[20]。而《后典麗賦》的印行則與婺州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后典麗賦》的編定時間難以確定,但從朱熹《按唐仲友第三狀》中我們了解到該書第一版乃雕印于臺州,而印制于婺州唐仲友自家的書坊。在這紙狀文中,朱熹寫道:

      仲友自到任以來關(guān)集刊字工匠在小廳側(cè)雕小字賦集,每集二千道, 板既成,般運歸本家書坊貨賣。其第一次所刊賦板印賣將漫,今又關(guān)集工匠,又刊一番,凡材料、口食、紙墨之類,并是支破官

      錢[6](卷十八)。

      在朱熹的這段上書中,我們可以獲知,第一,《后典麗賦》刊刻于唐仲友任臺州州守期間,并且不止雕一版,還曾再版,可見該書在當時暢銷的程度。第二,《后典麗賦》的開本屬于南宋科舉書籍典型的“夾袋書”。所謂“蠅頭細字,綴成小冊”,朱熹提到的“小字賦集”即謂此類迎合士子考試作弊的小版賦集。 第三,唐仲友在家鄉(xiāng)婺州開了書坊,而《后典麗賦》的刊刻地卻在臺州,是因為唐仲友為了便于用官錢來支付刻版的費用,所謂“凡材料、口食、紙墨之類,并是支破官錢”,此即暴露了他貪枉的一面。事實上,唐仲友支用官錢刊刻的書籍還遠不止《后典麗賦》一本,其受到朱熹揭發(fā)的還有在臺州開雕的《荀子》、《楊子》、《文中子》、《韓愈集》。這四本書還曾送與朱熹一套,但朱熹沒有接受,而是還給了臺州軍資庫[6](卷十九)。但對于這些四子書籍的去向,朱熹卻很關(guān)注,他說:“據(jù)葉志(庫子)等供,草簿內(nèi)仲友以官錢開荀、楊、文中子(王通)、韓文四書,即不見得盡饋送,是何官員。”支用官錢刊刻的書籍主要用于饋送,但這套書籍的真實去向卻是:“唐仲友開雕荀、楊、韓、王四子印板,共印見成裝了六百六部,節(jié)次徑納書院,每部一十五冊,除數(shù)內(nèi)二百五部,自今年二月以后,節(jié)次送與見任寄居官員,及七部見在書院,三部安頓書表司房,并一十三部系本州史教授范知録、石司戸、朱司法經(jīng)州納紙兌換去外,其余三百七十五部,內(nèi)三十部系表印,及三百四十五部系黃壇紙印到,唐仲友逐旋盡行發(fā)歸婺州住宅內(nèi),一百部于二月十三日令學(xué)院子董顯等與印匠陳先等打角用箬籠(用箬葉與竹篾編成的盛器)作七擔盛貯,差軍員任俊等管押歸宅,及于六月初九日令表背匠余綬打角一百部,亦作七擔,用箬籠盛貯,差承局阮崇押歸本宅,及一百七十五部于七月十四日又令印匠陳先等打角,同別項書籍亦用箬籠盛貯,共作二十擔,擔夯系差兵級余彥等管押歸宅分明。”[6](卷十九)朱熹詳盡地羅列了六百零六部四子書的具體去向,其中半數(shù)以上被唐仲友發(fā)送回自家書坊售賣牟利,與《后典麗賦》的情形類似。所以史載南宋官僚貪墨成風(fēng),如唐仲友這樣的名士尚且不免,其余可知矣。

      此外,據(jù)朱熹的《按唐仲友第六狀》陳述,唐仲友不但支用官錢雕印程文、子書,而且還參與了一起制造“假會子”的案子,他收留了一名因仿造假會子而服刑的工匠蔣輝,并利用蔣輝雕造“會子版”11。有趣的是,在蔣輝雕造會子版的間隙,唐仲友的下屬,亦是唐仲友的侄子三六宣教曾命蔣輝雕造《后典麗賦》,其文稱:

      又至兩日,見金婆婆同三六宣教入來,將梨木板一十片雙面,并《后典麗賦》樣第一卷二十紙,其三六宣教稱:恐你閑了手,且雕賦板,俟造紙來[6](卷十九)。

      據(jù)朱熹《按唐仲友第三狀》稱:“其第一次所刋賦板印賣將漫,今又關(guān)集工匠,又刋一番”推測,此次命蔣輝所雕《后典麗賦》第一卷乃是該書的第二次雕印,蔣輝完成了第一卷的雕版工作,而朱熹到臺州后了解到的情況則表明第二版的《后典麗賦》雕版工作是多人完成,至淳熙九年八月尚未完成。奏狀稱《后典麗賦》第一卷二十紙,亦即一卷二十頁,如果按宋版書的常規(guī),每頁九行,行一十七字來計算,大概每頁可容字150字,標準的科場律賦要求360字以上成篇,便大多數(shù)完篇均在四百字以上,每篇應(yīng)大約三頁,而每卷二十紙大概可收賦七篇?!逗蟮潲愘x》共四十卷,全書約收律賦作品280到300篇,這個數(shù)量與宋代的其他律賦集比起來似乎偏少。眾所周知,此類書籍是為舉子參考之用,甚至剽竊之便,所以賦例應(yīng)盡可能的豐富才有市場吸引力,所以筆者估計,《后典麗賦》的字應(yīng)該是小字,所以朱熹又稱之為“小字賦集”,此與《后典麗賦》應(yīng)為同一本書也?!吨袊∷⑼ㄊ贰氛J為,宋代“有的書,把整個版面分成上、下兩欄,或三欄。每欄內(nèi)再刻印文字。這種版面分欄的書籍,一般在大眾日用書、舉子場屋書或通俗文學(xué)小說之類的書中,特別常見。”[21]所以作為一本應(yīng)時的律賦集,為了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相信《后典麗賦》不會在版面上與時立異。此外,奏狀載:“輝開賦板,至十月至十二月中旬”,也就是說蔣輝雕印《后典麗賦》第一卷共耗時兩月余,按每天刻兩百字計算12,二十紙的常規(guī)容量僅三四千字,蔣輝作為熟練的刻工,應(yīng)該十五天左右即可完成,但其實際耗時卻遠遠超過常規(guī)用時,這說明《后典麗賦》的版式應(yīng)是容量頗大的分欄、小字格式,因而《后典麗賦》的實際收入文章的數(shù)量應(yīng)該近千篇。

      宋代的江浙地區(qū),辭賦本來就很興盛,民間習(xí)賦的傳統(tǒng)很濃厚13。而唐仲友作為婺州的名門,家學(xué)頗有淵源,加上父親曾任太學(xué)博士,一門三進士的佳績,所以由唐仲友編撰的《后典麗賦》在其家鄉(xiāng)應(yīng)該是頗具影響力的,朱熹所言再版之事,即是該書暢銷的有力證明。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后典麗賦》雖編自名門,系南宋同類書籍中的上品,但其商業(yè)意味已經(jīng)十分明顯,它不僅以牟利為目的,而且其雕印、售賣行為本身就是編者唐仲友貪墨的證據(jù)。在商業(yè)利益的驅(qū)動下,書籍的編選略古重今,迎合科場新風(fēng)也就蔚然成風(fēng)。而除此以外的南宋律賦選集,多由書坊主持編選,其格愈卑,在這樣的范文引導(dǎo)之下,南宋律賦步步趨向俗濫,教賦者亦以細枝末節(jié)之技傳諸后生,律賦被條分剖析,以至于支離破碎也就難以避免了。

      注釋

      ①《宋史》卷二百九,藝文志第一百六十二,藝文八載:“王咸《典麗賦》九十三卷?!睂ⅰ巴跷臁闭`寫作“王咸”,當以“王戊”為是。

      ②關(guān)于宋史無唐仲友之傳的原因,《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三十五稱:宋唐仲友撰,仲友,字與政,金華人。紹興中登進士第,復(fù)中宏詞科,后守臺州,與朱子相忤,為朱子所論罷,故宋史不為立傳。

      ③參見《明文衡》卷四十六:朱右《題唐仲友補傳》,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二百四十三,《帝經(jīng)世圖譜》四庫提要,《龍川文集》四庫提要,《龍川詞》四庫提要。

      ④《文淵閣書目》卷二載:“唐仲友《愚書》一部一冊”,此或即為《孝經(jīng)解愚書》

      ⑤《玉海》卷四十九載:“唐仲友《兩漢精義》、《唐書精義》”,此兩書當為《諸史精義》的一部分內(nèi)容。

      ⑥該書系唐仲友任秘書省正字期間,與秘書丞尤袤一起完成的,具體內(nèi)容參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三十九《乞取唐仲友、尤袤書目札子》

      ⑦《千頃堂書目》卷八載:“唐仲友《地理詳辨》二卷”,而明人蘇伯衡指為“三卷”。

      ⑧徐鉉《騎省集》卷二十三《韻譜后序》云:“初《韻譜》既成,廣求余本,孜孜讎校,頗有 正。今復(fù)承詔校正《說文》,更與諸儒精加研核,又得李舟所著《切韻》,殊有補益?!瓭}川陳君文灝,任當守土,寵列侍祠。……因取此書, 于尺牘,使模印流行,比之繕寫,省功百倍矣。噫仁人之用心也,因躬自篆 ,庶 來命。序之于后,以記其由,雍熙四年正月序。”據(jù)此條文字可知,印刷業(yè)直接造惠于科舉至少在北宋太宗雍熙年間及以前。

      ⑨《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載紹興四年所定《貢舉條式》:“殿試,欲習(xí)詩賦、習(xí)經(jīng)義人并同試策”。

      ⑩《宋史·選舉志》第一五六卷,又參見《文獻通考》卷三十二,徐松《宋會要輯稿》選舉五之二四。嘉泰元年起居舍人章良能陳主司三弊,第一即為“沮抑詞賦太甚,既暗削分數(shù),又多置下陳”

      11 關(guān)于此事,楊聯(lián)升《會子形狀考》有具體的論述,參見《國史探微》。

      12 藺文銳《商業(yè)媒介與明代小說文本的大眾化傳播》(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2347):“洪武七年(1374)刊刻《宋學(xué)士文集》,12萬余字,十個工匠五十二天才完成,平均每個工匠每天可刻兩百余字?!贝穗m是明代的情況,但依此推宋代應(yīng)該相差不遠。

      13 宋真宗時馮拯指出:“比來省試但以詩賦進退,不考文論,江浙士人專業(yè)詩賦,以取科第。”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八。

      [1]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卷十五.

      [2] 鄭樵. 通志[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卷七十.

      [3] 蘇伯衡. 說齋先生文粹序[M]//黃宗羲. 明文海.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 卷二百三十四.

      [4] 《中國通史》第七卷第十章南宋中后期的政局 第一節(jié)“孝宗中興”[EB/OL]. [2008-10-12].www.dushu.com/showbook/101155/1038538.html.

      [5] 朱右. 題唐仲友補傳[M]// 程敏政. 明文衡(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四十六.

      [6] 朱熹. 晦庵集[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十八.

      [7] 周密. 齊東野語[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十七.

      [8] 潘永因. 宋稗類鈔[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十七.

      [9] 俞琰. 讀易舉要[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四.

      [10] 吳子良. 荊溪林下偶談[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1] 周密. 癸辛雜識[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別集卷上.

      [12] 洪適. 盤洲文集[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二十二.

      [13] 馬端臨. 文獻通考[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卷二百二十八.

      [14] 周必大. 帝王經(jīng)世圖譜原序[M].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首.

      [15] 朱彝尊. 經(jīng)義考[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卷二百四十三.

      [16] 周麟之. 海陵集[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卷十五.

      [17] 林巖. 北宋科舉考試與文學(xué)[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84-285.

      [18] 李薦. 師友談記[M].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9] 徐松. 宋會要輯稿[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 刑法二之一二五.

      [20] 鄭起潛. 聲律關(guān)鍵[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第1717冊.

      [21] 張樹棟, 龐多益, 鄭如斯等. 中國印刷通史[M].北京: 印刷工業(yè)出版社, 1999.

      編輯 劉 波

      On Compiling and Spreading of HOU Dian Li Fu

      XU Yao-li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Chengdu 610059 China)

      The syste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more steady than that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us the compling of Lvfu collections were prosperous. However, the books were mostly lost today. HOU Dian Li Fu is the representative Lvfu florilegium, complied by TANG Zhong-you of Wu School.the text of HOU Dian Li Fu thinks much of contemporaries’ works and make light of ancients’ works. Moreover,the publishing of HOU Dian Li Fu involved some corruption, which shows the obvious motivation of seeking profit.The quality of works in HOU Dian Li Fu are clearly lower than the Lvfu florilegium in Norther Song Dynasty.Thus, the reasons why Lvfu came down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partly should blame the Lvfu florilegium such as HOU Dian Li Fu.

      HOU Dian Li Fu ; TANG Zhong-you; Lvfu; rule of compiling; publishing

      I207

      A

      1008-8105(2010)06-0050-06

      2010 - 10 - 18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西部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宋代進士考試與文學(xué)綜論”;成都理工大學(xué)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宋代民間助學(xué)研究”(2008YR19)

      許瑤麗(1975 -)女,文獻學(xué)博士,成都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科版)編輯.

      猜你喜歡
      朱熹
      朱熹《春日》
      從習(xí)總書記考察朱熹園說起
      中華詩詞(2021年5期)2021-12-31 08:27:00
      春日
      漢字漢語研究(2019年2期)2019-08-27 00:48:02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論朱熹詩歌的沖雅之風(fēng)
      論朱熹對孟子思想的工具化注解
      “朱子深衣”與朱熹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14
      泸水县| 海淀区| 彩票| 文水县| 江北区| 东源县| 吉林省| 宁德市| 湟中县| 泾川县| 柯坪县| 山丹县| 西藏| 体育| 手游| 襄樊市| 昂仁县| 南江县| 黎平县| 株洲市| 广南县| 莫力| 册亨县| 宁远县| 罗江县| 随州市| 许昌县| 固始县| 禹城市| 定日县| 汉沽区| 衢州市| 昌吉市| 利辛县| 万年县| 威宁| 厦门市| 松桃| 布拖县| 噶尔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