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美國西雅圖一家銀行的員工尼科爾森正在當(dāng)班。
這時,一名穿黑衣、戴墨鏡的男子走到柜臺前,來人把一個拎包扔到尼科爾森面前,然后命令他:把所有現(xiàn)金都裝到里面。
面對劫匪,尼科爾森不但沒有逃避和退縮,反而跳出柜臺,大聲質(zhì)問劫匪武器在哪里,馬上交出來。尼科爾森的勇敢,讓劫匪頓時方寸大亂,受驚而逃。而尼科爾森則緊追不舍,在追趕了幾條街后。他終于將劫匪制服,不久警察趕到,將劫匪帶走。
按照我們習(xí)慣的思維。尼科爾森見義勇為,只身抓獲歹徒,堪稱英雄。他所在的銀行和當(dāng)?shù)卣?,都?yīng)該大力褒揚和獎勵他的這種行為。
但事實卻恰恰與我們的想象相反。在尼科爾森勇擒歹徒兩天后,他竟遭到了這家銀行的辭退。
銀行方面認為,不應(yīng)鼓勵尼科爾森的這種“英雄主義”,因為做英雄的前提,是必須要獲得個人安全保障和他人安全保障。假如尼科爾森碰到的是一個兇悍的劫匪,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而在接到銀行的辭退決定時,尼科爾森本人也表示理解。
在“生命”與“英雄”這兩個稱謂面前,人們常常習(xí)慣于熱愛并禮贊英雄,而往往容易忽略掉生命是最寶貴的。尼科爾森被辭退,昭示了一種可貴的價值取向:在危難與兇險面前,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做英雄,而是要守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