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捷 衣 豐
膝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 lasty,TKA)是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等病變晚期的有效方法。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老齡化人口的逐年增加,在臨床上實行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病例逐年增加。疼痛是TKA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TKA術后疼痛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不僅使患者因為害怕疼痛不愿積極配合早期康復功能活動,不愿下床行患肢肌力及關節(jié)康復訓練,整個患肢功能恢復不滿意,還會因臥床時間長導致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并發(fā)癥增多[1]。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護理人員對TKA術后患者疼痛的評估,給予適當?shù)奶幚砗陀涗浭侵匾淖o理行為[2]。我們運用改進后的疼痛護理指引護理 TKA術后患者,效果明顯,現(xiàn)報道如下。
2009年 1~12月,我科收治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 39例,男15例,女 24例。年齡最大 86歲,最小 51歲。均為單膝置換術。根據(jù)入院時間分為兩組,護理措施改善前組(2009年 1~3月)15例,其中男 6例,女 9例。年齡(63.4±7.9)歲。護理措施改善后組(2009年 4~12月)24例,其中男 10例,女 14例。年齡(65.2±8.3)歲。
護理措施改善前組采用疼痛的基礎護理,護理措施改善后組按照疼痛的基礎護理和新改善后的疼痛護理指引護理。
1.2.1 疼痛的基礎護理措施 患者術后 6 h內(nèi)每小時監(jiān)測T、P、R、Bp及評估患者切口滲血及負壓引流液的顏色、性質(zhì)及量,患肢有無腫脹,末端皮溫、循環(huán),觀察 PCEA鎮(zhèn)痛泵使用情況,之后至術后 24h內(nèi)改為每 2~4 h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患肢切口、引流及肢端血液循環(huán)情況。具體疼痛護理措施如下:(1)鼓勵患者說出疼痛的感受并主動尋求幫助。(2)評估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持續(xù)時間。(3)根據(jù)醫(yī)囑應用止痛藥,觀察用藥效果和不良反應。(4)患肢切口予以冰敷,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5)鼓勵患者聽音樂、看書等活動,分散注意力。(6)保持病房的整齊安靜,提供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
1.2.2 改善后疼痛的護理指引 護理措施改善后組患者按
照如圖 1的疼痛護理流程給予護理。
臨床常用的疼痛視覺量表,是一條長 10 cm的水平線,在線的左端為 0分,表示患者“非常舒服”,10分的一端為“非常不舒服”,患者表現(xiàn)得越不舒服,評分越高[3]。TKA手術患者多為老年人,患者對量表反應慢,對疼痛的評價難以確切回答或不好回答。為此所有患者采用口語式評估量表(參照司麗云方法[4]),采用 5分量法,0分為不痛,1分為靜止不痛,活動隱隱痛;2分為持續(xù)輕輕痛,不影響休息;3分為針刺蟲咬痛,休息不好;4分為刀片切割痛,無法入睡;5分為劇烈陣痛,情緒失控。
分別對所有患者手術后 48h、換藥后 30min、康復訓練后30min的疼痛評分進行統(tǒng)計,疼痛評分的統(tǒng)計采用 t檢驗。
圖1 疼痛護理流程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和第一次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結(jié)果表明,護理措施改善后組疼痛評分低于護理措施改善前組,護理措施改善后組第一次下床活動時間為 2.30 d,早于護理措施改善前組的3.80 d(P<0.01)。
疼痛是一種實際存在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所致的不適感及相伴的情緒反應,與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文化等多因素相關,其中疼痛是TKA術后最主要的癥狀,對疼痛的護理關系到患者的手術效果和肢體功能恢復。國外發(fā)達國家在疼痛控制方面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疼痛控制轉(zhuǎn)變?yōu)樘弁吹募皶r有效管理。疼痛管理人員也逐漸以麻醉醫(yī)師為主體的模式轉(zhuǎn)向以疼痛??谱o士為主體的模式[5]。筆者在香港學習期間看到疼痛專科護士每天巡視全院存在疼痛體征的患者,及時予以有效的疼痛管理,提高住院患者生活質(zhì)量,也縮短了住院時間。
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不同于其他骨科手術,其術后疼痛反應強烈[6]。而疼痛影響到患者的滿意度和術后患肢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同時亦可導致并發(fā)癥的增加。因此,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疼痛管理尤為重要。骨科護士在TKA術后疼痛的觀察、評估、心理疏導等護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目前國內(nèi)大多數(shù)醫(yī)院疼痛管理的主體。由于受傳統(tǒng)觀點的影響,如“手術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使用止痛藥對胃腸刺激有副作用,會成癮”、“手術后疼痛要盡量忍受,在睡前才使用”等等觀念的影響,使疼痛管理的模式轉(zhuǎn)向以護士為主體的模式還存在許多障礙[7],限制了疼痛管理的進展,而影響 TKA術后疼痛的護理效果,導致患者害怕疼痛不肯主動做肢體功能的康復鍛煉。為此,提高護理人員對TKA術后疼痛的護理知識和動態(tài),建立規(guī)范化的 TKA術后疼痛的護理指引,并逐漸推行到每一位TKA術后患者,醫(yī)患共同改善,提高了TKA術后疼痛的護理效果,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同時為臨床護理人員提供切實有效的疼痛護理工作指引,提高工作成效,激勵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動性。
[1] 祝云利,吳海山,吳宇黎,等.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期鎮(zhèn)痛[J].國際骨科雜志,2008,29(1):67-68.
[2] Mackintosh,C.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J].Nursing Standard,2007,22(5):55-60.
[3] 彭美慈,鐘佩雯,梁穎琴,等.中文版晚期老年癡呆癥疼痛評估量表的初步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677-679.
[4] 司麗云,劉鳳捷,周蕙珠,等.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疼痛處理護理指導完整性改善方案[J].護理雜志,2008,56(1):63-67.
[5] 王淑霞.基層醫(yī)院關于加強和規(guī)范疼痛護理管理流程的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6):100-103.
[6] 王思群,夏 軍,魏亦兵,等.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疼痛綜合控制的臨床研究[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08,2(3):32-34.
[7] 朱 娜,周海燕.疼痛護理的組織管理[J].護理研究,2006,20(3):7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