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紅 鄒秋英 蔣洪良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78例
金永紅 鄒秋英 蔣洪良
椎基動脈供血不足 針刺 養(yǎng)血清腦顆粒
天津塘沽海洋石油總醫(yī)院(天津300452)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多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等腦血管痙攣癥狀,及眩暈、惡心、耳鳴、視物不清等腦缺血癥狀的病證。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該病呈現低齡化的趨勢。我們運用中西醫(yī)綜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78例,收到顯著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門診患者7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40歲;發(fā)病時間最短2年,最長8年。
1.2 診斷標準 病例選擇參照《內科癥狀鑒別診斷學》[1]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有關眩暈的診斷標準。(1)40歲以上發(fā)病,有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壓或頸椎病史。(2)眩暈、頭痛、耳鳴、惡心、嘔吐甚至猝然昏倒。(3)眩暈反復發(fā)作多與體位有關。(4)頸椎X線攝片示:頸椎退型性改變等表現。(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神經官能癥以及其他疾患所致的眩暈。(6)排除顱內出血性疾病等和無心、肝、腎嚴重疾病。(7)經顱多普勒(TCD)檢查,提示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椎基底動脈有明顯的血流不足。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10mg,每晚1次;同時服用養(yǎng)血清腦顆粒,每次4g,每日3次,10d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針灸取穴:百會、四神聰、印堂、風池、天柱、百勞、頸椎夾脊穴。配穴:氣虛型配脾俞、足三里;血虛型配膈俞、腎俞;陰虛型配太沖、太溪;氣滯血瘀型配地機、陰郄;痰濁上擾型配豐隆、陽陵泉。令患者坐位或俯臥位,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用25號1.5寸毫針,虛證行補法,實證行瀉法,留針20~30min,10d為1療程。
1.4 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根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夠參加正常工作。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基本能夠參加正常工作。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能從事相對輕松的工作。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生活和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78例患者中痊愈35例,顯效30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15%。
中醫(yī)學認為,中老年患者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氣血不暢,瘀阻脈絡。氣虛是促成血瘀的條件,故氣虛、血瘀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主要病機。養(yǎng)血清腦顆粒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珍珠母、決明子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養(yǎng)血平肝、活血通絡的功效。因此,養(yǎng)血清腦顆粒能改善腦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緩解血管痙攣,從而達到治療腦動脈供血不足的目的[3]。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鈣離子阻滯劑,能減少靜脈收縮,防止各種原因刺激下鈣離子過量跨膜進入細胞而造成細胞損害,抑制血管收縮,具有擴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尤其對基底動脈和頸內動脈明顯。針刺治療本病,其作用突出在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緩解椎動脈痙攣,改善椎動脈的血液供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頸肌痙攣等方面。采用針刺頸夾脊、風池、百會等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可平衡陰陽,調理臟腑,宣暢氣血,疏通經絡,通利關節(jié),活血化瘀,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以清利頭目,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陳運貞.內科癥狀鑒別診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265-269.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
[3]古紅莉.養(yǎng)血清腦顆粒配合西藥治療椎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60例[J].陜西中醫(yī),2008,29(12):1618.
R743
B
1004-745X(2010)10-1781-01
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