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燕 張春梅 孫憲軍
(萊蕪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萊蕪 271100)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我們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116例哮喘患兒的依從性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116例,男63例,女53例,年齡3~12歲,病程3月~3年。診斷標準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治療指南[1],屬輕度持續(xù)以上,需長期低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ICS),并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患兒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病情、病程、分級。不依從的定義是指對醫(yī)患雙方同意的治療卻沒有執(zhí)行[2]。習慣上將實際用藥量達到開出藥量的75%以上作為依從性好的標準。不依從包括用藥不足、用藥過度和不規(guī)則用藥。導致不依從的因素眾多,比如:由于藥物的不良反應,病人主動減少藥物的使用,由于知識缺乏癥狀緩解而自行停藥,用藥方法及時間隨意等。由哮喘門診專人負責調查,向年長兒及家長逐項詢問,發(fā)放問卷116份,回收103份,有效回收率88.79%。
1.3結果
1.3.1哮喘患兒及家長依從性情況 見表1。
表1 哮喘患兒及家長依從性
1.3.2影響患兒及家長依從性的原因 哮喘知識缺乏占83.49%(86/103);治療信心不足占42.72%(44/103);懼怕藥物不良反應占69.90%(72/103);患兒合作性差不能配合應用吸入裝置占65.05%(57/103);家長對患兒關心不夠占45.63%(47/103);峰流速儀擁有占36.89%(38/103),正確應用占44.5%(17/103)。
2.1心理護理 哮喘患兒的心理因素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涉及哮喘患兒的身心健康、臨床表現和治療的效果等問題。哮喘可以導致心理障礙,而心理障礙也會影響哮喘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效果。哮喘病人的心理和精神障礙表現類型是多樣性的,可有抑郁、焦慮、恐懼、性格的改變,社會工作能力的下降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多汗、頭暈、眼花、食欲減退、手顫、胸悶、氣短、心悸等[3]。因此,在對哮喘患兒治療和護理的同時,也要注意患兒的心理問題,加強心理方面的治療,使患兒身心健康地成長。針對病人就醫(yī)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診療方案,有利于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提高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
2.2健康教育 教育和指導應該貫穿在整個診療過程中。教育的形式可以多元化,采用科普讀物、錄像、講課等形式。教育的內容包括哮喘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常見癥狀、診斷方法、治療方法、規(guī)范治療的基本原則、常見藥物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吸入藥物的使用方法)、自我管理的計劃等。需要讓患兒及家長明確了解哪些藥物是主要緩解癥狀的,哪些是長期治療預防復發(fā)的。對患兒關心的問題(如:長期用藥的安全性、副作用等)展開討論。這些教育和解釋有利于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也有利于提高長期用藥的依從性。
2.3教育家長創(chuàng)建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哮喘患兒需要長時間的院外治療,父母是他們的主要看護者。父母情緒對患兒患病的影響甚至要大于疾病本身的影響[4]。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哮喘的恐懼和偏見,多數家長開始時對患兒患病的事實不能接受,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反過來又嚴重影響患兒的心理。醫(yī)護人員要教育家長,盡快地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實,及早進行正規(guī)治療,應該通過與病人及家長的交談、科普資料、傳媒等途徑,使家長了解哮喘是常見病,目前有有效的、規(guī)范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絕大多數哮喘患者得到完全控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指導家長發(fā)揮良好的職能作用,對患兒的照顧更加周到、有效,提高長期治療的依從性和哮喘自我管理的能力。
哮喘治療中的不依從性是非常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長期治療的概念和計劃,長期抗炎治療不足,急性發(fā)作時緩解癥狀的藥物使用不規(guī)范等。有必要提高對治療依從性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合理評價依從性,通過適當的措施糾正不依從性,才能提高哮喘的治療效果。
3.1哮喘患兒依從性狀況 哮喘是目前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數患者是分散在家中接受治療,且多數患者及其家屬對哮喘的病因、病情嚴重程度估計、哮喘發(fā)作的預防、自我處理方法的合理應用、氣霧劑(MDI)吸入技術與PEF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識沒有足夠了解,容易造成治療劑量不足或過度、療程中斷、病情嚴重程度判斷不準確等,現已明確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哪怕醫(yī)生開出的處方準確無誤,哮喘的控制都是難以見效的;由于環(huán)境因素對哮喘病的防治認識不夠,未能及時除去誘發(fā)因素;再加上藥物廣告誤導以及對皮質激素治療認識不正確等等,大大影響了哮喘的防治效果。表1顯示本組患兒家長依從性較低,多數懼怕藥物不良反應,峰流速儀擁有率低,對病情估計差。
3.2影響哮喘患兒依從性的原因 本組資料顯示,影響哮喘患兒依從性的原因主要是家長認識問題,如知識缺乏、信心不足、懼怕藥物不良反應等(對于任何需要長期規(guī)律用藥治療的慢性疾病,治療依從性是保證療效的重要醫(yī)療步驟)。這與哮喘患兒緩解期無喘息且與正常人一樣的特點及對本病的錯誤認識有關。加之部分家長甚至醫(yī)務人員認為哮喘無需規(guī)范治療,有的家長認為長時間應用激素,可導致患兒發(fā)育障礙。
[1]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 2008,46(10):745-751.
[2] 沈華浩. 哮喘手冊[M].1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52.
[3] 李明華, 殷凱生, 蔡映云.哮喘病學[M].2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721-726.
[4] 劉月利. 癲癇患兒遵醫(yī)行為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