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才 許樹元 趙 娥 李 翔
摘要:地質成礦作用研究始終受到中外地質學家、礦床學家的高度重視,其研究成果大多側重于宏觀和定性方面,特別是地質找礦深度研究薄弱,開展和加強此項研究意義十分重要,既可了解成礦規(guī)律,又可提高找礦效率,減少找礦的盲目性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性,是地質找礦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今后應引起大家的重視和研究。
關鍵詞:地質找礦 找礦深度
地質成礦是地質作用的一部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成礦系統(tǒng)。其研究始終受到中外地質學家、礦床學家的高度重視。研究內容及其廣泛,涉及地層、侵入巖、構造、成礦等,截止目前研究成果堪稱豐碩。主要包括:成礦系列、成礦規(guī)律、成礦物質來源乃至成礦系統(tǒng)等等。上述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研究了地質成礦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使地質成礦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系統(tǒng),從而推動了我國地質找礦研究、地質找礦工作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傮w而言,這些研究成果大多側重于宏觀和定性方面。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地質找礦工作也逐漸向定量方面展開。目前此項工作還很薄弱,特別是在當前地質找礦工作中應大力加強,意義重大。
例如地質找礦深度研究,以往只注意從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共生組合進行研究,并確定其形成于地殼還是地幔,或者是使用礦物溫度計、礦物壓力計以及氫、氧穩(wěn)定同位素等研究成礦深度,而忽視了或忽略了同一礦種或緊密伴生的礦種在成礦深度上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以及在同一地區(qū)乃至全球垂直方向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和對比。這樣就使得地質找礦缺少針對性和有效性,并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乃至對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盲目施工、盲目開采。所以說在當前地質找礦工作中,針對不同礦種形成于不同的地質條件并受物理化學條件制約形成于不同深度,應該分門別類地在同一地區(qū)不同深度上尋找不同礦種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眾所周知,地質成礦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是有規(guī)律性的。如河北省淶源縣王安鎮(zhèn)雜巖體多金屬成礦規(guī)律:在水平方向上,由巖體接觸帶向圍巖,成礦由含銅磁鐵礦礦化向鉛鋅礦化轉變,礦床類型由接觸交代型→熱液型。在垂直方向上,成礦也表現(xiàn)為有序性:早期(氧化物階段)形成溫壓較高的含銅磁鐵礦礦化,晚期(硫化物階段)形成溫壓較低的鉛鋅礦化。即使相同的礦種在空間上成礦也表現(xiàn)為一定的規(guī)律性。如產于王安鎮(zhèn)雜巖體圍巖裂隙中或遠離該雜巖體的圍巖裂隙中的連巴嶺礦區(qū)的鉛鋅礦床,在巖體邊部或接觸帶,鉛鋅礦化較普遍,主要沿閃長質巖脈兩側或蝕變破碎帶產出,形成深度較大,即海拔高度較低,由開采平硐海拔高度可知,一般在900m以下800m以上;但在遠離巖體的圍巖裂隙中或蝕變破碎帶中形成的鉛鋅礦化,形成深度較小,即海拔高度較高,由開采平硐海拔高度可知,一般在1400m以下,而以上海拔高度均無開采平硐,表明該海拔高度無鉛鋅礦化。
上述事實說明鉛鋅礦化無論在水平方向上還是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現(xiàn)為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成礦深度表現(xiàn)為一定的深度范圍。在地質成礦過程中不僅鉛鋅礦化如此,其它金屬成礦同樣具有這種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因此在當前地質成礦中除了注意研究有關礦種的成礦系列、成礦規(guī)律、成礦條件、成礦構造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應該注意研究有關礦種形成的區(qū)域成礦深度及其相關的地質體剝蝕深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地質找礦具有針對性、可比性,減少盲目性,提高找礦效率,并將取得較大的或重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程裕祺等,初論礦床的成礦系列問題,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J],1979,第I號,33~38.
[2]翟裕生、姚書振、崔彬等著,成礦系列研究[M],1996,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盧作祥、范永香、劉輔臣編著,成礦規(guī)律和成礦預測學,1981,武漢地質學院勘探教研室.
[4]季克儉等,熱液礦床的礦源、水源和熱源及礦床分布規(guī)律[M],1989,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5] 翟裕生,成礦系統(tǒng)研究與找礦,地質調查與研究[J],2003,第26卷第2期.
[6]許洪才、畢伏科、張德生等,河北省淶源縣王安鎮(zhèn)雜巖體多金屬成礦規(guī)律, 地質調查與研究[J],2006, 第29卷第1期.
作者簡介:許洪才,男,1959年生,高級工程師,現(xiàn)主要從事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