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走向國際市場的人民幣仍然很難撼動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
對最新潮的經濟預測保持懷疑總是好的。幾乎在20世紀的每一次經濟危機中,討論最熱烈的話題總是圍繞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這一地位的動搖,這一次也不例外。但與過去一樣,這些說法有點言過其實。
比如說,最近中國中央銀行與其它發(fā)展中國家簽訂的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被認為是吹響了預兆美元衰落的號角。但是這些交易規(guī)模很小,并且這些國家絕大多數都是因信貸受損而極度渴望獲得任何貨幣貸款的國家。對于這些國家來說,從中國借得人民幣的目的不是要積累人民幣儲備,而是為了減少用美元支付他們從中國進口的貨物的花銷,因此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貨幣儲備的構成,而是為了保留儲備的美元。
更具戲劇性的是巴西總統盧拉發(fā)表聲明說,巴西和中國應該用雙方自己的貨幣來結算雙邊貿易。對很多人來說,這仿佛是儲備貨幣發(fā)生重要轉變的真實證據。
這個聲明是個相當不錯的政治策略,但在經濟層面卻不是什么好主意。除了顯而易見的邏輯問題外,巴西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意味著用當地貨幣結算雙邊貿易將使巴西囤積大量的流動性差的人民幣,而中國的外匯儲備構成則沒有多大影響。對巴西來說這個安排并不會提振對巴西貨幣——雷亞爾的信心。
巴西央行前行長Gustavo Franco在這個聲明之后表態(tài)說,人民幣取代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角色并不太說得通,“這僅僅是閑談?!?/p>
學者們常常喜歡引用英國的例子——20世紀30年代,英鎊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下降,以此爭論說,由于美國日益成為凈債務國而中國的債權國地位不斷加強,儲備貨幣將不可避免地從美元轉為人民幣。
這種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含混不清的。英國的例子是支持這種說法的唯一例證(在19世紀以前并沒有儲備貨幣一說),無法用于預測未來趨勢。尤其在這個案例中,還有很多其它同樣重要的因素決定了英鎊地位的轉變。同時,它忽略了日本的經驗,日本是另一個強大的債權國,日元在20世紀80年代被廣泛地認為是美元的重要對手,并且有人預期日元將取代美元的地位。當然這從來沒有發(fā)生。
更重要的是,金本位的儲備貨幣機制與法定儲備貨幣機制不同。過去英鎊的價值基于其轉換為黃金的能力,那時候一個國家擁有越多的黃金,世界對其貨幣與黃金的轉換能力便有越大的信心。這意味著作為儲備貨幣的國家必須保持貿易順差以積累黃金。保持貿易順差當然與凈債務國的狀態(tài)是矛盾的。
即使英國保持貿易順差,世界其它國家仍然可以通過金礦資源的開采和發(fā)放英鎊貸款來增加黃金儲備。黃金標準本身對貿易就起到平衡的作用。假如英國持續(xù)出現貿易赤字,英鎊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受損。
但是法定儲備貨幣則不同。作為儲備貨幣國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能夠并且愿意負有貿易赤字,因為這是其它國家能夠永久性積累貨幣儲備的唯一途徑。比如說,在20世紀50和60年代,當美國出現持續(xù)的貿易盈余時,世界其它國家承受了美元儲備嚴重短缺帶來的國際貿易壓力。
雖然美國很明顯近期不能持續(xù)保持貿易盈余,但同樣明顯的是美國的貿易赤字將在未來幾年大幅下降。當然,只要世界其它國家繼續(xù)使用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美國必須繼續(xù)保持貿易赤字狀態(tài)。這也意味著美國將繼續(xù)作為凈債務國,而這不但不會損害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并且是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必要條件。
實際上,在未來幾年里,由于全球將經歷不斷下降的流動性,任何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對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性空前加大。美元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好的貨幣,我們預期美元的使用將增加而不是減少,而投資者和出口商將逐漸棄用流動性較差的貨幣而使用流動性最好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