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有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以及創(chuàng)造力。怎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課堂充滿活力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闭n堂導入是教師在開始講授新課之前,精心設計的一段簡練、概括的教學活動。導入部分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解教學氣氛,銜接新舊知識,為一節(jié)課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激發(fā)起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課堂前奏,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入一個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對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級的學生注重于外觀形象,高年級則偏重于設計和制作。如“畫臉譜”,簡單地讓高年級的學生仿造涂鴉,必定會興趣大減。教師將課題稍稍一改,變成讓學生來當京劇演員大師,頓時,場面馬上變得熱情高漲起來。臉譜上涂滿五顏六色的濃厚色彩,以前學生只是在電視上觀賞過,現(xiàn)在要他們自己動手,來給這些“演員”涂脂抹粉,立刻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教師再因時制宜地組織學生先觀賞京劇錄像片段,再借機把一些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有關知識,諸如臉譜色彩的含義、臉譜的勾勒等知識介紹給學生。等到他們親自動手時,一個個揮筆抹彩,似乎人人都像個化妝師。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夠標準,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這堂課上學生都全員參與其中,興趣激增,情趣高漲,在此基礎上認識并了解了一些簡單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面,并從中感受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愉悅。
美術課堂,教師要在教學時找準增趣點,挖掘學習內容內在的趣味,增強學習興趣。而學生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往往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借助實物,讓學生親身體驗,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
如在教學“小鳥找家”這一課時,從一開始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到中間要學生想辦法送小鳥回家,再到最后的送小鳥回家后鳥媽媽和小鳥會對你說些什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它的閃光點,使學生的心都凝聚在其中。接著應創(chuàng)設疑問、探索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思考、討論、探索中提高語言的交際功能,在表現(xiàn)中豐富藝術語言,提高審美能力,增強藝術學習的自信心和滿足感。最后引入評價機制,通過自評、他評、教師評等游戲方式,鼓勵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體會美術活動所帶來的快感。
電教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上橋梁。它聲形并茂,色彩艷麗,生動直觀,極易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留戀、向往。
如在教學“各種形狀的汽車”一課中,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從形的組合去認識和分析汽車。從不同角度看一輛汽車,形的組合也是不同的。如車燈,正面看是圓形,側面看是半圓形。學生回想起來不夠直觀,有許多注意不到的地方。對此筆者制作動畫課件,利用汽車圖片的分解使學生認識到汽車是由長方形的車身、梯形的車頭、圓形的車輪及方形去掉棱角的車窗、車門組合而成。之后筆者又根據(jù)車的形狀、位置、方向,采用不同形的組合來表現(xiàn)汽車,開闊學生組合的思路,舉一反三,使學生能表現(xiàn)多種多樣的汽車,降低難度,且有很強的趣味性。
實踐證明: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去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生樂學的目的。
兒童的美術創(chuàng)造是充滿個性化的,在學生完成作品后,要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彰顯獨特思想的舞臺,通過作業(yè)展示與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小鳥的家”這課時,當學生展示出利用各種材料制作的鳥窩(有用樹枝、樹葉做的,有用紙、羽毛、干草做的,還有用泥土做的),他針對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如:“你的想象力不錯,會有許多小鳥愿意把家安在這。”“你給小鳥建的家可真漂亮呀!”“你建的家真結實,會吸引很多小鳥的?!薄處煹囊环u價既鼓勵了學生的興趣,又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創(chuàng)造的自信心。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默契,用情感的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善于激趣、增趣,靈活運用多媒體,必將使美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美術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作畫興趣,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能,用愉悅的心情享受畫作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