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牡丹因其姿態(tài)雍容、色彩富麗、氣味清香而被譽為“花中之2E\"。人們只知洛陽、菏澤、彭城牡丹之盛名,卻不知道西北亦有牡丹王國的一支奇葩——隴西牡丹。隴西牡丹,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本文運用文獻史料,對隴西牡丹產業(yè)的發(fā)展與開發(fā)進行論述和考證。
[關鍵詞]隴西牡丹;旅游產業(yè);經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2-0059-03
在紛繁的花卉家族中,牡丹因其姿態(tài)雍容、色彩富麗、氣味清香而被譽為“花中之王”。“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牡丹開蜀國,盈尺豈如今”、“菏澤牡丹甲海內”等諸如唐劉禹錫、宋歐陽修、范純仁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洛陽和彭城、荷澤牡丹盛極一時的景象。然而。人們只知洛陽、菏澤、彭城牡丹之盛名。而不知道西北亦有牡丹王國一支奇葩——隴西牡丹。
隴西牡丹,歷史悠久。清乾隆《隴西志》記載隴西“牡丹為名勝,品最多”,“南安辛氏牡丹園最有名”,并有賦詩贊譽。相傳唐時隴西有“龍宮花園”。每年向長安進貢大量優(yōu)質牡丹,清代進士祁蔭杰的“祁家花園”、春家巷“王家花園”、新街巷“陳家花園”名氣都很大,并流傳許多歌詠牡丹的丹青詞賦。例如《隴西志》中記載的七律詩《詠南安辛氏牡丹園》:
愛惜芳園香滿枝,天然國色費胭脂。
花王富貴名相稱,學士風流酒最宜。
蕓閣雙清人共倚,朱欄百寶日初移。
歸來勒馬詩千首,不許青蓮笑我遲。
民國年間,丙戌浴佛日,隴西學士馬君、祁作霖、王新三、陳海澤等暢游于陳氏牡丹園,賞談之余,眾發(fā)感慨,由祁作霖執(zhí)筆撰寫了《丙戌浴佛日游陳氏花園詠牡丹芍藥賦》:
世之論花者,動謂菊有堅節(jié)能耐寒,能傲霜,為人所艷稱而嘉賞。至于牡丹芍藥,人多以為繁花不久而鄙視之。余竊以為菊之有節(jié)。固甚佳。而菊之有節(jié)傲霜,尤不知牡丹芍藥之際遇隆盛焉。夫人生宇宙,時有泰否,命有順逆。當其時值圣明,風云際會。光天化日,一帆風順,毫無拂逆之事,直上青云,立取卿相之位。大廈廣其居、膏梁沃其口、錦繡榮其身、賓客盈門、妻孥歡聚終其身,富貴壽考未嘗有變故之或臨,亦無晦容計及處變之道。至若時逢否運,遇合不偶,當其閉戶潛修,草堂坐誦,非不經論素蘊,學問宏博。然而壯志未酬,跬步多偃蹇之途,懷才莫展,半生遭之危。萬端縈其身,百慮擾其心,苦痛難言,抑郁誰訴,甚至大節(jié)當前,巨難臨頭,在士君子不屈不撓,雖蹈鼎鑊而不辭。赴白刃而弗恤。然旁觀者已代為哀惋,惜其際遇之不幸也。人固如是。物亦猶然。菊花號為隱士,亦如士之生不逢時也。時當秋九。節(jié)屆重陽,嚴霜普降,四野現蕭奈之象,北風凜冽,萬物呈凋零之形。斯時也,大地為之閉塞,日月為之慘淡,而起視東籬,黃花猶能傲霜,凡卉盡哀,晚節(jié)獨榮,此宜人所深嘉而樂取。然不日稟霜而日傲霜,細玩傲之一字,不過能為隱忍支持。其零落憔悴,顛連傾覆之狀有不堪言者,何若弗履斯厄之為愈也。若夫牡丹芍藥則不然,生育于春日和煦之時。開放于夏日舒展之天,賴惠風以吹噓,滋雨露以涵濡,吐半歲之蘊蓄,盡淺其精華。傾數月之包涵,展其芬芳。黃梅玫瑰為朋,蘭桂萱草為侶。粉蝶蜜蜂任其往來奔走,紫燕黃鶯不時歌舞飛嗚。雖無耐寒之性,然亦有不遇嚴之時,雖無傲霜之節(jié),然何嘗有繁霜之臨。其際遇之隆盛如是,則視菊花為何如耶!余故日:菊花之耐寒傲霜,不如牡丹際遇隆盛。此吾所以每睹牡丹芍藥而羨慕,對菊花而太息也。然余顧世之人寧愿如牡丹芍藥乎?抑愿如菊花乎?
現居臺灣的鄉(xiāng)人汪錕先生在《我記憶里的隴西》一文中寫道:
“隴西的花卉在我的記憶中,真是太美了?;ㄖ兄哪档せú幌聰凳N之多。白的、紅的、黃的、紫的……種種顏色爭奇斗艷,不一而是,最大的花朵,其直徑約有一英尺之譜,花開時節(jié),滿園清香。惹人陶醉。其色彩與姿態(tài)之美,我這枝笨筆,實在無法描繪。這里僅說明一種,它叫‘貴妃一捏紅’,全部純白的花朵,中央有兩三瓣猩紅色的小花辯。奇特之狀,真是不可思議。相傳這種花朵,原本是純白的。唐朝開元年間,楊貴妃見了非常喜愛,不經意間用纖纖玉手摸了一下,遂將手指尖上所殘留的胭脂留在了花朵的中央。染紅了那兩三小瓣,花也多情。從此就變成那種婀娜多姿的模樣了……
隴西人愛牡丹、養(yǎng)牡丹的風氣盛行已久,人文色彩濃厚,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詩作畫。官府賈第筵會酬賓,尋常百姓清賞自樂的人文情懷,成為牡丹花在隴西盛行且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隴西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為牡丹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隴西地處西北黃土高原邊緣與秦嶺支脈丘陵地帶之間,為典型的黃土梁峁與河谷地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70天,年平均氣溫7.7℃,又有沿川渭河水域灌溉,十分有利于牡丹的繁衍生長。隴西牡丹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植物。與中原牡丹和蜀地牡丹不同,它是隴西特有地理環(huán)境下蘊育而生的特有品種,其花頭大、層瓣多、根系發(fā)達、喜陽、開花期長且抗病蟲害,在山川旱地、瘠田沃土均可種植,植株高達3米有余,壽命長逾百歲。更為奇特之處是牡丹花在隴西絕大多數為紫斑牡丹,無論何種花色,它的每瓣花片根部都有如同扇狀形的墨紫色或深紅色斑點。這一奇特現象經有關專家和資深花農研究分析,認為是隴西地表黃土母質土壤中所含氮、磷、鉀、碳酸鈣等有機質與紅土性淋溶灰褐土在理化作用下產生的棕、紫、黃、灰、褐色素被牡丹根系吸收,在花瓣上生長出奇特的紫色斑紋。又因隴西自古是郡府所在地,在此地為官經商者很多,他們寓居隴西期間,多喜帶上家鄉(xiāng)牡丹花種,培植于庭院、府第,一為美化環(huán)境,取富貴長久、春風得意之寓;二取懷念家鄉(xiāng)、不忘根本之意。而所植花木在高天厚土的南安福地納天地之靈氣,滋雨露以涵濡,茁壯成長,質地優(yōu)化,品種改良,出脫得更加艷麗多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精神需求的不斷增長,牡丹文化成為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機關、校園、社區(qū)、民宅院落處處植丁香(隴西人稱靈拜),家家養(yǎng)牡丹,真是“滿園花木蕩春風,養(yǎng)花方顯愛才心”。仁壽山公園、西北鋁加工廠花園、昌谷鄉(xiāng)、菜子溝、西郊二十里鋪村、三臺鄉(xiāng)、北關城壕、董家河灘、王家門、北山陳家莊等都是牡丹種植重點地域,也是人們休閑郊游觀賞的最佳去處。
每年“五一”節(jié)前后,恰逢隴西民間四月八朝山會,又稱“浴佛節(jié)”,時值春花正茂之際,田園苗青花放,蜂歌蝶舞,芳香四溢,各處牡丹勃發(fā)怒放,爭奇斗妍,生機盎然,真有“一展傾城色,騷人費評章”、“貴游賞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的壯觀景象。游人觀者賞評留影,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主人殷勤持酒招呼——這時的隴西,儼然是牡丹的隴西。
人們常說:“隴西人會玩,隴西人會吃,玩得文雅,吃得講究?!蹦档じ扇胨?,制成丹皮為常用中藥,具有清熱、涼血、散瘀、通經的功能;精制成丹皮酚,有降血壓、鎮(zhèn)靜、止痛、抗驚厥、退熱和消炎殺菌的作用。許多白色、紅色花瓣可以食用:待花謝凋零之時,心細人家收集取之,以蜂蜜調拌柔和置通風干燥處陰干,可成為點心、月餅、八寶粥飯的上好餡料;鮮嫩花瓣可與其他素菜涼拌,也可炒食、煎吃、做湯,如富貴十錦盤、丹香炒雞蛋、牡丹拔絲丸、牡丹銀耳湯、牡丹丸子湯、釀牡丹等等,成為宴會酬賓的上等佳肴。
隴西人把種植花木說成是“養(yǎng)花”,即是人們把花作為相通人性的特殊生命的一種愛慕和呵護。他們給孩子起名多以花名稱之:早霞、紅紅、艷艷,聽之順耳,思之可人。養(yǎng)花能人倍受眾人尊敬,丹青妙手更是受人抬愛。牡丹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題材,每當新屋落成或喬遷新居,一幅牡丹中堂或橫幅懸掛堂上,立即滿室生輝。隴西的牡丹畫家在如此的人文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中常以牡丹為對象,觀其形,解其意,取其神,出手不凡,在全國大展中屢屢獲獎。當地人則習慣地把種植、繪畫牡丹的高手親切地連名字都不叫了,只剩下姓和花名一并相稱,如“張牡丹”、“梁牡丹”、“杜牡丹”。
隴西牡丹經園藝師精心培育發(fā)展,現有200多個品種。
依花型分類的單瓣種花有:
蝴蝶型:紫玉奴、玉蝴蝶、紫蝶獻金等。
荷花型:烏龍捧盛、朱砂壘、撒金墨等。
菊花型:紅云映日、二喬等。
薔薇型:白玉冰、楊妃出浴、青心紅。
依花型分類的重瓣種花有:
繡球型:花紅重樓、花團景簇、翠繡球等。
皇冠型:粉和平、大富貴、藍田玉。
金蕊型:紫夜金星、滿天星。
托桂型:斗球、大紅袍。
簇針型:白沙點金、玉鳳簪、金龍臥雪、小剪絨。
千層臺閣型:玲瓏塔、寶樓臺。
羅旋型:紫袍玉帶、金花銀環(huán)。
依花色分類命名:
白色:白素素、一捧雪、白玉、昆山夜光、貴妃一捏紅、綠俊山、白雪山、無霞玉。
黃色:金輪黃、蕊黃、姚黃。
粉色:觀音面、西施粉、醉桃。
紅色:禮花紅、趙國紅、胡紅。
紫色:魏紫、紫雁飛雙、葛中紫、紫繡球。
墨紅色:冠世墨玉、墨紫含金、烏龍臥墨池。
藍色:藍田玉、藕絲魁。
隴西紫斑牡丹以重瓣花種居多,在外界知名度頗高。從20世紀70年代起,洛陽、曹州牡丹園藝專家就來引種,30年不間斷。近年來,上海、成都、西安、昆明等地的植物研究院(所)的技術人員和花商更是頻繁地來隴西引進優(yōu)良品種,讓人們看到了發(fā)展隴西牡丹產業(yè)的樂觀前景。
隴西牡丹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但就目前僅供人們雅賞和個別花農各自為營、分散庭院“提籃小賣式”的經營狀況,雖有一定收獲,但要形成規(guī)?;?、產業(yè)化、品牌化還有差距。加大對隴西牡丹這一特殊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顯得十分必要。
隴西牡丹應在政府支持、社會廣泛參與下,走文化產業(yè)之路,鼓勵農戶聯營開發(fā),擴大種植規(guī)模。請有經驗的花農現身說法,進行技術培訓,積極發(fā)掘、搶救、培育稀有品種,引進優(yōu)質品種,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政府通過旅游、招商等渠道,推介隴西牡丹,爭取走出一條隴西品牌花卉的產業(yè)化路子。倡導民營企業(yè)投資公益性文化娛樂事業(yè),參與環(huán)保型花卉園藝業(yè),把隴西牡丹及花卉產業(yè)和打造文化名城、絲綢之路旅游點、李氏故里旅游業(yè)結合起來,成為營造環(huán)境、吸引外資的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