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姝等
新詞兒
孫姝
呵呵——近些年來,迫于與時俱進(jìn)的時代召喚,我也登上了網(wǎng)絡(luò)。不料到哪兒都能聽取“呵呵”一片,這是什么叫聲?不過,聽多了看多了,也便會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我更納悶了,哪有這么笑的,聽著疹人。耳濡目染之后,慢慢懂得了這短短一聲“呵呵”,里面別有深意,意思豐富著呢。
暈——多數(shù)時候單說這一個字兒,聽起來真是讓人頓生憐惜。但如今,有時加個前綴,“我暈”,有時在后面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效果,“暈死”、“暈倒”。自然說不出具體表示什么意思,但是總能意會出那么點路子。在現(xiàn)實生活里,也早已“暈”成一片。身邊暈乎著的人不在少數(shù),就連自己有時也會不禁地溜出個“暈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當(dāng)初也不明白,怎么說著老蹦個“汗”呢?雖然不懂,但還是不失其樂地跟著“汗”。當(dāng)有人問及意思,便用“連個‘汗你也不知道,真‘汗”來掩飾自己對“汗”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指明了對方的不“潮”。“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嚇出一身冷汗啦!其實哪至于呢,不就是隨便聊聊嗎?可人家不管,總之非要顯示自己“汗”。久而久之,無論什么,我也會習(xí)慣地蹦出幾個“汗”來。
偶——剛上網(wǎng)那會,聽著你“偶”來我“偶”去,著實有些惱人。后來在電視上聽到有臺灣老百姓也說“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話吧。可現(xiàn)在土話怎么也越傳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語了呢?現(xiàn)在有不少同學(xué),話說得好好的。便在語句中有意無意地夾雜些土話,以顯示自己語言的幽默。說著土洋結(jié)合的普通話,似乎成為一種新潮。
滴——相當(dāng)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說起來嬌貴十足又有點兒居高臨下。但我覺得剛聽那陣還好,說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女生說“滴”還讓人覺得過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聽著發(fā)膩,似乎沒吃飽,可憐得像要飯似的。
這年頭的流行新詞真讓人“汗”!
自立,人生的起點
鄭子暉
漫漫長路中,人們要想夠輝煌地駛向彼岸,自立是必不可少的。自立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少了它。短期看似無風(fēng)無浪;但長遠(yuǎn)看,它會使人生的路充滿黯淡。
有自立能力的人,往往能更好地獨立去完成某件事情。對于中學(xué)生來說,自立好像還很遙遠(yuǎn),但能做到生活、學(xué)習(xí)上的自理,就是自立的開始。坦白地說:自立從自理開始。
在家里,父母是依靠,但我們應(yīng)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生活技能也是學(xué)習(xí),不能以年齡小為理由,就拒絕做家務(wù)。我們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從小培養(yǎng)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才是對我們的真愛。
我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母虎喂養(yǎng)幼虎的時候,有三個過程。開始母虎幫它找東西吃,用爪將肉撕碎,自己吃骨頭;后來,把一些骨頭給幼虎吃,肉則留給自己;再后來,就讓幼虎去找食物,不再管它。
動物尚能以自立教育傲然天下,何況人呢?
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生活上的自立鍛煉,他就會以為自己得到的高待遇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在街上,我曾看到了一對父子正要上公共汽車,父親大包小包地拿著,而兒子卻空手與別人談笑風(fēng)生。父親的汗水正一滴一滴地落下,難道他沒有看見嗎?
沒有自立的人,必然沒有大作為。當(dāng)然。自立與依賴之間,只是相對而言,無法確定邊緣。更多時候,人們都自覺與不自覺地處在自立和依賴中間。別過度依賴于自立,全部甩開幫助;有條件可以依賴,還需明智去選用。這樣,能讓我們更好地生存!
但這不是依賴他人的借口。越是痛苦的自立,越是會有大回報。培養(yǎng)自立的精神和能力,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并走向自強(qiáng)。
當(dāng)然,自立還是良好道德品質(zhì)重建的過程。一個人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路途中愈行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