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群
摘要: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課程理念、知識素養(yǎng)、教學策略等都對課程實施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師資隊伍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實施;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09)06-0075-02
課程實施是把課程計劃和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是課程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自2001年啟動,從2004年開始逐漸在全國各地全面推廣。新課程的實施,給中小學教學帶來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師資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課程改革將無法深入實施。
一、新課程實施中的師資問題
(一)教師的課程理念以及知識和技能方面的限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課程實施這個關鍵階段,教師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教師的課程理念、專業(yè)知識和水平都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部分中小學教師的基本素質存在一些問題,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起到了阻礙作用。
1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實施方案理解上存在偏差。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針對我國傳統(tǒng)課程存在的弊端進行的一次深刻的改革。課程改革的理念是: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體現(xiàn)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倡導建構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舜胃母锏睦砟钆c以往改革的理念有很大的差別,它把改革的落腳點放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一教育的理想追求。但一部分教師并沒有完全領會課程改革的理念,甚至理解偏差,導致課程實施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有的教師認為課程改革是以學生為本的改革,所有的教學計劃都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這樣就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思路,而且教也不管學生怎么獲取知識和理解知識,就根據(jù)學生討論結果來衡量一節(jié)課,所以很多課堂都沒有實質的內容,無法達到好的效果。
課程專家制定課程計劃時會想到其實施方案的可行性,通過各地區(qū)的實驗情況的實際調查數(shù)據(jù)來制定課程實施方案。而很多教師把課程實施方案誤認為一次“行政命令”,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而簡單對付。導致實施方案與專家們的初衷背離,課程改革沒有很好地實施下去。一部分教師不重視實施方案,甚至不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去做,課程改革的實施面臨很大的困難。
2教師欠缺綜合性知識。很多教師表示,對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綜合課程感到困難,因為之前教師并未掌握綜合知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對于教師的知識功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擴展知識面。
3教師專業(yè)技能水平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發(fā)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睙o疑,這段話對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提出改革的要求。比如,很多教師不敢談“講授”,對“探究”則趨之苦騖,一談課堂教學無非就是“合作學習”、“探究性教學”。而教師對于這一教學方法并沒有真正的掌握,大多數(shù)只是表面上的理解,因此對這種方法的利用只是應付改革的要求,在專業(yè)技能水平上并沒有達到要求。
(二)教師培訓制度不合理
對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方法要最快、最準確的傳授給廣大教師,最合適的方式就是通過各種類型的教師培訓。教師培訓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一線教師了解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內容,了解課程前沿動態(tài),對于教師的課程實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目前我國很多課程改革培訓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培訓方式和培訓質量的問題。
1教師培訓方式單一。課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課程改革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與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進行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與教育行為的轉變;但就目前教師教育領域許多積重難返而課程改革條件又不充足的情況而言,教師很難盡快達到課程改革所需的專業(yè)素質。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通過各種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以適應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但目前很多培訓方式單一,并不能滿足教師通過培訓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也不能達到了解和掌握課程改革動態(tài)的目標。
現(xiàn)在對于教師培訓最普遍采用就是講授的培訓方式。傳統(tǒng)的以課程為基礎、以知識傳授為特征的講授式教師培訓模式暗含的前提假設是,只要教師獲得了某種新的理論知識,就自然會運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并自然導致其教育教學行為的改變。但事實上,真正對教育教學實踐起作用的是教師個人頭腦中的“內隱理論”,它隨時隨地以無意識的方式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思維和課堂教學策略。
2教師培訓質量不高。由于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占主導地位,許多教師對于培訓不感興趣,對于培訓的熱情并不高,參加培訓就是為了應付學?;蚪逃姓块T的任務。即使參加培訓也不認真聽講,只是應付性的記上筆記,回去之后也不思考問題。因此,課程改革培訓質量不高。
二、加強師資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及專業(yè)素質
首先,要提高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要性和艱巨性的認識。此次改革是針對傳統(tǒng)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一次改革,對于新時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涉及到了課程與教學領域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其次,要求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意識,在正確理解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前提下,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補充知識,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改革趨勢。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還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研究能力,要做教育家、做學者、做教練,做大膽探索的實踐者。
最后,要加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主要是強調教師群體的、外在的專業(yè)性提升,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則是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yè)性的提高。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專業(yè)技能水平。這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加強教師培訓,實施培訓模式多元化
首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工作的前提條件是樹立教育新理念。此次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不僅限于熟悉新教材和采用新教材,更關鍵的在于教師理解課程改革的目標、對于課程標準的理解、指導思想的轉變。以及教育哲學、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學行為的一系列變革。因此,實施課程改革,必須樹立教育新理念,這就要求加
強教師的培訓工作。
其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高水平的培訓者的培訓。我國目前的課程改革培訓工作,主要是由高等教育機構負責實施,教育師資培訓工作有關部門首先對培訓者進行先期培訓,使他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等教育專業(yè)知識基礎之上,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發(fā)展狀況有較深的了解,以便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專門培訓。但目前很多培訓者的培訓水平并沒有達到合格要求,而且一些培訓者缺少一線教學經(jīng)驗,對目前的課堂教學并不了解。因此,很難保證培訓質量。培訓質量是課程改革培訓工作的生命線,而培訓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培訓者的素質。因此,加強對培訓者的先期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培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最后,進行多種培訓模式。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需要具體的、實用性強的培訓。從培訓的形式看,除了講授式、報告或講座式以外,還可以采用探究式、案例式結合的培訓。課程改革的培訓不僅是要讓教師學習而且要讓教師善于思考。教師想要成為課堂的促進者、引導者,必須自己要有足夠的知識底蘊,還要有適應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要讓教師意識到不能僅僅依靠課程改革的培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經(jīng)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離不開教師,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人物,也可以說課程改革的成敗在于教師。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最關鍵的階段,我們應該發(fā)動廣大一線教師。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課程改革的行列,主動投入到研究活動中來,讓教師真正成為課程實施的研究者、實踐者,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6
[2]金岳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培訓范式的轉換[J]教育探索,2004(8):109-111
[3]李森,教師培訓制度創(chuàng)新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80-81
[4]許安濤_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6(11):26-27
[5]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08-217
[6][7]王索梅,淺談新課改下的教師培訓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07(1):101—102
責任編輯:星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