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勛 徐雪花
(河南省項城市計劃生育服務站外科 河南 項城 466200)
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160例臨床體會
呂紹勛 徐雪花
(河南省項城市計劃生育服務站外科 河南 項城 466200)
目的 探討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療效。方法 對不宜開放手術合并全身其他臟器疾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給予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經(jīng)術前、術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尿流率峰值(Qmax)和生活質量評分(QOL),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除12例發(fā)生TURS,6例暫時性尿失禁、2例尿路感染、3例尿道狹窄、1例尿道出血外,其它136例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本組病例經(jīng)術后1~2年隨訪觀察,各項觀測指標明顯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效果良好。結論 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治療BPH療效滿意、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住院時間短、費用低,值得基層推廣。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疾病的最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1],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仍是治療該疾病的“金標準”[2]。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們對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給予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除手術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160例,年齡56~88歲,平均68.5歲,病程3~20年,80歲以上占5%,70~79歲占30%,60~69歲占35%,56~59歲占30%,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排尿困難、尿潴留。6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內(nèi)科疾患,分別為高血壓、冠心病、慢支、腎功能障礙、糖尿病等。術前常規(guī)行直腸指診、B超測殘余尿、PSA測定、X線胸片、心電圖、血糖、前列腺重量測定(上下徑×前后徑×左右徑×0.52×1.05),重量為58~112g,平均66.2g;術前最大尿流率(7.2±2.6)mL/s,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25.2±4.8)分;生活質量評分(QOL)(4.8±1.2);前列腺增生分度標準以膀胱頸部至精阜的距離計算:I度者占45%,Ⅱ度者占43%,Ⅲ度者占12%。
取截石位,連續(xù)硬外或全身麻醉。應用storz電切鏡,沖洗液為甘露醇或5%的葡萄糖液,壓力為50~80mmH2O,連續(xù)低壓沖洗,流量為100~200mL/s[3]。術前常規(guī)觀察前列腺增生情況,手術全過程始終以精阜和膀胱頸作為解剖標志,原則上切至前列腺包膜層。對高?;颊?采取前列腺部分切除,即切除造成梗阻的前列腺中葉或突入尿道的兩側葉,使形成較寬暢的通道。其方法為:先于6點處從膀胱頸至精阜切取一條縱行標志溝,切除深度以近外科包膜為標記。再于12點處切除另一條縱行標志溝,達到包膜將腺體分隔成兩葉。然后,從1點處順時針方向沿包膜在包膜與腺體間切出縱溝達到接近6點處,前達精阜,后達膀胱頸,切取前列腺中部組織;然后從11點處逆時針方向同樣在包膜與腺體間切出縱溝達到接近6點處,將兩側葉分隔孤立,使兩側葉成為只在近6點處與前列腺包膜相連;用電切環(huán)采取推切方法將隔離的兩側葉分別逐塊切除。側葉切除完畢后,修整切除前列腺尖部,這一步驟非常重要,應小心操作,切除不足時會影響手術效果,切除過多時則有損傷外括約肌的可能,進而引起尿失禁的危險。從12點位置開始切割,以精阜為主要標志物,仔細切除精阜周圍的前列腺組織。TURP切割完畢后,用ELLIK排空器吸出切除的組織塊。同時應仔細檢查所有切面,對動脈出血應作準確可靠的電凝止血。無活動性出血后,檢查膀胱三角區(qū)、輸尿管開口有無損傷,組織塊有無殘留,前列腺窩內(nèi)壁切除區(qū)是否平滑,觀察外括約肌功能狀態(tài)是否正常。無異常者尿道內(nèi)置F18~22Foley氏三腔氣囊導尿管,氣囊內(nèi)注入鹽水20~30mL,術畢。術后常規(guī)護理,持續(xù)沖洗,抗生素應用,術后3~5d拔除導管。
本組電切時間40~130min,平均60min,切除前列腺組織20~60g不等,術中輸血300~600mL。160例BPH患者中,術后1~6h內(nèi)出現(xiàn)TURS12例(經(jīng)對癥處理后痊愈),暫時性尿失禁6例(經(jīng)對癥處理后痊愈),尿路感染2例(經(jīng)抗生素治療后痊愈),尿道狹窄3例(經(jīng)鏡下內(nèi)切除術后痊愈),1例出現(xiàn)尿道出血(經(jīng)對癥處理后痊愈),其他136例患者術后無不良反應。經(jīng)1~2年臨床隨訪,本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IPSS術前(25.2±4.8)分、術后(6.4±3.2)分;Qmax術前(7.2±2.6)mL/s、術后(20.5±3.8)mL/s;生活質量評分(QOL)術前(4.8±1.2)、術后(1.1±1.1)。2年內(nèi)隨訪無一例復發(fā),無死亡病例。
它能有效解除梗阻,與開放手術比較,具有安全性強、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相對于目前推行的銩激光與綠激光等,費用低,更適合于基層醫(yī)院推廣,使手術死亡率從20世紀60年代的2.5%下降到80年代的0.2‰[4],但TURP仍有術中出血、TURS、膀胱頸攣縮、尿道狹窄、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部分患者尚需再次進行手術[5],我們認為主要與術前治療選擇不當,術者操作不熟練,增生腺體切除不完全有關。因此,適當選擇病例、徹底切除增生腺體、積極防治并發(fā)癥是確保TURP療效和避免再手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術前常規(guī)直腸指診,前列腺BUS、殘余尿測定,PSA測定、Qmax測定,IPSS評分、QOL評分,正確評估前列腺大小,了解尿路梗阻情況至關重要,在開展初期應將TURP的適應證嚴格限制于Ⅰ~Ⅱ度患者。
一般先行6點電切,該部位是對排尿影響最明顯的部位,切除膀胱頸部與精阜之間的增生前列腺組織直達包膜,再分切兩側葉,最后行前列腺部切除,電切要適度,結構要清楚,小片狀切除。禁忌組織辨認不清而盲目實施電切,切勿損傷外括約肌。電切通道要平整、寬松,要求術后將前列腺鏡鞘退至精阜處能窺見膀胱頸口。本組160例BPH患者均給予上述手術方法,效果良好。
對于年齡偏輕,身體耐受情況較好的患者,則要求切除要徹底,以達遠期效果。對于高危年齡患者,以切除部分腺體,解除梗阻,改善生活質量為目的[6],術者在術中準確辨認精阜、前列腺外科包膜、前列腺包膜、靜脈等組織結構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在許多有關TURP的文獻中把“外科包膜”這個手術界限描述為“交叉狀的白色纖維”或“粗纖維結構”或所謂的“粗網(wǎng)織樣結構”。但也有少數(shù)文獻認為外科包膜在內(nèi)窺鏡下與解剖學包膜無法區(qū)別;認為TURP切至見纖維束網(wǎng)狀結構時,表示已切透外科包膜。在TURP術中準確判定和辨認前列腺外科包膜,才能徹底切除增生的腺體,防止出血和TURS的發(fā)生[7]。
(1)TURS TURS為TURP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8],處理不及時??芍滤?。有報道TURS發(fā)生率為2%~29%,病死率為0.6%~1.6%,我院發(fā)生率為7.5%,無死亡病人。TURS主要表現(xiàn)為低血壓,少數(shù)人還有惡心、嘔吐、胸悶、煩燥、頭暈等癥狀,目前發(fā)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仡櫸以?2例TURS患者,發(fā)現(xiàn)這些病例與術者手術熟練程度不夠,手術時間較長,切破了前列腺包膜,前列腺切除面深淺不一,出血較多,止血時間長,灌洗液量增加等因素有關。因此,只要手術時間較長,灌洗液量較大,切除前列腺創(chuàng)面不太滿意,常規(guī)在手術結束前半小時靜滴高濃度鈉鹽,為預防TURS的發(fā)生具有重大的意義[9]。(2)術后出血。出血部位常在膀胱頸部5~7點處,預防措施為采取邊切邊電凝止血的辦法,最多切2~3刀就要止血,應避免先切后止血的辦法。除了大的血管出血要止血外,小血管出血也要嚴密止血,以引出液為微紅色(似洗肉水樣)為標準而結束手術,我院共發(fā)生1例術后出血,經(jīng)臨床觀察,對癥處理后痊愈。(3)術后尿失禁。我院發(fā)生率不高,尿失禁是最為棘手的并發(fā)癥,是術中損傷外括約肌的后果。因此手術時精阜應給予保留,兩側前列腺尖部組織不要切的過多或超過精阜。輕度尿失禁患者做括約肌功能鍛煉,口服麻黃素片等藥物均能治愈,嚴重尿失禁者使用尿道夾治療。(4)術后繼發(fā)感染。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同時可伴有畏寒、發(fā)熱、急性精索睪丸炎,給予抗生素治療均能治愈。我院發(fā)生術后感染2例,經(jīng)抗生素治療后痊愈。(5)尿道狹窄。大部分為尿道外口狹窄,我院本組病例發(fā)生率為1.9%,均是因為感染所致,因此術前術后應用抗生素是預防尿道狹窄的有效措施。對于尿道狹窄的處理,我們認為根據(jù)狹窄的部位作相應的處理,可在鏡下行狹窄部內(nèi)切除術治療。
我們對160例BPH患者實施TURP手術治療,通過臨床觀察,我們認為:TURP切除組織多、去除組織快、療效確切、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相對傳統(tǒng)手術相比,患者手術時間短、術后置管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均大大縮短,是目前治療BPH患者的良好選擇。
[1]王忠,馬利民,王鴻祥.良性前列性增生的診斷和鑒別診斷[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7,26(4):314~316.
[2]楊勇.第五屆國際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詢委員會國際科學委員會推薦意見老年男性下尿路癥狀的評估和治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22(9):564~570.
[3]高新,周祥福.微創(chuàng)泌尿外科手術與圖譜[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178~178.
[4]Wiston K.Surgical management of begin obstruction[J].uaology,1998,32:12~14.
[5]趙曉風,孫曉飛,呂志紅,等.經(jīng)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和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結果比較[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7):628~630.
[6]孫穎浩,許傳亮,錢松溪,等.前列腺部分電切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癥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7,18(10):616.
[7]陳向東,王忠,齊雋.經(jīng)尿道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術與經(jīng)膀胱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術的手術層面觀察比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25:35~37.
[8]張峰,劉思寬.經(jīng)尿道電汽化前列腺切除術電切綜合癥[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4,25:121~123.
[9]毛原林,羅鑫城,石善奎,等.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氣化術的應用體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2,17:701~702.
R699
A
1674-0742(2010)09(a)-0047-02
20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