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本超 鮑柏林徐必生 葉紅 蔣玉歡李健勇
1 湖北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天門 431700) 2 天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是一種少見而獨特的間葉性腫瘤,其病因及生物學性質(zhì)均不明確,可發(fā)生于全身各處軟組織,常見于肺部,頭頸部發(fā)病率低,最常發(fā)生在眼眶和鼻突,聲帶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上罕見。本文報道1例如下。
患者,男,71歲,因“漸進性聲音嘶啞8月伴呼吸困難3天”于2009年7月14日入院?;颊哂?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咽部不適,伴漸進性聲音嘶啞,在當?shù)蒯t(yī)院行電子喉鏡檢查示左側聲門區(qū)淡紅光滑新生物,未治療。3天前出現(xiàn)呼吸困難,以“喉新生物(性質(zhì)待查)”收入天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發(fā)病以來,一般情況良好,大小便正常,睡眠差,體重下降。入院時Ⅱ度呼吸困難;??茩z查見聲門處淡紅色新生物,大小約2.0 cm×1.5 cm,光滑,隨呼吸或發(fā)聲活動,新生物所在聲門區(qū)聲門裂隙約1 mm。CT檢查示喉室及其多個層面結節(jié)狀軟組織密度灶,邊緣清晰,病灶后緣游離狀,導致氣管不規(guī)則狹窄??紤]為良性病變,于2009年7月15日氣管切開后,全麻插管行喉裂開新生物切除術,術中見新生物約1.5 cm×2.0 cm,表面光滑,質(zhì)硬,達左側聲帶全段,喉室未見新生物,術中冰凍切片傾向良性病變。切除左側聲帶及新生物。病理檢查:腫瘤淡紅色,質(zhì)地韌,界限清楚,但無完整包膜。鏡下見腫瘤細胞呈梭形,束狀或編織狀排列,部分區(qū)域膠原變,其中夾雜少許炎性細胞,特殊染色示:VG膠原紅色,Masson纖維藍色,肌纖維母細胞紅色,免疫組化示:CK(-),BCL-2(-),CD34(-),CD99(+),CD117(-),SMA(-),DES(-),S100(-)。病理診斷為:聲帶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術后恢復良好,7天拔管,于2009年7月23日出院。隨訪至今未見復發(fā)。
圖1 軸位CT示聲門區(qū)腫物圖2 電子喉鏡圖片圖3 聲門區(qū)腫物特殊染色(×40倍) 藍色示Masson纖維 圖4 聲門區(qū)腫物HE染色 腫瘤細胞呈梭形,束狀或編織狀排列,部分區(qū)膠原變,其中夾雜少許炎性細胞(10×10)
IMT病因目前還不明確,部分病例發(fā)生于手術、創(chuàng)傷或炎癥以后,提示IMT起初可能是人體對損傷的一種異?;蜻^度的反應,直至最終發(fā)展成腫瘤。本例無明顯創(chuàng)傷史,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8可能是病因之一。但有國外學者[1]認為在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的IMT病例中,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8在發(fā)病機制中沒有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染色體異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可能病因[2]。其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是偶發(fā)局部包塊,隨后出現(xiàn)與病變部位有關的功能性癥狀。如發(fā)生在聲帶的患者,常見的主訴有聲嘶,發(fā)生在鼻腔、鼻竇的患者有鼻出血,鼻塞等癥狀。本例以聲嘶為首發(fā)癥狀。
IMT目前廣泛被接受的病理學分型有3種:①粘液型:血管結構、粘液樣背景中有梭形肌纖維母細胞性細胞散在,并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等炎細胞浸潤;②梭形細胞密集型:粘液樣水腫間質(zhì)伴多量細小血管,整體疏松。梭形細胞間及細胞巢間可見鈣化、疤痕樣膠原化;③少細胞纖維型:在呈束狀、編織狀或無規(guī)律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性-肌纖維母細胞性細胞和炎癥細胞之間,散在有核呈空泡狀和有大的嗜酸性核仁的神經(jīng)節(jié)樣細胞。免疫組化顯示Vimentin 呈陽性,一些肌源性蛋白如Desmin、SMA、MSA 呈陽性[3]。本例比較符合第三種類型。
IMT診斷主要依靠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無特征性表現(xiàn)[4],但能顯示腫塊內(nèi)部結構特征和累及范圍等。國外有研究者[5]認為: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的反應性可能是IMT一項有用的預后指標。
本病需與纖維瘤病鑒別:后者是由分化好的纖維母細胞構成, 在增生細胞之間有數(shù)量不等的膠原纖維構成, 纖維多而彌漫, 細胞成分少,常無明顯炎性細胞,呈浸潤性生長,與IMT不難鑒別。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與本病最易混淆, 也有梭形細胞及炎細胞, 但腫瘤細胞多形性、異型明顯,異型性的纖維母細胞和組織細胞常形成特征性的車輻狀結構,有多少不等的黃色瘤細胞,核分裂活躍,可見病理性核分裂像。此外還應與間皮瘤、硬化性淋巴瘤、結節(jié)性筋膜炎、橫紋肌肉瘤、多形性黏液性肉瘤、胃腸道間質(zhì)瘤、肉瘤樣癌等有相似組織學特點的腫瘤鑒別。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首選手術治療,徹底切除病灶是降低局部復發(fā)的有效手段。但手術方式、切除邊界、術后是否需要放療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Zbaren等[6]報道l例纖維母細胞瘤行單純放療治愈。文中病例術后隨訪近一年未見復發(fā)。
1 高海河,李明.鼻腔鼻竇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研究進展[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14:406.
2 Yamamoto H,Kohashi K,OdaY,et al.Absence of human herpesvirus-8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ith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kinase fusion gene[J].Pathol Int,2006,56:584.
3 王洪江,李培華,劉穩(wěn).鼻咽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1例并文獻復習[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8,22:331.
4 關建中,田建明,蕭毅,等.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CT表現(xiàn)[J].放射學實踐,2007,22:500.
5 Coffin CM,Hornick JL, Fletcher CD.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comparison of clinicopathologic,histologic,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including ALK expression in atypical and aggressive cases. [J] Am J Surg Pathol,2007,31:509.
6 Zbaren P,Lang H,Beer K,et al Plasma cell granuloma of the supraglottic Larynx[J]. J Laryngol,Otol,1995,10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