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宇
任何機構的功能研究不僅是相應學科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實際規(guī)劃運行中的根本問題,它決定機構的基本結構與運作方式。本文試圖通過圖書館的傳播功能與大眾傳媒的傳播功能的異同比較,以獲得對圖書館傳播功能更準確的定位,在實踐中充分了解和發(fā)揮圖書館的傳播功能,以強調圖書館的主體地位。
圖書館與大眾傳媒的聯系
1.圖書館與大眾傳媒都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且都具有公益性。大眾傳媒利用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六種媒介向不特定多數人傳播信息,信息內容豐富、技術手段先進、消除時空障礙、覆蓋面廣泛。圖書館擁有大量藏書,門類齊全,種類豐富,圖書(文獻)的使用率高、圖書(文獻)的數量種類龐大、圖書(文獻)可分門別類與加工處理、圖書(文獻)可長期保存,這都使得圖書館擁有強大的信息資源。
2.圖書館與大眾傳媒共同承擔著繼續(xù)教育的重任。信息化社會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大眾媒介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日益信息化,在社會教育與學院教育同等重要的今天,大眾媒介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成為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樣,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而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的寶庫,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綜合實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是人們自覺接受教育的社會機構。圖書館與大眾傳媒共同向人們傳遞著各種各樣的知識,共同承擔著繼續(xù)教育的重任。
圖書館與大眾傳媒的區(qū)別
1.信息傳播的主體分屬不同的領域。大眾傳媒主要由廣播電影電視局和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管理。圖書館是重要的大眾傳媒通道,屬于文化系統管理,中國國家圖書館是文化部的直屬單位,同樣各地方文化廳、文化局都有各自直屬的圖書館。大眾傳媒主要由廣播電影電視局和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管理。
2.信息受時空限制的程度不同。與大眾傳媒相比,圖書館信息傳播存在時間上的障礙,當代大眾傳播媒介有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印刷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電子媒介有電視、廣播、電影、大型電腦數據庫、國際互聯網絡等。隨著知識的迅速更新,圖書館的藏書資源也需要不斷調整,以跟上知識的更新速度。
但是,在對圖書館藏書進行更新和增加時,往往遇到以下問題:
第一,采購經費的限制。像國家圖書館,因為是國家總書庫,國內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書幾乎是全品種采購,上海圖書館因為比較有錢,也幾乎是全品種采購,這樣的圖書館畢竟是少數,近年來由于圖書和期刊的價格不斷上漲,使圖書館藏書更新經費總是處于捉襟見肘的窘境。第二,現有圖書館的藏書往往是常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其知識的針對性往往與當前需求不符,因此,要考慮與其他圖書館藏書進行交流,使當前圖書館藏書更貼近讀者的需求。
圖書館信息傳播也存在空間上的障礙。在我國,由于經濟原因,許多地區(qū)沒有圖書館或某一地區(qū)范圍內圖書館數量太少;大多數圖書館實行封閉管理,固守陣地,坐等讀者上門。受地理位置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有時會造成讀者沒書看、圖書館沒人用的雙重浪費。
3.信息內容結構和信息形式不同。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對圖書館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如使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載體、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出現了網上采購分編、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等新的工作內容,尤其是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發(fā)展。但圖書館的固有特點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圖書館圖書(文獻)的使用率高、數量種類龐大、對圖書(文獻)的加工處理、長期保存,這些使得圖書館提供的信息內容結構是重組的、有序的、有效的、系統的。而大眾傳媒提供的信息內容結構是初始的、豐富的、大量的。
轉變觀念,提高競爭意識,加強圖書館的傳播功能
1.拓展圖書館開館時間和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像自助銀行一樣不受時間限制的自助圖書館,能24小時為讀者提供圖書。早在2006年10月,深圳圖書館基于成熟的RFID技術和全面展開的自助服務,首次提出了“自助圖書館”的服務模式。2008年4月13日,深圳新聞網也介紹了城市街區(qū)自助圖書館系統的相關情況。
2.加速數字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是采用現代高新技術所支持的數字信息資源系統,是下一代因特網上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因特網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現狀。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是沒有時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規(guī)模的知識中心。 作為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數字圖書館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信息基礎水平的重要標志和本世紀各國文化科技競爭的焦點之一。對于我國來說,數字圖書館的研發(fā)起步較晚,因此,建設數字圖書館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3.加強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和檢索方式受到了沖擊。圖書館的業(yè)務工作正在由傳統的個體分散模式向社會化的協作模式發(fā)展,共建共享已成為全球信息資源建設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傳統的館際互借發(fā)展到電子文獻傳遞和文獻提供,再發(fā)展到聯合館藏和共享存取,將使圖書館的傳播功能得到更好地發(fā)揮。
4.強化圖書館在知識傳播領域的主體地位。隨著社會的開放和進步,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在不斷地延伸和擴大,由單一功能走向綜合性多功能,形成以圖書館為主兼容其他社會活動的新型圖書館。實體圖書館將發(fā)展成為多功能的服務機構,它不僅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文獻信息服務,還要提供學術交流、教育培訓、休閑娛樂等服務,體現圖書館的多功能性。圖書館根據自身實力開設書畫展覽、簽字儀式、信息發(fā)布會;利用大眾媒介宣傳自己,實施名牌戰(zhàn)略;建立圖書館協會或聯盟,以加強自己的實力;實施圖書進社區(qū)、圖書進軍營等活動吸引廣大讀者,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傳播功能。
參考文獻:
①金雪梅:《試論圖書館內在創(chuàng)新動力》,《圖書情報工作》,2008年第12期
②譚祥金:《廣東省圖書館事業(yè)的現狀與前景》,《高校文獻信息學刊》,1998年第3期
③張錦:《大眾傳媒與圖書館社會功能比較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年第6期
(作者單位:山東煙臺圖書館)
來源:青年記者2009年9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