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健
(安徽省石臺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 安徽 石臺 245100)
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片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觀察
歐健
(安徽省石臺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 安徽 石臺 2451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導(dǎo)致的一系列慢性癥狀或組織損害,反流導(dǎo)致的食管粘膜受損稱為反流性食管炎(RE)。消化內(nèi)鏡檢查是RE的主要診斷方法。因此,可分為內(nèi)鏡陽性GERD和內(nèi)鏡陰性GERD。內(nèi)鏡檢查發(fā)現(xiàn)食管粘膜有破損者為RE。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常病,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抗反流防御屏障功能減弱和反流物對食管粘膜攻擊作用的結(jié)果[1]。藥物治療以抑酸及促進胃動力為主。作者近年來聯(lián)合應(yīng)用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療GERD,取得了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本組116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齡22~80歲,平均55.3歲;對照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齡24~78歲,平均54.6歲;臨床表現(xiàn):兩組均有反胃、噯氣、燒心、胸痛、吞咽困難,臥位及彎腰時加重。兩組在性別、年齡及胃鏡下分級診斷均有可比性。
觀察組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對照組組口服奧美拉唑20mg,每日1次,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2組療程均為6周。第6周根據(jù)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癥狀程度進行療效評定。反流性食管炎胃鏡下比較。
對患者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癥狀程度進行癥狀記分。0分:指無癥狀;1分:癥狀輕微可以忍受;2分:癥狀尚存在,但不影響生活;3分:癥狀明顯,不能忍受。治療后癥狀積分下降>80%為顯效,50%~80%為有效,<50%為無效。
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46例(88.4%),顯效2例(3.8%),有效3例(5.8%),無效1例(1.9%),總有效率98%;對照組治愈30例(58.8%),顯效9例(%),有效4例(7.8%),無效8例(15.7%),總有效率84.3%。
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食管炎34例,痊愈32例,治愈率94.1%;對照組食管炎31例,痊愈19例,治愈率61.2%。
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各組治療中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yīng)。
2組治療6周,總療效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P<0.05,差異有顯著性。
GERD癥狀緩解和損傷粘膜的愈合均高度依賴于胃酸控制[2]。治療目的為控制癥狀,減少復(fù)發(fā)。治療原則為抑制胃酸、減少胃食管返流、增強食管清除力。本研究將新一代PPI-埃索美拉唑與促胃動力藥莫沙必利聯(lián)合應(yīng)用治療GERD,療效明顯優(yōu)于舊組合奧美拉唑-多潘立酮。新一代PPI-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純左旋異構(gòu)體,為第1個治療酸相關(guān)疾病的單一光學異構(gòu)體,是壁細胞質(zhì)子泵的特異性抑制劑,可通過特異性靶向作用機制,減少胃酸分泌,起效迅速,抑酸能力強,效果持久,且生物利用度廣,個體差異小[3],具有有效促進癥狀消失和粘膜愈合的功能,其控制胃酸分泌的能力比其他PPI作用更強、更快并持續(xù)時間更長。在比較埃索美拉唑和奧美拉唑兩者方面,Andersson等通過胃內(nèi)24hpH值監(jiān)測比較埃索美拉唑20mg和奧美拉唑20mg的作用,其結(jié)果表明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比奧美拉唑產(chǎn)生更加穩(wěn)定的抑制分泌作用[4]。莫沙必利是一種5-羥色胺第四受體激動劑,對全胃腸道平滑肌均有促動力作用,能提高食管下括約肌張力,促進食管蠕動(收縮幅度和收縮時間)和酸的清除,抗返流作用比多巴胺受體阻斷劑多潘立酮強[5]。兩藥聯(lián)用,強強聯(lián)手,對臨床癥狀的改善、粘膜損傷的愈合,效果均好。
[1]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37.
[2]吳小平,凌奇荷.胃酸抑制與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3):178~179.
[3]Andersson T,Rohss K,Hassan-Alin M,et al.Pharmacokinctics(PK)and dose-resoponse relationship of esomeprasole(Abstract)[J].Gastroenterology,2000,118:5550.
[4]ANDERSSON T, ROHSS K, BREDBERG E,el al.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esomeprazole,the S-isomer of omeprazol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15(10):1563~1569.
[5]林庚金.消化病新概念[M].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6,1:26~27.
[6]林庚金.消化病概念[M].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6,1:26~27.
R571
A
1674-0742(2010)07(c)-0124-01
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