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路漫 胡志剛
摘要:行為主義是心理學史中一個早期理論,但它在當今的化學實驗教學中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桑代克的聯(lián)結理論,分析其在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有關應用。
關鍵詞:聯(lián)結理論;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教學
一、桑代克聯(lián)結理論概述
行為主義產生于20世紀初的美國。它反傳統(tǒng)聯(lián)想主義,主張對人的意識進行研究;主張心理學不應只是研究人腦中的那種無形意識,而應去研究那種從人的意識中折射出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東西。即人的行為。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認為具體的行為反應取決于具體的刺激強度,因此,他們把“S——R”(刺激——反應)作為解釋人的一切行為的公式。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心理學的任務就在于發(fā)現(xiàn)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這樣就能根據刺激而推知反應,反過來又可通過反應推知刺激,從而達到預測和控制行為的目的。
行為主義著名的代表人物桑代克曾經做過一個“迷箱實驗”:他把一只饑餓的貓放到迷箱里,迷箱外放一盤食物。箱內設有一種打開門閂的裝置,例如繩子的一端連著門閂,另一端安有一塊踏板。貓只要按下踏板,門就會自動開啟。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中,拼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終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桑代克記下了貓所用的時間后,即把貓再放回迷箱內,進行下一輪的嘗試。貓仍然會經過亂抓亂咬的過程,不過所需的時間要少一些。經歷多次嘗試之后,貓?zhí)映雒韵渌枰臅r間越來越少,無效動作被排除,以致到了最后,貓一進去,即去按動踏板,跑出迷箱,獲得食物。桑代克提出了一個疑問:動物在這種情境中學到了什么?他否定了當時流行的觀念聯(lián)想說,因為他的貓在實驗的過程中并沒有表現(xiàn)出頓悟。根據實驗,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有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lián)結構成的。這就是桑代克的聯(lián)結理論。
二、桑代克聯(lián)結理論在中學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桑代克認為學習的實質就在于形成情境和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所謂聯(lián)結,是指某種情境(刺激)僅能喚起某種反應,而不是其他反應。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這種聯(lián)結的過程。他指出學習有三條主規(guī)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即學習要在有準備的情況下發(fā)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多加練習,使“S——R”聯(lián)結更加牢固,并對結果進行強化,增強這種行為的發(fā)生率。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讓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這種知識屬于技能性的知識,要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習得。中學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包括選擇、裝配、使用化學實驗儀器和化學試劑的能力和技巧;選擇、組織和完成實驗操作、控制實驗條件、實現(xiàn)化學過程以及各種預處理、后處理過程的能力等。這些技能的學習掌握一般要經歷認識、分解練習、整體練習、應用和熟練等幾個階段。
1認識階段
根據桑代克的準備律,在進行實驗技能教學前:
(1)教師要先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實驗技能的動機和興趣。例如:告訴學生化學是一門實驗的學科,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讓他們了解學習實驗技能的意義和重要性,否則就會像桑代克做的貓實驗中,如果用的是一只不餓的貓,它便不會迫切地想打開籠子,而很可能只是蜷縮在角落里睡覺。
(2)教師要讓學生對實驗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在學生對實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這時進行教學才有效果。因此,在教學前教師必須講解教材中關于實驗操作活動的文字說明、圖示指導,讓學生了解實驗操作活動的性質、原理、意義和要領等,在頭腦中形成關于操作活動的映像和初步概念,做好學習的準備。除了對實驗操作理論的講解外,教師最好還能夠進行演示實驗,給學生提供正確的視覺表象,因為技能的形成過程是由視覺表象到動覺表象的轉變。給學生提供正確的視覺表象,是技能形成的基礎。例如,在進行過濾操作的教學前,教師必須讓學生對過濾的一些步驟及其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有一定的認識并進行演示,這樣教學才有效果。
2分解練習和整體練習階段
桑代克的練習律分為兩個方面,正面是使用律,即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如果得到多次的重復就會得到加強。反面是失用律,即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如果不被使用就會被削弱?;瘜W實驗操作技能是一種技能型的知識,技能型的知識的習得沒有捷徑,唯有多練習以達到熟練的程度。通過練習能夠消除緊張,讓動作接近自動化,完成視覺表象到動覺表象的轉變。如:學習向試管傾注液體的動作,學生最初可能會雙手顫抖,不斷調整容器與試管口之間的位置。當獲得正確的位置時,學生的雙眼總緊張地盯著試管口。通過在不同的實驗中,讓學生反復練習,最終使動作自動化。又如:學習排水法收集氣體,對氧氣,一氧化碳等氣體收集進行多次練習,最后讓學生掌握排水集氣的操作方法。
3應用和熟練階段
根據桑代克的效果律,滿意或不舒適的程度越高,刺激——反應聯(lián)結就越加強或減弱。如果反應的結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學習就會發(fā)生和加強,這是正強化律;如果反應的結果是令人煩惱的,則行為反應就會削弱,這是負強化律。當前行為的后果對決定未來的行為起關鍵的作用。學生將已經習得的實驗技能運用于實驗中,此時教師要抓住機會對正確的操作方法予以贊揚。比如:學生已經學會了膠頭滴管的使用,在實驗中教師應該對學生正確的使用行為進行表揚。讓學生對行為的后果感到滿意,增加這種行為的發(fā)生概率。教師對學生不正確的操作行為可以通過懲罰的手段降低行為的發(fā)生概率,但是根據桑代克的效果率,用獎勵來鞏固良好的行為比用懲罰來制止不良行為更為有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獎勵好的操作行為(如口頭表揚)、讓同學上臺作示范等手段來弱化錯誤的操作行為而不應使用懲罰手段。
實驗技能的教學屬于知識與技能范疇的教學,是化學學習的“雙基”之一。行為主義在當今已不再流行,甚至人們認為是機械的錯誤理論,但是它在化學實驗技能的教學中還是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學化學教師應該重視運用行為主義(尤其是桑代克的聯(lián)結理論)來進行化學實驗技能的教學。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