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征濤
在試卷講評課上,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在講評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且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
講評是全體師生的雙邊活動,但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不盡相同,因而要調動各層次學生都積極參與講評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發(fā)展區(qū)域里有不同的收獲。這就要求教師從整體上把握講評內容的層次性,使內容層次與學生層次相吻合。
講評課涉及的內容都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但評講內容決不應是原有形式的簡單重復,必須有所變化和創(chuàng)新。在設計講評方案時,對于同一知識點應多層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時注意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升華,以嶄新的面貌展示給學生。
考試以后,學生的情感經常表現(xiàn)出強烈的兩極性,一場考試后常會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在試卷講評時,不可忽視各類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要用好激勵手段。
有些教師為了反饋及時,往往是批閱完試卷后發(fā)下就立即講評,認為學生剛做完還沒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實不然,因為這時去講,往往是講學生做錯的一些題目,而事實上學生做錯的題目并不一定不會,很可能學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決,有的甚至在剛交上試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領悟就能弄明白的題目,無需教師去講。教師應在發(fā)下試卷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確實解決不了的再去講。
講課(題)必須講在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上。凡是講評課學生收獲不大的,往往是教師不分輕重,面面俱到。其實試卷上大多數(shù)題目學生可自行解決,如講評時再胡子眉毛一把抓,學生自然會厭煩,覺得浪費時間。突出重點并非只講重點,教師應根據試卷批改的情況,精心備課,將課上的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存在問題最突出、最主要和學生最想知道的內容上來,為學生解惑、釋疑,引導學生探究。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講評課切忌教師一言堂,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假設猜測、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標新立異的思想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
2)注意分析歸類,注重減負高效。分析歸類有3種方式。①按知識點歸類,就是把試卷上同一知識點的題歸在一起進行分析、講評。②按解題方法歸類,即把試卷中涉及同一解題方法、技巧的題目,歸到一起進行分析。③按答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可分為:對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錯誤;讀題時對題中的關鍵字、詞、句的理解有誤;思維定勢的負遷移;數(shù)學模型建立失當;運算錯誤等類型。通過歸類思想的練習,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避免題海戰(zhàn)術,從而達到減負高效的目的。
3)重視啟發(fā)學生。講評課教師應重在解題思路的分析和點撥上,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題中的關鍵字、詞、句,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或引導學生回憶題目設計的相關數(shù)學知識,挖掘數(shù)學概念、數(shù)學規(guī)律的內涵和外延;或探尋題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再現(xiàn)正確的數(shù)學模型,建立方程等,讓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建立清晰的數(shù)學情景。
4)試題的變式或延伸。講評課上,教師不要就題論題,孤立地逐題講解,要透過題中的表面現(xiàn)象,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發(fā)散式講解。一般可從3個方面進行發(fā)散引導:一題多解、一題多聯(lián)、一題多變。進行一題多變,可將原題中的已知條件、結論等進行改動,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此訓練宜由淺入深、步步推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收獲。
這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要求學生將答錯的題全部用紅筆訂正在試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試中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試題收集在“錯題集”中,做好答錯原因的分析說明,給出相應的正確解答。同時教師要及時依據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針對性的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多次在練習中出現(xiàn),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
總之,講評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力求精講精析,抓住典型的錯例,選擇要點加以點撥,充分啟發(fā)學生思考,對重要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歸納。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和應變能力,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