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柴胡飲顆粒,由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實驗藥廠生產(chǎn),為辛溫解表藥物。
藥物組成
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
表散風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初起,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等癥。適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臨床應用
感冒證屬風寒束表。癥見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寒流涕,不汗出,可伴咳嗽,納谷不香,舌苔薄白,脈浮緊。
應用鑒別
功能類同藥物鑒別與感冒軟膠囊的鑒別:兩藥同屬辛溫解表劑,均有散風解熱之功,主治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病證。正柴胡飲顆粒取柴胡芳香疏泄,既升又散,善解疏散半表半里之熱邪,和解宣散,疏肝解郁為君:防風辛溫解表散風寒,甘緩不峻,為散風之潤藥,亦能勝濕,協(xié)助柴胡疏散外感風寒之邪:更有陳皮理氣調中,赤芍涼血活血,調肝和營,清里熱兼可防辛溫之品發(fā)散太過;生姜助柴胡表散風寒,和中止嘔。故除解表散寒外,兼有理氣解郁之功;而感冒軟膠囊中以羌活、麻黃、桂枝為主藥,疏風發(fā)汗解表之功較強,側重于風寒外束,衛(wèi)陽被遏所致的風寒表實感冒,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脈浮緊。
主治類同藥物鑒別①與雙黃連顆粒的鑒別:兩藥均為治療感冒之常用中成藥。雙黃連顆粒所治之感冒,為外感風熱邪毒,臨證以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口渴等表熱癥狀為主。正柴胡飲顆粒所治之感冒,為風寒束表或兼氣滯而設,臨證見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或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急躁等。②與柴胡口服液的鑒別:兩藥均可治療感冒。柴胡口耶液所治之感冒,為外感風寒表證失解,邪傳少陽,惡寒與發(fā)熱常交替出現(xiàn),熱象較明顯,伴見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陽邪熱癥狀:而正柴胡飲顆粒崩治之感冒,為外感風寒束表,惡寒與發(fā)熱常同時出現(xiàn),惡寒較明顯,伴頭身疼痛,鼻塞流涕,不汗出等表寒癥狀。③與川芎茶調散的鑒別:二者均能治療風寒所致的感冒。但正柴胡飲顆粒屬辛溫解表劑,為風寒束表兼夾氣滯而設,臨證見惡寒發(fā)熱,頭項強痛,或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急躁等:而川芎茶調散是疏散外風劑,善于疏風止痛,所治之感冒,為證屑外感風寒,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鼻塞等。
名稱類同藥物鑒別與小柴胡顆粒的鑒別:小柴胡顆粒是和解的主要方劑,主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之半表半里證。正柴胡飲顆粒發(fā)散風寒,解熱止痛,主治外感風寒初起,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等癥。
現(xiàn)代研究
藥理作用大量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藥主要有抗病毒、抑菌、解熱降溫、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臨床新用有臨床報道認為,該藥還可用于治療心肌炎、肺炎、原因不明之高熱等,均可收到良效。
用法用量及保存
含糖顆粒:開水沖服,10g/次,3次/日,小兒酌減或遵醫(yī)囑。
無糖顆粒:開水沖服,3g/次,3次/日,小兒酌減或遵醫(yī)囑。
密封貯藏。
注意事項
對本品成分過敏者禁用。
避風寒,飲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不宜與滋補性藥食同時服用。
本品有兩種顆粒劑,含糖型糖尿病患者不宣。
服藥3天癥狀無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其他嚴重癥狀,如胸悶、心悸、血壓升高等,應立即停藥,必要時去醫(yī)院就診。
孕婦、小兒、年老體弱者,請在醫(yī)師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過敏體質者慎用。
不良反應
極個別患者服后可有冒部不適感,停藥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