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磊 章玉政
三月的皖中大地,春寒料峭。
在安徽省會合肥西南約40公里處的大潛山下,臺灣首任巡撫劉銘鑄的故居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最后的修復工程。
倘若不是翻開泛黃的歷史卷頁,或許誰都不會想到:60年前,正是在這樣一個靜謐的春天里,一件被埋藏了數(shù)十年的稀世珍寶伴隨著合肥的解放,在劉銘傳故居中“重見天日”,寫下一段傳奇。
這件國寶,便是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的虢季子白盤,與現(xiàn)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件館藏珍品散氏盤、毛公鼎并稱“西周三大青銅器”。而作為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虢季子白盤目前也是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國或出境展出的64組“至尊級文物”之
如此珍貴的稀世國寶,為何會被埋藏在淮軍將領劉銘傳的故居之中?“躲在深閨”的近80年里,這件國寶曾經(jīng)歷過怎樣驚心動魄的往事?歷經(jīng)滄桑之后,劉銘傳的后人為何將之挖出并主動獻給國家?
“一切都是緣分?!闭f起虢季子白盤與劉家的故事,劉銘傳第五代孫、今年70歲的劉學亞感慨萬分,思緒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時間的隧道之中:1864年,作為淮軍名將的劉銘傳奉命率軍與太平天國交戰(zhàn),攻陷常州。一天夜里,劉銘傳照例巡查軍營,路過馬棚時,忽然聽到一陣如叩銅磬的清幽悅耳之聲,提燈一看,竟是一口特殊的“馬槽”。奇妙的響聲,是馬吃草時籠頭上的鐵環(huán)碰擊槽口而發(fā)出的。劉銘傳心生驚奇,第二天便讓人將這口“馬槽”抬到大廳,仔細觀看,發(fā)現(xiàn)槽內鏤刻有許多銘文,隨即邀請名家考證,才知道這口“馬槽”竟是商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盤。根據(jù)銘文記載,這是公元前816年周宣王為慶賀“虢季子白”戰(zhàn)勝洛河北岸的少數(shù)民族而鑄造的銅盤,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劉銘傳深知虢季子白盤的珍貴。擔心因戰(zhàn)亂再度流落,當即命人送回合肥老家劉老圩的莊園之中,并專門修建“盤亭”,珍藏這件稀世之寶。
劉學亞告訴記者,1935年,他的父親劉肅曾從復旦大學畢業(yè),護盤的重任便落到了這位文弱書生的肩上。劉學亞說,當時曾有一位美國人托華僑拜見父親,承諾以移民美國、贈與房產(chǎn)等條件,希望劉家能獻出虢季子白盤,但遭到婉言謝絕。事隔不久,英國古董商以上海租界大片不動產(chǎn)開價,同樣鎩羽而歸。后來,日本人來到劉老圩,揚言愿把浴缸般大的虢季子白盤填滿黃金,能裝多少就出價多少,但劉肅曾照樣端茶送客:“我是個中國人,決不會賣掉國寶,做祖先的不肖子孫,做國家、民族的敗類!”
七七事變后,合肥淪陷,日軍對劉老圩虎視眈眈,垂涎三尺。劉肅曾深知此劫難度,但依然冷靜地作出決定:將虢季子白盤悄悄深埋到莊園里的地下,同時放出早已運走虢季子白盤的風聲,并舉家遷居,轉移日軍的注意力。8年后,抗日戰(zhàn)爭勝利,劉肅曾一家匆匆趕回老家,但還沒來得及欣喜,就又遇到了新的麻煩:國民黨新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桂系軍閥李品仙,素來喜歡搜刮字畫、古玩,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劉肅曾,勸說其將虢季子白盤獻給政府。但劉肅曾一口咬定,在他們全家出逃之時,虢季子白盤已在家中被盜。
當時年幼的劉學亞后來聽父親劉肅曾說,當時李品仙見他軟硬不吃,就命令部下將劉氏親友捆綁要挾,斷絕水源,甚至持槍抵住他的胸膛。劉肅曾萬般無奈,只能再度悄悄離家,直等到軍閻離去后才敢歸來。幸運的是,劉肅曾全家將虢季子白盤幾度轉移埋藏地點,任各路軍閥掘地三尺,始終沒有找到。
解放初“尋寶總動員”
轉眼之間,到了1949年。
古城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張遼威震逍遙津”一役,就發(fā)生在合肥。但合肥的解放,卻頗為“和平”。用當時任皖北軍區(qū)司令部直屬政治處宣傳員程如峰老人的話,“幾乎沒費什么勁”。
程如峰是1949年2月隨皖西部隊進城的。
1月21日下午3時許,一大隊戰(zhàn)士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東門進城,市民夾道歡迎,爆竹聲響徹云天,很多人歡呼,“晴天了!晴天了!”新華社當時還發(fā)了電訊稿,“合肥國民黨軍南撤后,城內國民黨縣政府和人員,遵照人民解放軍的命令,各就原職,保護文件、資產(chǎn),迎接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前往接管。這個榜樣,足資各地國民黨政府人員效法?!?/p>
合肥終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天翻地覆,百廢待興,正當皖北區(qū)黨委、皖北行署領導人躊躇滿志地準備帶領合肥兒女重建家園之時,一份來自北京的電報讓他們頓感肩上的擔子更重:原來,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防止文物流失,文化部電請各地搶救散落民間的文物珍寶,而位列“西周三大青銅器”之尊的虢季子自盤,很可能就在安徽合肥。
據(jù)程如峰介紹,劉銘傳的第四代孫劉肅曾此時就住在距離合肥城不遠的劉老圩中。他是兩年多前才從外地返回家中的。經(jīng)過多年的戰(zhàn)亂,祖輩留下的莊園已經(jīng)有些破落,但劉肅曾卻依然執(zhí)著地堅守在這里,因為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人才知道:這個莊園的地下埋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如今合肥解放了,國家正在“尋寶”,是不是應該將虢季子白盤獻出來呢?劉肅曾有些猶豫。盡管他和深埋在地下的虢季子白盤一道見證了合肥的解放,但他對新的政權還不太了解,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新政府感動劉氏后人
正當劉肅曾猶豫不決之際,一位25歲的年輕人帶著“尋寶”的命令,來到了他的家中。這位年輕人名叫吳桂長,如今已經(jīng)離休,住在肥西縣城內,回憶起60年前的事情,已經(jīng)85歲的吳桂長歷歷在日。
吳桂長說,1949年秋,安徽全境已經(jīng)解放,皖北區(qū)黨委組織了一支500多人的武裝工作隊,進駐匪特還比較囂張的肥西縣,配合當?shù)匚溲b剿匪反霸工作,“我被指派為潛山鄉(xiāng)鄉(xiāng)長”。而劉銘傳的莊園劉老圩就在潛山鄉(xiāng)的轄區(qū)內。為了保護劉老圩,鄉(xiāng)政府就設在其中。12月初,吳桂長接到肥西縣官亭區(qū)區(qū)委的任務,要求尋找虢季子白盤?;氐絼⒗羡缀?,吳桂長開始不動聲色地向鄉(xiāng)親們悄悄打聽國寶的消息,“一是想知道國寶的具體下落,二是想了解劉肅曾的為人”。
經(jīng)過明察暗訪,吳桂長逐漸了解到劉肅曾是一位正直的文人,盡管出身富紳,但沒有什么民怨民憤,家境好的時候反而不時接濟當?shù)匕傩?。一天夜里,吳桂長和副鄉(xiāng)長陸春陽卸下從不離身的槍支,前往拜見劉肅曾。吳桂長向記者回憶說,到了劉家后,他們很坦誠地道明了來意,并耐心地告訴劉肅曾黨的政策,加強相互的了解,“畢竟劉肅曾也是第一次和新政權直接接觸溝通,需要一個過程”。
劉肅曾沒有立即松口。年輕的吳桂長也不急于求成,此后他數(shù)次前往劉家,還帶去《新民主主義論》等書籍??吹疆敃r的劉家因為子女多而生活困難,吳桂長還“利用職權”為他們特批了一些綠豆。慢慢地,雙方建立了信任。吳桂長感到,劉肅曾對他、對共產(chǎn)黨越來越信任,那個深埋數(shù)年的秘密,很快就有可能被揭開了。
劉肅曾之子劉學亞告訴記者,父親之所以勞煩吳桂長“三顧茅廬”,實在是因為國寶太重要了,不敢輕易托人。他說,解放后,關于虢季子自盤去
向的種種考慮,一直在父親腦中盤旋?!爸皝y世,因此父親舍身護寶?,F(xiàn)在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做主,父親考慮,國寶不是一己之物,最好的去處當然是新中國。這樣上可表愛國之心,下能達盡孝之意?!爆F(xiàn)任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亞的弟弟劉學宣也告訴記者,“家父曾多次說道,我相信共產(chǎn)黨,要把虢季子白盤獻給毛主席?!?/p>
劃肅曾對共產(chǎn)黨的信任是有來由的。據(jù)劉學宣介紹,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一次,當?shù)赝练思星藦姽⒗羡?,意欲搶奪虢季子白盤。雙方對峙了20多天,多虧了正好過境的新四軍高敬亭部隊援救,才平息了這場匪患。之后,劉肅曾和高敬亭成了莫逆之交,不僅將最好的馬匹贈給高敬亭,還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幾度幫助高的部隊。從高敬亭的身上,劉肅曾逐漸了解了共產(chǎn)黨。
幾乎與吳桂長“三顧茅廬”同時,皖北行署派出民主人士郭崇毅帶著中央的電報,來到劉老圩拜會劉肅曾。劉學亞回憶說,一向行事謹慎的父親,看了郭崇毅帶來的文件,交談一番后,退回內室與母親商量了幾分鐘,出來后告訴郭崇毅:經(jīng)過慎重考慮,劉家決定獻出虢季子白盤,連同世代珍藏的三國銅鼓,一并獻給國家。
劉學亞說,那一刻,父親像了卻了多年的一個心愿,“徹底解脫了”。
至尊國寶為新中國“獻禮”
見證過合肥解放的稀世珍寶,終于要“重見天日”了。
“挖寶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副鄉(xiāng)長陸春陽在莊園里看護了一整夜,生怕有什么意外!”吳桂長說。第二天清晨,寒風料峭,在劉肅曾的指點下,吳桂長帶著當?shù)氐霓r(nóng)民,從劉氏莊園后花園一處毫不起眼的夾墻下,挖出了深埋1米多深的虢季子白盤,“真的就像一個橢圓形的浴盆,周身布滿細致的花紋,敲擊時聲音清脆悅耳”。而那挖寶的十幾位農(nóng)民,正是當年埋寶之人。在日軍、軍閥、土匪的強逼利誘下,他們都沒有吐露半點風聲,此刻卻個個熱淚盈眶。
劉肅曾更是萬分激動,他向參與挖寶的農(nóng)民們深深鞠躬作揖:“劉家有此大喜,多虧了各位,請受劉某一拜!”當天,虢季子白盤被送往肥西縣政府所在地上派鎮(zhèn),約兩天后送往合肥。
1950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一周年,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親自主持召開隆重的獻盤大會,接受劉肅曾獻出的虢季子白盤。至此,這件在劉家傳了四代、珍藏近百年的國寶,終于有了妥善的去處。這一天,文化部專門致電皖北行署:“國寶歸國,誠堪慶幸!”而合肥城內更是萬人空巷,爭著一睹國寶容顏。
根據(jù)中央指示,2月28日,劉肅曾護寶進京。3月j日起,文化部文物局在故宮團城承光殿為虢季子白盤舉辦特展,文化部部長沈雁冰為劉肅曾頒發(fā)了褒獎狀,電影局北京制片廠也前往拍攝紀錄片。時任副總理郭沫若還親筆題詩相贈:虢盤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朽。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首。卓卓劉君名,誦傳婦孺口??少R孰逾此,壽君一杯酒。從此,虢季子白盤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供國入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