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鳳江
就教學階段而言,初中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新英語課程標準把閱讀技能的目標描述為:朗讀各種文體、英文詩詞、報刊雜志、原著及各種商品說明書等非專業(yè)技術性資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獲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相關信息。根據情景、上下文、構詞法、句子結構來猜測生詞或詞組的意思,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fā)生的順序、人物行為,預測事件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用參考資料、工具書、網絡等不同資源、渠道,推理、提取、篩選、重組、加工信息,解決各種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形成閱讀興趣,并最終提高閱讀能力。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對基礎知識的傳授,教師往往比較重視,會投入大量的精力操練。而對閱讀內容,尤其是教材的處理,往往不夠重視。筆者曾在一所中學初一﹑初二﹑初三各取一個班就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間上的投入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初中三年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上的投入時間成遞減趨勢。對閱讀文章的處理以翻譯法和對答案為主,很少采取討論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法用得比較多,側重于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師自身素質影響了閱讀教學的質量。教材中的課文覆蓋的知識面廣﹑詞匯量大,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英語教師平時不注意學習,不注意了解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和積淀一定的文化底蘊,就無法使自己的閱讀課上得生動活潑。例如,課本中有篇介紹Thanks giving的文章。這是一篇涉及歷史學﹑社會學﹑宗教學等知識的文章。如果英語教師僅僅從語言上處理這篇閱讀材料,那么它的教學效果是單一的,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師平時注意積累,講這課時一定會很精彩,而不至于無話可說。
3.教科書中對補充課本后練習的處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每篇閱讀文章后的練習,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較少。另外,筆者認為True or false 的正確率不低于50%,部分教師習慣于對答案,那么即使沒有動過腦筋的學生也會僥幸過關。過多的True or false練習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或訓練。
二﹑如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1.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素養(yǎng)
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課本閱讀材料、校本課程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不一定是整節(jié)課或45分鐘),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從而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對英語閱讀訓練提供有利的保障。
2.立足課本,開展整體教學
閱讀能力依賴于綜合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扎實,語言結構意識強,基本詞匯掌握牢固是閱讀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來源主要是課本,大部分學生是通過課本來獲取信息,提高詞匯量。為此有效地提高課本材料的閱讀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閱讀實踐,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改變那種肢解課文—逐句翻譯—深入講解—全面練習語言點的做法,把整體閱讀教學的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3.精心選材,培養(yǎng)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興趣是一個人熱愛、向往追求某物的心理狀態(tài),是他或她希望達到目標的精神力量。教師要從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要精心選擇一些淺顯的科普讀物、簡易的文學作品或幽默風趣的短文。在選擇材料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閱讀中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就能一步一步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擴大學生視野
僅靠讀教材中有限的幾篇課文,很難達到大綱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課外閱讀量的安排要恰到好處,量太少起不到作用,量太大則加重了學生負擔,甚至造成學生的偏科傾向。我認為:課文和課外讀物的比例為1:5為好,這樣學生通過閱讀,擴大詞匯量,豐富英語知識,鞏固和加深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逐步做到熟練運用,同時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能力。其次,教師應該注意閱讀難度的遞增。在選擇材料時,教師稍有不慎或急于求成,或選用的材料難度太大都有可能使學生興趣索然,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們應堅持由淺入深、從簡到難的原則,選擇讀物應由短到長,生詞量從少到多,句型從簡單到復雜,內容從淺顯易懂到內涵豐富,包含多種深層意思,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第一,閱讀的效率。教師指導學生的閱讀應該講求效率,而效率體現(xiàn)在閱讀的速度和閱讀能力兩方面。閱讀速度過快會使閱讀流于形式,影響我們閱讀的最終目的,欲速則不達。過慢就不能大量閱讀,提高不了閱讀能力。第二,我們應培養(yǎng)學生猜測能力和理解讀物深層含義的能力。另外,學生閱讀中也不應總查字典,這樣會影響閱讀速度。文章的語言并非都是一目了然,有的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有的曲折迂回、需要推理。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能力和理解讀物深層意思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上下文猜測整個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自學基礎。
5.改正不良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力量真是大得驚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當難的。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由于習慣的力量,我們總要看一眼已經停了擺的鐘,似乎它還在走。”所以要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就要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
(1)心讀、默讀、指讀的習慣。中學生由于受朗讀習慣的影響,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口讀、心讀、指讀。在閱讀速度上,無聲要比有聲快,因為有聲閱讀是眼、腦、口、耳四個器官一起活動的。要提高閱讀速度就必須克服心讀、默讀的習慣,多做練習以逐步達到眼腦直映。拍讀容易造成視幅狹小,無法形成意群閱讀和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閱讀,避免指讀。
(2)頻繁回讀的習慣。學生常因擔心遺漏細節(jié)和要點內容,或閱讀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識理解范圍而重讀閱讀材料。頻繁的回視重讀使閱讀失去連貫性和整體性,所以要讓學生克服回視重讀的習慣,如擔心會遺漏內容,可以在讀完整篇后再讀一次或兩次。
總之,教無定法,做好英語閱讀教學工作,必須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而對于“問題情景教學法”教學,我還是僅僅在探索和實踐。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英語閱讀的快樂,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