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丹居住的每個早上,吹哨子的聲音總會在窗外響起,這是運垃圾的人來了。再過一會兒,巨大的車的轟鳴就由遠而近響過來,那是一輛巨大的藍色卡車,穿行在居民區(qū)的窄巷里,特-別加高的車幫比兩旁的院墻還要高出一截,像是一只正在通過船閘的大船。
我總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抄起昨晚就裝好的垃圾袋跑到陽臺上,這時候那車正好開到樓下,高高的車幫子就在我眼前。我先向車頂?shù)膬蓚€蘇丹人打個招呼,然后把垃圾袋一把丟到車廂里。
其實這么做不太好,沒有蘇丹人會這么做。他們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站在自家院子門口,把垃圾袋交給穿著工作服的垃圾工,由他們丟上車去??赡芤驗槲沂峭鈬?,又是住在這個居民區(qū)里唯一的外國人,所以他們對我格外寬容——有時候我甚至光著膀子就竄到陽臺上了,雖然只是驚鴻照影轉瞬即逝,也能把蘇丹人嚇得目瞪口呆。
搬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已經在蘇丹長駐了三年,像個蘇丹人一樣熟悉喀土穆的大街小巷,看他們的膚色比看中國人的黃皮膚還習慣,聽著倒垃圾的哨音響起,常會有種恍惚感,好像自己從小就是在這里長大的一樣。 有時候恍惚感太強,神游物外忘了倒垃圾,不過也不要緊,我只要把垃圾袋帶到大街上就行了,街道兩旁常能看到一些藍色的綠色的紅色的塑料袋,裝得鼓鼓的,沿著街道一直排到盡頭,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哪輛車上掉的貨,后來才知道是垃圾袋。垃圾車每天都沿著大街慢慢走一遍,垃圾工們一路跟著,把垃圾袋丟上車,我只要趕在他們之前把垃圾袋丟在那里就行了。這種特殊的袋子是要花錢買的,也有人拿個隨便什么的塑料袋裝了垃圾放在那種彩色塑料袋邊上,企圖魚目混珠,這種時候,這袋垃圾會不會被拉走,就全看垃圾工當天的心情了。
有些垃圾就這么永遠地放在那里。風吹日曬,袋子很快就破了,露出里面生活的碎屑。塑料袋子的碎片被風刮起來,掛在樹枝上,每到黃昏,夕陽西下,喀土穆到處碎金片片,也算是都城一景。
這些塑料片兒,一部分會被風吹到無邊的非洲原野里不知所終,而更多的,卻是被羊吃了??ν聊碌难?,路邊成群結隊隨處可見,城里哪兒有那么多草給它們吃呀,于是就吃垃圾,吃塑料袋。這個習慣歷史悠久,有位十年前來過的同事念念不忘,特意來信問我,那些羊還是吃塑料袋嗎?
喀土穆的羊一代代地吃著塑料袋,由生到死輪回不已,不過羊肉還很不錯,吃不出塑料袋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