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斌
“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边@是多年前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歌,很多人都會哼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句歌詞套用在中國股市身上,也是恰當不過。
很多上市公司都愛講故事,凡事喜歡捕風捉影,一丁點所謂的利好消息加上完美的想象與包裝,轉瞬間烏雞就變成鳳凰,胡蘿卜馬上賣出人參的價錢來。
拿近來借甲型H1N1流感之勢雞犬升天的醫(yī)藥股來說,就是在不斷地講故事,并演繹出一個金燦燦的盈利前景。先是疫苗題材、口罩概念,后是所有沾邊的醫(yī)藥企業(yè),股價一時間全都翻著跟頭上漲。比如說萊茵生物,從13元左右到5月中旬停牌前的26元多,漲幅近100%,只是因為萊茵生物可以生產抗流感藥物達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就演繹出一段暴漲行情。
從醫(yī)藥到農業(yè),從IT到新能源,我們來數一數,看哪些行業(yè)盛產“愛講故事”的企業(yè)?這些行業(yè)有哪些共同特點?對投資者來說,怎樣才能提高對這些行業(yè)的警惕性呢?
何處盛產妖股?
“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相信很多人對《大話西游》中這旬搞笑的臺詞記憶猶新。但到了中國股市的現實情景劇中,這句臺詞的正確表述應當是“妖也是人生的”。君不見一些股票妖風四起,忽上忽下,連拉幾個漲停后大幅跳水,探其背后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人為控制。
要論這種控制力有多強,我們不妨回憶一下歷史上一些“有名”的莊股。比如說,莊家呂梁和中科創(chuàng)業(yè)。2000年2月18日,呂梁舉辦婚禮,操盤手小丁經過精確控制,中科創(chuàng)業(yè)以72.88元的收盤價為他的老板送上一份特殊的賀禮。你不能不說,在那種情況下,股價已淪為某些人隨心所欲操控的玩偶。
對于那些被人為控制的股票,不少媒體和個人都熱衷于評選出每年的“十大妖股”,表1是過去三年的排行榜名單。至于今年,雖然時間剛過去一半,但估計閩閩東、德豪潤達、北方國際、浪潮軟件、深圳惠程、萊茵生物等有可能會“榜上有名”。
通過觀察,我們會發(fā)現這些妖股大都集中在某幾個行業(yè),或者說,有些行業(yè)盛產妖股。下面,詳細介紹這些行業(yè)。
(一)農業(y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鞭r業(yè)是最重要的行業(yè)之一,也是第一產業(yè)。我國政策歷來非常重視農業(yè)的發(fā)展,該行業(yè)覆蓋面廣,也確實存在很多的盈利機會。于是,在漲價、高科技、補貼等利好的作用下,這里就成為經?!爸v故事”的地方,并且也較容易打動聽眾。
比如新疆屯河,在當年德隆系時期,股價用三年時間上漲了1100%,不能不讓人佩服唐萬新“講故事”的能力。再如本世紀初曾名噪一時的藍田股份,通過財務報表造假編造出“一只鴨子一年的利潤等于生產兩臺彩電”的故事。
雖然時間都過去近十年了,但農業(yè)依然是妖股最愛出沒的行業(yè)之一。像登海種業(yè),在2006年、2008年兩度登上十大妖股排行榜。2006年,登海種業(yè)先揚后抑,高科技、高成長的形象被業(yè)績下滑所擊破,年度震幅高達186%。2008年,該股則是從4月23日開始進入主升段,至5月13日的13個交易日中,上演股價翻番神話,從最低點13.20元抬高到30.87元,漲幅超過126%;隨后,股價跌幅超過50%。
再如冠農股份,在2008年,靜態(tài)市盈率高達11820倍,上半年逆勢創(chuàng)下最高價格:復權價83.60。這樣一個集強勢股走勢和垃圾股業(yè)績于一身的股票,渾身都透著妖氣。鉀肥作為稀缺重要化肥,在2007年、2008年都有著不錯的行情走勢,因此該公司憑借著鉀肥概念在年初一路高歌猛進。但空中樓閣終究不牢靠,遲遲難以投產成為公司業(yè)績的致命傷。股價一落千丈也就在所難免,去年年底跌至30元左右。
(二)醫(yī)藥
醫(yī)藥業(yè)是又一個“故事”頻傳的行業(yè)??梢哉f,連續(xù)多年的“十大妖股”排行榜都有醫(yī)藥股的位次。
疫情、高科技,新醫(yī)改、多元化投資等最容易成為“故事”的起點,之后演繹出一輪又一輪的暴漲行情,而不考慮對上市公司的業(yè)績究竟能帶來多大程度的提升。如果說農業(yè)容易出妖股跟該行業(yè)的基礎性相關的話,那醫(yī)藥業(yè)妖股出沒的部分原因則是這一行業(yè)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特點——災難出現、經濟受阻的時候,醫(yī)藥業(yè)逆勢增長;整體經濟快速發(fā)展時,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時候,醫(yī)療需求相應地高漲,醫(yī)藥業(yè)同樣發(fā)展。
在醫(yī)藥業(yè)歷年妖股中,吉林敖東和吉林制藥有點特別,因為它們引爆行情的導火索完全跟醫(yī)藥業(yè)無關,只是因為擁有點券商股份,或是打出個鉀肥概念,就一飛沖天,顯示了它們超強的“講故事”能力。
2007年里,吉林敖東憑借廣發(fā)證券的股份從30多元上漲到120多元,而后則跌至50元左右。2008年,作為制藥企業(yè)的吉林制藥,在7月份突然發(fā)布資產重組的公告,號稱要通過非公開發(fā)行股票購買青海濱地鉀肥公司的股權。隨后二級市場反應強烈,股票連拉多個漲停板。但眼尖心細的媒體并未被“忽悠”,對其重組方案提出質疑——濱地鉀肥就是一個騙子公司。在市場的質疑聲中,吉林制藥最終重組夢碎,戴上重組光環(huán)的鳳凰又回復到烏雞的本來面目。
ST金泰則是把“講故事”的能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它曾經創(chuàng)造出連拉42個漲停板的記錄,也成就了“史上最牛散戶”劉芳的“英名”。從2007年2月28日到8月30日止,該股先后拉出42個漲停板,從3.16元一口氣漲到26.58元,漲幅高達741%,刷新當年滬深兩市個股漲停紀錄。當年8月31日起,ST金泰一口氣連續(xù)7個跌停,讓很多追漲者牢牢套在“山頂”。而這一切,均跟首富黃光裕之兄黃俊欽的人為操縱密切相關。
我們再看看最近醫(yī)藥股的甲型H1Nt流感行情。2009年5月11日,我國確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醫(yī)藥股借此大幅上漲,尤其是達安基因連拉幾個漲停。
達安基因公告顯示,其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和通用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在香港驗證成功。不過,其在臨床的應用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盡管該產品對公司業(yè)績的提升存在著不確定性,盡管該產品也存在同業(yè)之間的競爭,但達安基因的股價卻憑借這樣的“故事”而從11元多一路飆漲至18元多。
除達安基因外,很多醫(yī)藥股都雞犬升天。如太龍藥業(yè)、天目藥業(yè)、京新藥業(yè)、西藏藥業(yè)、通策醫(yī)療等,都曾出現在漲停榜單上。
但實際上,很多藥企人士都表示,目前國內只處于防控階段,而且即使防控力度增加,醫(yī)療部門或個人相應的采購能力增加,也并不代表藥品生產能力能夠長期得到提升。一旦國外疫情得到控制,而國內也未出現疫情,短暫的市場刺激性效應也將很快過去。
(三)基建
基建之所以成為“愛講故事”的行業(yè),很大程度上跟該行業(yè)的基礎性相關,容易從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中獲益。當
然,也不排除出現一些連外在噱頭都不要,直接編造“故事”的高手。比如在2007年被千夫所指的杭蕭鋼構,單從暴漲的幅度看,杭蕭鋼構算不上什么神話,但它那344億元的安哥拉大單謎團、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后依然連續(xù)漲停的氣勢絕對是空前的。
2008年最后幾個月,受政府開出萬億元財政投資大單的刺激,基建類上市公司開始演繹出一番上漲行情,尤其是太行水泥。該股從11月5日開始到19日,連拉9個漲停,從2元多到6元多,累計漲幅近200%。游資在該股上的炒作,被視為“擊鼓傳花”的經典案例。
(四)地產
事實證明,地產業(yè)也是盛產妖股的行業(yè)之一。原本普通的一塊地、一處房子,可是因其所處的位置,很有可能沾上奧運會、世博會、迪斯尼等的“仙氣”,而成為證券市場上眾人追捧的明星。
比如陸家嘴,跟世博會、迪斯尼、參股券商、重組、網絡等多個概念均有關系,有較強的“講故事”能力。歷史上,該股在1994年的大牛市中曾用短短的時間由8.51元飆升至48.99元。最近幾年,同樣表現搶眼。2006年11月從8元左右開始拉升,2007年8月摸高到32元多。2008年11月,該股從lO元多再次啟動,到2009年5月沖高至25元左右。
再如北辰實業(yè),上市前機構據其盈利能力作出估值在3元左右的評價。但到2006年12月7日,該股最高股價達到了9.17元,超過機構估值的3倍,接近發(fā)行價的4倍。從價值投資的理念來看,無論是新股溢價,還是奧運概念等,都不足以支持該股如此高企的價格。2006年該股的震幅達到193%。2007年,北辰實業(yè)更是摸高到近17元。
(五)IT等
高科技會提高效率,也有可能提升盈利空間,但與此同時,技術在多大程度上能轉化為生產力,并得到市場的承認,則是不確定的。于是乎,高科技最有可能成為天堂與地獄、餡餅與陷阱的混合體,本世紀初眾多互聯網公司從繁榮到泡沫破裂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明證。
自然,高科技的IT、電子,通信等行業(yè)成為“愛講故事”的地方,也就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ST大唐在2007年的市場表現驚心動魄,年度震幅達154.09%。一家跟3G毫無關系的公司,卻一直坐靠TD概念炒作,該公司股價在數個過山車似的連續(xù)漲停、連續(xù)跌停,又連續(xù)漲停、再連續(xù)跌停之后,又因重組消息忽上忽下,起伏不定。
浪潮軟件是2009年4月份最瘋狂的個股之一。自4月2日行情啟動以來,10個交易日出現9個漲停,累計漲幅150%,期間換手率竟達到了217.7%。核高基、芯片資產注入、3G炒作概念一個接一個,雖然大家心里都清楚其股票的基本面遠不能支撐如此高的股價,但浪潮軟件依舊在機構和游資的聯手之下瘋狂上漲。
(六)新能源
新能源行業(yè)之所以經?!爸v故事”,是因為傳統(tǒng)能源的稀缺性,高科技的盈利前景和綠色環(huán)保的輿論導向,這些因素迭加在一起,賦予新能源企業(yè)無限的想象空間。
豐原生化在2007年有著“精彩”的市場表現。若是單從走勢上說,它并不算是妖股,但其錯綜復雜的經歷,實在是妖得厲害。隨著石油價格上漲,乙醇汽油成了新能源的熱門概念,豐原生化的未來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先是中國高新集團試圖收購豐原生化,然而就當大家以為塵埃落定之時,中糧集團半路殺出,并且成功入主,重點發(fā)展乙醇汽油。由此,豐原生化股價在2007年上半年實現翻番。然而,正當股價一路上揚,豐原生化的2006年年報讓人大跌眼鏡。根據年報內容,公司在2006年度巨虧3.9億元。2007年前三季度,豐原生化繼續(xù)虧損3.71億元。這巨額的虧損,是中糧集團入主后的洗賬?油價高漲會讓乙醇汽油如何發(fā)展?擁有如此復雜身世的乙醇巨頭,其股價也同樣變得讓人難以琢磨。
以風力發(fā)電為主營業(yè)務的金風科技,在2007年12月26日上市后,因一舉開出138元的高價刷新了新股上市的成交價紀錄,被交易所實施緊急停牌,在前5個交易日內,該股忽漲忽跌,而且幅度不小,因而一度被市場冠名為“金風妖股”。2008年2月開始跳水,11月份從16元左右重拾漲勢,到2009年5月漲至40元多。更為神奇的是,該公司首席財務官余丹柯于2009年1月13日投入727萬元買入自家股票26萬股,而后短短兩天的時間內就獲得112.32萬元的賬面盈利。
“講故事”的共同點
除前面列舉的行業(yè)外,還有些行業(yè)也會出現妖股,如零售、貿易、酒類等,只不過,這里的“故事”可能就沒有前面多列舉的行業(yè)那么多。雖然這些稱之為妖股的上市公司所講的“故事”各不相同,能力也有強有弱,但它們的行業(yè)屬性又有或多或少的共同性。
那接下來,我們想問的是,“愛講故事”的公司有哪些相似的行業(yè)屬性呢?歸納一下,這些行業(yè)大致有如下幾方面的共同點。
(一)基礎性
基礎性行業(yè)里的上市公司,相對更容易被拿來“講故事”。像前面提到的農業(yè)、基建等,都屬于基礎性行業(yè)?;A性行業(yè)為什么“愛講故事”,則是基于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基礎性行業(yè)具有行業(yè)延展性,像農業(yè)是食品、飲料、加工等諸多行業(yè)的上游產業(yè),所以市場空間更寬廣。自然,可以想象的盈利空間和股價提升幅度也就更大。
其次,基礎性行業(yè)容易受到政策關注,如中央一號文件連續(xù)多年鎖定“三農”問題,經濟增速放緩時政府通常都會把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等。類似的外部利好,往往成為該行業(yè)上市公司“講故事”的一個起點。
再次,基礎性行業(yè)離人們的生活比較近,為大眾所熟悉。所以,這些行業(yè)的上市公司“講故事”,就更容易取得投資者的信任。
(二)高科技
凡是高科技行業(yè)或者能嫁接高科技的行業(yè),大都容易出現妖股。雖然多數人對高科技本身并不熟悉,但卻都信奉一句話,那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自然就被投資者看成一把開啟財富之門的金鑰匙,而不去考慮該項新技術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市場所接受,會不會超前、曲高和寡,抑或存在著激烈競爭,容易被模仿,以及能不能切實提高上市企業(yè)的盈利能力。
IT、電子、通信等人們熟知的高科技行業(yè),“講故事”的機會比較多,如3G概念、網絡技術等,這都容易理解。而農業(yè)等傳統(tǒng)行業(yè),也不乏用高科技來“講故事”的案例,比如在2008年風生水起的隆平高科。該股股價去年四五月份從13.11元直線躥升至47元,漲幅258%。進入6月份,在大盤疲弱不堪,周遭股票一片慘淡的情況下,隆平高科仍能夠發(fā)起第二輪猛攻,最大漲幅117%。在7月10日這天,隆平高科將妖性演繹到極致,股價瞬間自高位暴跌15%。一家以著名農業(yè)科學家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企業(yè),一家擁有雜交水稻等
領域的高科技的公司,成為證券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故事”題材。
(三)多熱點
妖股出沒的行業(yè)一定是熱點頻出的行業(yè)。熱點多,意味著可以“講故事”的素材多,自然該行業(yè)上市公司的股價想象空間就大。
諸如醫(yī)藥業(yè),從非典、瘋牛病到口蹄疫、禽流感,再到眼下壘球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每一次疫情出現,該行業(yè)就迎來發(fā)展機會,從南方雪災到四川大地震,每一次災后的救死扶傷,該行業(yè)總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高科技、整合重組到新醫(yī)改、多元化投資,在健康發(fā)展階段該行業(yè)依然不缺關注的焦點。自然,很多妖股集中出現在醫(yī)藥業(yè),也就不足為奇。
再如地產業(yè),上市公司蓋的房子遍布不同區(qū)域,自然也就跟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于是,奧運會、世博會、迪斯尼、某某經濟圈等凡是跟特定地理區(qū)位相關聯的概念,就成為眾多地產類上市公司“講故事”的噱頭。
(四)順風船
“故事大王”們所青睞的行業(yè),往往是能跟政策趨勢、輿論導向遙相呼應的行業(yè)。正所謂“好風憑惜力,送我上青云”,在外部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故事”才更容易被人相信,股價才更容易一飛沖天。如新能源、環(huán)保、基建等行業(yè),大都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成為妖股盛行的地方。
投資之前擦亮眼
前面談了那么多,最后,我們看看普通投資者應該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不被那些華麗的“故事”所迷惑?
對此,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辨別方法。這里,我們提醒讀者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基礎性行業(yè)、高科技行業(yè)須特別留心。
基礎性行業(yè)涉及諸多下游產業(yè),盈利空間廣闊,但該行業(yè)往往又受一些因素的制約(如影響農業(yè)的自然條件、氣候,影響水泥行業(yè)的運輸半徑等),并不可能無限度的發(fā)展。
高科技行業(yè)確實有可能掘到金礦,但更多情況卻是看到的沒有想的好。像微軟在兩年前推出的VISTA系統(tǒng),目前市場份額尚不足24%,被媒體評為“十大失敗IT產品”之一。對于高科技概念,我們除佩服其技術含量之高外,還得在投資前把這些問題想清楚:該技術是否太超前?缺陷和不足有哪些?是否容易被模仿及趕超?推廣難度有多大?是否符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第二,跟著熱點炒股必須謹慎。
首先,要弄清楚熱點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有多大,是馬上見效,還是長期打算。這些問題想不清楚,有可能盲目追高而被套。比如政府為刺激經濟開出的上千億財政大單,一定會給很多基建類上市公司帶來市場機會,但這些公司業(yè)績的增長一定需要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你若是去年12月份迫高買下某些基建類股票,其實就相當于把今后幾年的業(yè)績增長都提前透支了。
其次,熱點帶來的是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機會,可以說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但也得看你想投資的那家企業(yè)能不能接得住,能把多大的餡餅吃進嘴里。只要瞅著熱點行業(yè),就隨便挑只股票買的方法,一定是有問題的。
最后,跟著熱點炒股,要特別留心“見光死”。你如果不是一個有先知先覺的投資者,而只能追在別人的屁股后面,那最好嚴格遵循一定的原則,選擇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投機,千萬不可盲目跟風。一次又一次熱點炒作的歷史經驗都告訴我們,利好兌現之日往往就是先期進入資金的出逃之時。
第三,不管故事講得再好,我們還是要謹記:買好東西、低買高賣是永恒的商業(yè)法則。
投資者必須明白,所處的行業(yè)再好,未來的盈利前景再廣闊,也都只是表象;我們必須回到上市公司本身,選擇的公司是不是一家好公司,目前買入的價格是高于公司的價值,還是低于公司的價值。只有在適當的價位買入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才能保證未來一定會獲利,而不是做股市的賭博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