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yōu)勢:方志敏故居、上饒集中營、閩浙贛革命根據(jù)地省委舊址、懷玉山清貧園等本土紅色資源。依托這一資源,上饒第一小學唱響紅色品牌,將紅色文化融入現(xiàn)代教育內(nèi)涵,讓失落的精神珍寶重新煥發(fā)光彩,讓紅色教育成為了可看、可聽、可做、可感的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
紅色經(jīng)典我來聽。為了讓紅色文化進入校園,學校邀請當?shù)乩霞t軍、老干部、老勞模、老文藝工作者和老教師,組成“五老”宣講隊,為孩子們宣講長征的故事、革命抗戰(zhàn)的感人事跡,使孩子們重溫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歲月,真實感受動人心魄的英雄事跡,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升華。掃墓活動中,老紅軍和老勞模的感人事跡讓人潸然淚下;展板前,老干部和老教師精彩的講解贏得了孩子們的掌聲;校園里,老文藝工作者聲情并茂的紅歌演唱悄然沁入孩子的心靈,拉開了紅色文化進校園的序幕。
紅色影片我來看。利用現(xiàn)有的紅色資源,通過聲、光、電等綜合技術,能再現(xiàn)當年的戰(zhàn)爭場面,為青少年提供鮮活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場景。學校擁有豐厚的電影資源,在每周的電影課上,有意設計了“重溫紅色之旅”的專題活動,通過影片獨特的魅力,真實地再現(xiàn)了革命先輩的崢嶸歲月,使孩子們的心靈得到震撼。觀影后,孩子們在自己設計的“影片配音”“片段表演”等活動中傾情投入。
紅色故事我來說。“弘揚民族精神代代傳”專題月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孩子們從身邊生活、書籍或網(wǎng)絡中積極尋找方志敏的愛國故事、上饒集中營的斗爭歷史,并把課堂、校園、家庭、社區(qū)、紅色景點當作激情的演講臺。一個個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一篇篇慷慨激昂的革命詩詞深深地打動著聽眾,讓更多的人再次領略到了戰(zhàn)爭年代中革命英雄不屈不撓、英勇奮戰(zhàn)的精神,贏得了同學、家長、鄰里和游客的陣陣掌聲。
紅色歌曲我來唱。江西衛(wèi)視近年推出的紅歌大賽,弘揚正氣,長養(yǎng)精神。孩子們紛紛效仿,音樂課上、班隊會中,時常響起他們稚嫩的歌聲。由校少先隊組織的“校園紅歌會”更吸引了許多小選手。他們演唱的《英雄贊歌》讓現(xiàn)場的小觀眾激情澎湃;《江西是個好地方》《蘆花》等江西民歌風味濃郁,唱出了紅歌的魅力;《紅旗飄飄》則唱出了對紅旗、對祖國的深情。一曲曲紅歌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訴說著孩子們的真誠,抒發(fā)著紅色的情懷。
紅色作品我來創(chuàng)。系列活動開展后,孩子們參與熱情高漲,校園掀起了一陣陣紅色浪潮:左手畫長廊上貼有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櫥窗里張掛著孩子們的主題書法、繪畫、手抄報、漫畫等;紅領巾廣播站中播放著孩子們自編的革命童謠和體會文章;校園網(wǎng)站上傳達著各種班活動信息,論壇里交流著孩子們的心聲。一幅幅書畫作品,讓孩子們回味著紅色經(jīng)典;一篇篇習作,讓孩子們感悟著紅色情懷;一張張回帖,讓孩子們彰顯自我、充滿自信。
紅色實踐我來行。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臺,更成為文明行為養(yǎng)成的實踐場所。
實踐一:放大“光榮升旗手”的榮譽值,使它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追求。學校改變以往升旗手由各中隊指派的慣例,提升孩子們對光榮升旗手的深刻認識,開展了“爭當光榮升旗手”活動,全面發(fā)展或某方面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經(jīng)過自我推薦、民主評議、年級考核,才可獲得升旗資格。
實踐二:設立“道德觀察員”崗,開展一周道德觀察活動。分別在校門、教室、 樓道、 操場等地設立七個觀察點,重點檢查糾正學校不文明現(xiàn)象和行為。觀察員每天將校園文明與不文明行為以觀察日志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校園櫥窗當天公布,引起師生的普遍關注,強化大家的道德行為。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紅色情懷已滲入校園每一個角落,紅色精神已深深根植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間……
(徐萌供稿)
責任編輯 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