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網(wǎng)
【摘 要】領導活動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因為人們的社會生產(chǎn)和活動從來就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一種有組織地集體行為和活動。在這種社會的共同勞動和生活中,必然存在領導行為,而領導者又是領導活動的主要角色。
【關鍵詞】教練員 領導行為 領導理論
運動訓練是競技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活動。運動訓練作為運動團隊的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必然也存在領導者及領導行為。
一、一般領導
領導、領導者和領導行為。
領導是指引和影響個人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實現(xiàn)某種目標的行為過程。
領導者就是實現(xiàn)領導過程的人,是組織、帶領、引導和影響被領導者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個人或集團。
領導行為是指領導者致力于現(xiàn)實某一目標的行為。
領導行為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相互作用于共同目標而采取的行動。行動的過程是領導,致力于實現(xiàn)這個過程的人是領導者,而該過程又是領導者、被領導者及其所處環(huán)境共同構(gòu)成的。
二、一般領導理論
1.特質(zhì)理論
領導特質(zhì)理論是試圖確定成功的領導者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zhì),從而解決什么樣的人當領導較為合適的問題。
2.風格理論
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根據(jù)“權利定位標準”作為基本變量,將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領導風格分為三種: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并指出民主型領導風格是最佳的領導方式。
3.行為理論
行為理論是研究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所采取的領導行為以及不同的領導行為對被領導者的影響,以期尋求最佳的領導行為。主要的領導行為理論有:密執(zhí)安大學的領導行為研究、俄亥俄大學的領導行為研究、管理方格理論和PM理論。
三、理論問題研究
體育運動領域中領導問題的研究是體育社會心理學和體育管理心理學種一個具有交叉性的重要研究領域,與其他應用領域領導問題的研究相比起步較晚。
目前,運動種領導問題的研究都是以管理心理學種的一般領導理論為依據(jù),結(jié)合運動實踐來探討有關運動隊種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人際互動關系的理論及其實踐等方面問題的。
四、運動領導理論
1.運動領導物質(zhì)理論
研究者以一般物質(zhì)理論為指導,應用卡特爾16PF等個性測驗來描述教練員的個性特質(zhì),并與一般人進行比較,以建立作為領導者的教練員的個性特征模式。
2.運動領導方式理論
根據(jù)勒溫的權變理論,將教練員的領導方式分為三種類型,即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但由于運動員和運動情境的不同,理想的教練員領導方式也有所不同。
3.運動領導行為理論
研究者大多是以一般的領導行為理論為依據(jù),利用調(diào)查問卷或現(xiàn)場觀察的方式進行的。
調(diào)查問卷常采用《教練員行為調(diào)查問卷》(CBDQ)對教練員領導行為進行調(diào)查研究。
現(xiàn)場觀察則采用《教練員行為評估系統(tǒng)》(CBAS)在自然情境下,通過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對教練員的反應性行為進行評估。
五、多維領導模式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運動特質(zhì)理論、運動行為理論、運動情境物質(zhì)理論主要是其他眾多領域中一般領導行為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而多維度領導模式理論是在長期對教練員調(diào)查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是地地道道的運動中的領導行為理論,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運動心理學家的關注。
1.多維領導模式理論
多維領導模式理論是Chelladurai等人在長期對教練員與運動員人際關系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該理論將教練員領導行為分為訓練指導行為、民主行為、專制行為、社會支持行為和獎勵行為五個難度,并指出運動員的能力表現(xiàn)(活動績效)和心理上的滿足感(滿足程度)與教練員的三種領導行為特征有很大關系:一是情境要求教練員必須做的領導行為;二是運動員偏愛的領導行為;三是教練員實際的領導行為。
2.多維度領導模式(Chelladurai,1991)
《運動領導行為量表》(LSS)是Chelladurai等人在多位領導模式理論基礎上,修訂俄亥俄大學的領導行為調(diào)查問題,并應用因素分析而編制的。
LSS量表分為運動員認知版和偏愛版以及教練員自我認知版和理想行為版。每個量表包含5個分量表,共有40個題目,分別反應教練員的訓練指導行為、民族行為、專制行為、社會支持行為和獎勵行為。
六、多維領導模式理論的相關研究
1.運動員特征
男運動員更偏愛教練員的專制行為和訓練指導行為;女運動員更偏愛教練員的民主行為和社會支持行為。文化程度高的運動員比文化高的運動員更偏愛教練員的訓練指導行為、積極反饋行為和社會支持行為。
2.教練員特征
基層教練員的領導行為多以訓練指導行為和專制行為為主,并輔以一定得積極反饋行為;省、市級教練員也多以訓練指導行為、專制行為為主,輔之以一定得社會支持行為和積極反饋行為;國家級教練員則以民主行為和社會支持行為為主,輔之以一定得訓練指導行為。
研究表明,運動經(jīng)歷、執(zhí)教經(jīng)歷、被聘用時的年齡、個性、知識、能力、社會經(jīng)驗等教練員特征,對教練員的實際領導行為、運動員的滿意程度和運動員(隊)的成績產(chǎn)生重要影響。
3.情境特征
集體項目和開放性運動項目(如籃球)運動員比個人項目和閉合性項目(如游泳)運動員更喜歡教練員的訓練指導行為;而個人項目和閉合性運動員更喜歡教練員的民主行為。
校內(nèi)比賽時,運動員強調(diào)參與和樂趣;校外比賽時,運動員更需要教練員有較多的訓練指導行為、社會支持行為和較少的積極反饋行為、民主行為。
研究表明,運動項目特點、比賽性質(zhì)、目標、學校規(guī)模、文化背景等情境特征,都可影響教練員被情境所要求的行為即必須的行為,這也將間接影響運動員的滿意程度和運動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