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兵
有一次,摩拉?納斯魯丁騎著他的驢走路,那驢走得很快。一個朋友問道:“納斯魯丁,你去哪里?”納斯魯丁說:“告訴你實話,我不知道,不要問我,問這頭驢。”那人被弄糊涂了,他說:“你是什么意思?”納斯魯丁說:“你是朋友,所以我必須誠實和坦率。這頭驢既強硬又頑固,就像所有驢子一樣,它總是制造麻煩。當我路過一個市場或城鎮(zhèn),如果我堅持我們應(yīng)該走這條道,它就堅持要走另一條道,在市場里它變得滑稽可笑,我成了笑柄。所以我立了一條規(guī)矩,無論它去哪里,我都跟著它去。每個人都以為驢子跟著我,但那不是真的。盡管只有驢子高興,但我的聲望是安全的?!?/p>
這是15世紀時,流傳于突厥語系國家的一個故事。剛看到這個故事時,不禁啞然失笑,居然有這樣倔犟的驢子!居然有這樣愚蠢的騎驢人!然而笑過之后,卻陷入了深思:我們也是“騎驢人”。在我們譏笑納斯魯丁成為驢的隨從的同時,我們自身卻在屢屢被“驢子”所左右,不同的是,納斯魯丁在于走路,我們更多的則是投資。
我們不妨來想想關(guān)于投資的幾件事:
“接納驢子”———有沒有想過,當時的我們是如何選擇第一支基金的?筆者做了個隨機的小范圍調(diào)查,在15名被調(diào)查者中,有7名被調(diào)查者因為當時的市場比較好,選擇了在銀行買新基金;5名被調(diào)查者因為周圍同事、朋友、鄰居購買的基金漲得不錯,所以跟著買了同樣的基金;剩下的3名秉持“最優(yōu)基金論”:排名前三甲的基金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是小范圍的調(diào)查,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但還是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愿意聽信、采納“驢子”的想法和意見,而并沒有根據(jù)自己的理財目標和風險承受水平來科學地選擇基金。
“成為驢子”———我們購買基金之后的行動又是怎樣的呢?從這15名被調(diào)查者的講述中,我們了解到部分被調(diào)查者會選擇每天都看看凈值變化,甚至極端到每小時看一次。在市場震蕩的時期,基金凈值往往是起伏的,一些投資者會受不了煎熬而選擇了贖回。
還有部分被調(diào)查者僅僅是為買而買。買了基金后,卻對自己的基金不聞不問,同時不斷地尋找收益更好的基金或者其他投資品種,隨時做好替換的準備。就像是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這樣很可能付出了大量的申購、贖回費,卻一無所得。就這樣,我們主動地淪為了“驢子”的一員。
“信任驢子”———當市場上漲的時候,我們又會怎么做呢?很多時候,當股市開始啟動上升時,“出頭的椽子先爛”的“驢子教條”緊緊束縛了我們的行動,我們漠視;當?shù)谝徊暲顺霈F(xiàn)時,我們依舊觀望和懷疑;當股市開始再次攀升時,貪婪戰(zhàn)勝恐懼,我們開始熱血沸騰;當股市攀升至一個較高的水平時,我們終于認為自己已經(jīng)看準了大勢,終于開始行動,大膽買入。
“驢子”的思維讓我們以為抓住了市場的時點,然而這時的市場很可能已經(jīng)是估值的高點,再往上走就是泡沫,更可能是下跌的開始。信任“驢子”,讓我們隨時有“風險”。
“服從驢子”———當股市開始掉頭向下的時候,我們秉承“驢子”思維,依然心存僥幸,認定股市還能上升;當股市快速下跌、點位已低于前期肩部時,我們開始陷入恐懼中,并因為厭惡損失而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但依然沒有放手:當股市繼續(xù)下跌,并進入谷底時,我們終于承受不了恐懼的重壓,忍痛清倉出局。
然而,當市場處于低迷狀態(tài)時,其實正是進行投資布局、等待未來高點收成的絕佳時機。不過由于“服從驢子”的心理,當大家都不看好時,即使具有成長前景的最佳投資品種也無人問津;而等到市場熱度增高,我們才爭先恐后地進場搶購,一旦市場稍有調(diào)整,大家又會一窩蜂地殺出。
如此的周而復(fù)始,很像是繞著磨盤轉(zhuǎn)的驢子。
(天涯摘自《錢經(jīng)》
2009年第12期圖/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