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俠
居里夫人曾說“我們應有恒心,更要有自信心”。自信催人奮進,它是激勵的始點,是產(chǎn)生行為的根源,是理想航船乘風破浪的“帆”。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自信地參與音樂活動。學習音樂,除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外,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方面尤為重要。那么如何能讓學生們熱愛音樂、自信地歌唱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樹立唱歌時的自信心。
一、感受音樂,培養(yǎng)信心
音樂能夠閃爍誘人的魅力,要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受到其中的“樂”,才能動于情,真正的愛上音樂,喜歡唱歌。
1.養(yǎng)成習慣,注重聲音。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的一生受益無窮。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瞬間即失,這就要求學生學習音樂要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習慣。每節(jié)課,首先我自己做到認真細致,并要求學生把握好歌曲的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深入細致地把握好歌曲的情感、風格;做到絲絲入扣,并時時贊賞、表揚那些音樂學習中的“有心人”。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參與。
音樂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樂情境。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
首先,教師要“以情激情”。音樂藝術是情感藝術,是人們情感的凝聚,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但如果缺乏感情投入,即使教師有過硬的演唱、演奏基本技能,也很難打動學生的心。
其次,教師要“以言動情”。任何作品都是通過教師的語言表達來傳播給學生的。優(yōu)美的語言具有豐富的感染力,是維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是課堂教學的凝聚劑。當教師用生動的、悅耳的語言,情真意切的語感,抑揚頓挫的語調講解時,就能把作品解釋得引人入勝;當教師用動聽、悅耳的語言進行歌唱時,必定“字正腔圓”,使學生動之以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二、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囵B(yǎng)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發(fā)其興趣。興趣與信心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產(chǎn)生了興趣,再靠后天的引導和培養(yǎng),才會有自信的歌唱。
1.開展競賽,激發(fā)興趣。
其實每位學生的好勝心、榮譽感、表現(xiàn)欲望都很強,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要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音樂競賽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些競賽或以獨唱、齊唱的形式進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開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編詞唱??傊?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歌曲巧妙設計符合學生特征、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心底喜愛音樂,喜愛唱歌。
2.因人施教,合作成功。
唱歌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靈活多樣性,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做最佳選擇和綜合運用??梢愿鶕?jù)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愿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我們知道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對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學生,要求他們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對于一些對獨立唱歌感到緊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來背唱歌曲;而對于一些靦腆害羞、性格怯懦的同學在課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我們經(jīng)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許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幫他們找到自信和勇氣,在同伴互助的氛圍中得到鍛煉和感染。
三、愛心鼓勵,增強信心
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一向以謙遜為美德,孩子有點成績也認為是本來就應該做到的,而很少贊揚孩子是自己鉆
研的成果。時間久了,就會磨滅掉一部分自信心,如果又遭失敗,再抹掉一部分自信心,久而久之,落得聽之任之,完全喪失了自信心。應該讓學生深深領悟一點“每個人都有一個閃亮點”。所以我們應該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
1.營造氛圍,增強情感。
寬松課堂氛圍的營造,關鍵在于教師。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把自己看成是學生的服務者、引導者、促進者、激勵者,使教師成為學生可以親近的朋友。而老師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報以肯定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恰當鼓勵,增強信心。
鼓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每一個學生都需要不斷鼓勵。我的每一節(jié)音樂課、每一次排練,只要學生有一點進步就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走到他面前,向他點頭微笑、或目光接觸給予一個微笑、或豎起大拇指、或順手輕拍一下肩、頭,就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增強自信心。
如果我們更多地把最美的笑容留給他們,把最深的關懷留給他們,把無私的愛留給他們,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讓他們從心理上得到滿足,并在這種滿足中增加信心,有了自信便有了美妙的歌聲。
作者單位:大連市甘井子區(qū)育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