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諾摩機大賽分站賽的獲獎者陳禮帥先生,將他的摩機過程歸納;為:改善電路及喇叭系統(tǒng)的設計、優(yōu)化因成本制約而縮水的部分、進行聲音的調(diào)校。
在改善電路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電路和喇叭系統(tǒng)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對音響應該有個整體的認識,找出問題的所在,這樣才能通過對音響的綜合分析明確對聲音的影響,再結合主觀聽感,確定改進的方案。
信號路徑:信號一般的路徑大致分為前級(音調(diào))一電子分頻一功率放大一輸出負載(喇叭、分頻器),這是最最基本的電路結構。分析的時候要根據(jù)信號路徑的順序,比如說前級是否存在阻抗匹配失衡,還有放大倍數(shù)的調(diào)整,音調(diào)的設計等等。
電源路徑:多媒體有源音箱供電系統(tǒng)的結構較為簡單,—般為變壓器一整流—濾波—穩(wěn)壓(供給前級)。
喇叭系統(tǒng)一般可分為:喇叭(高音喇叭、低音喇叭)、功率分頻器、箱體。在綜合分析電路和喇叭系統(tǒng)后,確定設計中所存在的搭配不合理。
分析完畢就可以進行打摩了。和分析的步驟一樣,打摩方案的確定也需考慮到整體的配合性,通過分析找出不合理之處,再綜合整體的客觀情況制定改進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須受成本的約束,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佳的效果。任何打摩方案的形成都只是基于理論,方案的制定則是依賴主觀判斷,實際的效果還需客觀實驗驗證,待驗證成立,效果明顯后,方案才可被正式確定。
在確定了方案之后,就要優(yōu)化因成本制約而縮水的部分。綜觀目前國內(nèi)的多媒體音箱市場,產(chǎn)品中縮水最普遍,也最嚴重的是電源,因為電源縮水能省的成本是最大的,但是電源對聲音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其次是信號通路,如耦合電容等。關于這個部分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在最初制定摩機方案時就會根據(jù)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到了這一部分每個人的側重點也會發(fā)生分歧,但在改善弱勢的部分時還請優(yōu)先考慮電源為好。
最能體現(xiàn)摩機個性之處是最終的聲音調(diào)校,這也是摩機的精髓與靈魂,有源箱相對于無源箱的優(yōu)勢就在于可以針對單元的特性通過電路做針對性的補償。但是不管如何調(diào)校,改變的都只是聲音的風格和音色。
頻率和聽感
80~160Hz
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xiàn)音樂的厚實感,音箱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
300~500Hz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xiàn)人聲(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xiàn)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優(yōu)良的話聲音明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800Hz
800Hz 這段一般設備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多。要是過多的話會感到音響的頻響變窄,高音缺乏層次,低頻豐滿度不夠。
1000Hz
1000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參數(shù)是在1000Hz下測試時得到的。
1200Hz
1200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費度,但是過多會使聲音發(fā)硬。
2000~4000Hz
2000~4000Hz對聲音的亮度最響很大,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名樂的層次影響較大,適當?shù)靥嵘梢蕴岣呗曇舻拿髁炼群颓逦?,但是?000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8000~12000Hz
8000~12000Hz是音樂的高音區(qū),對音響的高頻表現(xiàn)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讓人感到聲音發(fā)尖、發(fā)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4000Hz
1400Hz以上為音樂的泛音區(qū),如果缺乏,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高貴感,例如小提琴將沒有“松香味”。這一部分也不宜過多,基本平直或稍有衰減(不超過3dB)即可。
20000Hz
20000Hz為人耳聽覺上限,可測試器材的高頻重放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