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雖然家境不寬裕,但我家在方圓幾公里的范圍之內(nèi)并不缺少知名度。這倒不是因為家里窮得叮當響這么個具有傳播性的“病毒”而得到十里八村的口耳相傳,而是因為父親的身份和他手上的那塊“名表”。
父親是位心地善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民辦教師,一個村子里父子兩代接受過父親言傳身教的比比皆是。有道是,每個人都可能是某個小圈子里的名人。教師身份天然讓父親比一般人具有廣泛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堪稱那個小地方一個時代的意見領(lǐng)袖。
一天,父親手上忽然多了塊機械手表,雖然它遠不是父老鄉(xiāng)親耳聞目見的第一塊手表,但卻是最有名的一塊。它是母親一個遠在香港的遠房親戚贈送給父親的。雖然大家都不認識表盤上那幾個英文字母,但大家都相信,這塊手表一定比上海、海鷗等國產(chǎn)名表走時更精準,價錢也更貴,因為它來自香港。要知道,那個小地方的人們想去趟縣城看火車呼嘯奔馳而過的景觀都要半夜起床趕路呢,那么個車水馬龍、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方郵寄過來的東西能有差嗎?何況這表戴在父親這么一個“明星代言人”手上,讓它天然更具名表氣質(zhì)。
不用說,這塊表早已停擺作古,我也從來沒有記清表盤上是哪幾個英文字母,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與雷達、歐米茄、勞力士等名表無關(guān)。要是時間快進20年,我一定要百度一下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大概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吧,請裁縫到家里做衣服不再在鄉(xiāng)下流行。小年輕們覺得裁縫師傅量體裁衣的個性化定制服務(wù)既不經(jīng)濟,又費時費力,還不時尚。他們開始有了品牌意識的啟蒙,盡管那時的鄉(xiāng)鎮(zhèn)集市、縣城個體服裝攤販門店充斥著假冒偽劣,但這無礙于他們對時尚潮流的追趕。小伙子們喜歡嘴里叼根牙簽學(xué)許文強樣,哪怕西服領(lǐng)子早已洗得皺皺巴巴不成樣子,袖口的那塊長方形的品牌標簽在他們眼里彷佛仍歷久彌新,不忍剪掉,太陽鏡上那塊黃色的、橢圓形的商標貼紙哪怕被雨水打濕、汗水浸透掉到了地上,也會順手撿起粘些口水貼到原處。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參加了工作,用自己的工資買到了平生的第一雙皮鞋,二三十元的價格在當時不算便宜,樣式也很時尚,只是穿不到一兩個月,鞋上那層光鮮的油皮便開始慢慢脫落,逐漸露出了黃色紙層里子的丑陋模樣。原來,它是紙做的!直到有一天看到電視新聞報道說,溫州商人一把火燒掉了數(shù)百萬雙皮鞋,我才幡然醒悟,它大概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溫州商人的杰作。
吃一塹,長一智,從此,皮鞋我信賴上海的遠足,運動鞋我選擇上海的回力。只是早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末,便很少能在大城市的百貨商場發(fā)現(xiàn)這些上海老品牌的身影,然而,它們的卓越品質(zhì)仍留在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