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自安
“網絡導師制”是以網絡為載體的全員育人導師制的簡稱。“網絡導師制”的最終目標是融合個別教育與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網絡互動平臺的優(yōu)勢,在新課程改革、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面向全體學生,從學業(yè)指導、學法指導、心理疏導著手,讓每位學生健康成長,使教育的效益最大化。我校啟動這項教育創(chuàng)新活動已一年有余,目前已獲得教師、學生、家長及教育行家的一致好評,我校和軟件公司聯合開發(fā)的“網絡導師制”軟件也已基本成型,備受一些高端軟件開發(fā)公司青睞?!熬W絡導師制”將使我們的基礎教育更加充滿活力,教育資源更加充分地被利用,教育的效率更高。
一、“網絡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究
“網絡導師制”是一個全新的教育方式,我們沒有現成的教育理論可以遵循,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更沒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教育軟件,因而開展這項工作,只能在探索、反思、修正中進行。自2008年8月至今,我們的探究工作是這樣展開的。
第一,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認準“網絡導師制”在全員育人過程中能起到其他育人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行政會、教職工會議上大力宣傳,從一開始就致力于轉變教職工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分批召開了教師、學生、家長座談會,達成共識。大家一致認為,開展“網絡導師制”活動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堅定了我們開展這項探索活動的信心。
第二,抽調精兵強將,全力開展這項工作。2008年暑期校長辦公會議商定,決定成立一個全新的科室,并把它命名為“學業(yè)指導與評價處”,全面負責“網絡導師制”的探究工作。
第三,制訂實施“網絡導師制”的工作計劃與工作目標。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我們選擇部分班級開展“網絡導師制”活動,作了以下方面的探索:(1)導師與受導學生的選擇方式;(2)導師與受導學生互動方式以及指導的內容和方法;(3)對學生階段性評價的方式;(4)登陸網絡平臺進行師、生、家庭三方互動的方法;(5)建立對教師開展導師制活動的網絡考評機制與平臺;(6)期末及時進行全面的反思總結。第二學期在全校全面推廣,并不斷征集意見與建議,不斷完善“網絡導師制”的工作方案及軟件系統(tǒng),力爭在第二學期末初步成型。暑假期間請相關專家對開展的各項工作以及軟件平臺進行評鑒。
第四,“網絡導師制”軟件的開發(fā)。為了確保開發(fā)的軟件實用有效,我們確立了導師探究與軟件開發(fā)同步進行的原則。軟件公司與學校通力合作,共同組建研發(fā)的團隊,教育理念以及軟件所涉及的領域與內容、操控方法由學校提出,開發(fā)公司緊跟學校的步伐,對于學校提出的修正建議能迅速解決。2008年11月底,“網絡導師制”操作平臺基本成型,2009年5月,軟件開發(fā)修正工作基本結束。目前,開發(fā)的網絡平臺運行正常,同行與專家對此工作平臺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五,“網絡導師制”的現狀。“網絡導師制”互動平臺現有六大欄目:(1)班主任手冊,班主任允許登錄,進行學生電子檔案信息管理;(2)評價平臺(與互動平臺、成績管理平臺相連接),班主任、學生家長、導師、管理員允許登錄,實現各方相互評價、打分及相關數據的設置、統(tǒng)計與分析;(3)互動平臺,班主任、學生、家長、導師、管理員允許登錄,實現多邊互動;(4)成績管理平臺,教師、管理員允許登錄,具有編輯成績、查看成績、成績統(tǒng)計與分析功能;(5)教師信息登記平臺,建立教師個人信息及電子檔案;(6)核心平臺,管理員允許登錄,進行教務配置,分配角色和權限,維護數據庫,協助班主任增加學生信息,增加與管理導師賬號,維護家長、學生賬號和密碼等。
我們?yōu)槿?856名初、高中學生選定了136名導師。通常每位導師所帶學生為10~15人,其中學困生,貧困生,家庭教育環(huán)境欠佳、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或單親家庭等特殊學生為重點受導對象。具體工作如下。
(1)導師的選擇與師生結對。根據學校課務配置、班級師資對比和班級學生數等實際情況,學校把一線的任課教師作為導師分配到各個班級(每班3~5名導師),然后由班主任把分配到本班的導師在教室里公布,由學生和導師進行雙向選擇;最后,由班主任根據學生實際和雙向選擇的情況協調并確定導師與學生結對名單。結對名單每學年按學生學業(yè)發(fā)展情況進行動態(tài)調整。
(2)導師與學生互動。導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主要有面對面的交流和利用網絡導師互動平臺進行交流兩種。師生間是平等的,導師著重于對受導學生的學業(yè)、學法、心理等方面進行指導,注意傾聽受導學生的心聲;學生則可以采用面對面、寫紙條、電話、網絡平臺等多種形式,無所顧忌地談自己的想法。導師必須定期對受導學生的狀態(tài)作出發(fā)展性評價,并上傳到網絡導師互動平臺,記錄受導學生的成長軌跡,同時也可以讓同行、班主任、家長了解受導學生的狀況。導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導師互動平臺下發(fā)作業(yè),批閱作業(yè)以及進行必要的糾錯。
(3)導師與家庭的互動。家長可以在家甚至出差期間,通過網絡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與導師進行互動,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想法。網絡導師平臺中的保密性原則確保家長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情況,自己與導師互動的信息,也只有導師才能看到。當然,家長也可以通過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與導師互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網絡導師家?;悠脚_就相當于虛擬的家訪平臺。
(4)網絡導師的考評。對每個導師的考評最高授權在校長室,校長可以通過網絡導師互動平臺的相關欄目,全面了解全校導師與學生互動情況以及家長對該導師的評價情況?;诰W絡的公開性、互動性,導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家長對導師的評價是誠實可信的。這套考評機制是學校對教師考評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學生的成長記錄也是最真實可信的。
二、“網絡導師制”的展望與反思
“網絡導師制”在我校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值得改進的地方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仍很艱巨。
第一,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理念仍是開展這項工作的首要任務。新課程改革最主要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獨立生活、崇尚科學的能力。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做到“一個也不能少”,才能將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大國、創(chuàng)新大國,我們不僅要讓全體教師、學生清醒地認識到這點,還要讓全社會認可,把此項工作當成重點來抓。
第二,要抓好“網絡導師制”下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工作?!熬W絡導師制”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與班級授課制下的要求有所不同。做好導師工作,必須促進導師以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和全面的能力結構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為了進一步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學校將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工作,一方面,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學、教育學以及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培訓,增強導師的業(yè)務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各級教研、科研機構、高校的聯系,建設長期穩(wěn)定的專家指導隊伍,加強外部的智力支持。
第三,“網絡導師制”作為個別教育與班級授課制之間的銜接點或者說融合,是面向全體學生、家長、教師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的研究與發(fā)展僅靠一兩所學校是不夠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共同研究開發(fā),不斷完善。我們堅信此項工作會得到進一步推廣,它的實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也會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第四,“網絡導師制”軟件平臺的開發(fā)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隨著高端軟件開發(fā)商的介入,以及今后在實踐應用過程中的不斷升級,今后的操作平臺一定會更加便捷、直觀明了。導師、學生、家長等也一定會樂在其中。未來的網絡平臺一定會整合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資源,讓每位師生共享,也可讓師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有一個盡情展示的舞臺。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鳴凰中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