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月6日的上?!睹駠請蟆飞希袃善信畵衽紭藴实奈恼?,今天讀來,仍新鮮有趣,不無啟迪。
第一篇,《一般女士們對如意郎的標準》,作者余蔭寫道:“一般青年男子,明了如意郎之條件,而有所準繩,知所注意。”“準繩”有八條之多:
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莊嚴,親之甚和藹。二、學不在博而在有專長。三、高尚的人格。四、風姿瀟灑,身體壯健,精神飽滿,服飾潔樸。五、對于女子情愛,專而不濫,誠而不欺。六、經(jīng)濟有相當?shù)莫毩?。七、沒有煙酒賭不良的嗜好。八、有創(chuàng)造的思想和保守的能力。
第二篇,《我所希望于女子者》,署名努力,竟列了十條“希望”,且又分“積極和消極兩類”:
積極方面為:一、要有清潔的嗜好和能力;二、要有概括的眼光和學識;三、要有縝密而周到的心思;四、要有充量而素養(yǎng)的情感;五、要有治家的興趣和能力。
消極方面為:一、不要眼光勢利;二、不要自我太強;三、不要太無意見;四、不要見人羞怯;五、不要態(tài)度虛浮。
這些擇偶標準,涵蓋外貌、經(jīng)濟、思想、品德、學識、情感、心理、治家等多方面,絕對屬于“高標準、嚴要求”,就是放在當下,“達標”者也是鳳毛麟角。“曲高”必然“和寡”,料想這也是當年留洋精英或新潮人士的“理想擇偶觀”,并無普遍性??扇缃竦恼骰閺V告,似乎已淪為赤裸裸地炫富炫美、征富征美了,獨缺少78年前擇偶標準中的人格精神內(nèi)涵?!?br/> ?。ǔ剿]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