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法國是盛產奢侈的國度,上世紀20年代巴黎約有30萬名手工工匠從事高級成衣制作,隨著高級定制被成衣時裝周替代,全世界穿高級定制服裝的女性不到200人,手工坊客戶流失嚴重,工匠數(shù)量銳減。就在許多優(yōu)秀的作坊瀕臨破產,手藝失傳時,香奈兒以胸懷傳統(tǒng)與對精致的尊重,在22年里先后買下7座頂級手工坊,不僅把自己帶回了上世紀末的法國式奢華,更保存了許多獨特工藝,讓法國手工藝在7座手工坊中得以重生。
經歷住歲月磨礪的手工工坊是真正精品的締造者,剪裁工、刺繡工、毛皮加工工人、鞋匠、羽毛制作者,這些看似卑微的職業(yè)創(chuàng)造著人類所能想象的最美的物品。他們用手工吹制玻璃制作裝飾禮服的花朵,用黃金和寶石點綴長禮服。香奈兒的工作室里制作出上百件光彩奪目的長禮服,它們由銀薄片制成,縫上珍珠,衣底再鑲嵌亞麻蕾絲,美不勝收。
為保護這些代表本國最高工藝的手工作坊,法國每年都會由行業(yè)協(xié)會評出“最出色的工匠”,文化部為個人授予“工藝藝術大師”,并評選“最出色的工坊”,以經濟扶持的方式鼓勵培養(yǎng)學徒,保證手工作坊和工匠技藝的傳承。
奢侈品,并不僅僅是千金一擲的豪爽與細枝末節(jié)的完美,除卻高級定制的光環(huán),它也有自己的性格和一顆溫柔的心。香奈兒,這個可以讓女人瘋狂的品牌,因為這7座“最出色的工坊”的加入,變得更加明艷動人。它不僅是奢侈品,更是無數(shù)“工藝藝術大師”的杰作。
讓我們跟隨香奈爾的腳步看看是哪7座手工坊。
紐扣坊:一生一顆
到巴黎參觀香奈兒Desrues紐扣坊時,并未遇見秀場中的奢華。Desrues紐扣坊坐落在巴黎郊外,那里幽靜而凌亂,周遭放著有年頭的破舊柜子,一群家庭婦女模樣的工匠坐在工作臺旁,她們看上去跟時尚毫無關聯(lián),全心投入于手里的那顆珠子,仿佛一生唯一重要的事就是將它們打磨精美。
Desrues紐扣坊是巴黎最老的手工作坊之一,成立于1929年,原本位于巴黎瑪黑區(qū),20世紀30年代這里聚集了成千上萬名忙碌的裁縫和工匠,后來只剩下這一家。Desrues紐扣坊一度十分蕭條,1984年只有20個工匠,1997年被香奈兒收購后,工匠人數(shù)遞增到170名,原來的老作坊都盛不下了,不得不遷到巴黎郊外的一間800多平方米、窗明幾凈的大廠房。
紐扣坊基本延續(xù)舊做法,但也逐步加入了現(xiàn)代科技。工藝開始于一只由設計師打造的金屬或硅鑄模型中,合金被倒入,經過離心處理從模子中移出,之后進行修剪,被拋光,鍍上金、銀或綠銹,最后進行打磨拋光。如果是有機或天然原料,如動物的犄角或珍珠母,則會由計算機制作模板,再按程序設計傳送到配備激光的無人機器中。
普雷利,位于法國歐伊塞區(qū)域,這是香奈兒設在法國的紐扣坊展示館,透過玻璃櫥窗,我們能清楚看到16名技巧卓越的員工們操作著機器來鑄造、雕刻、染色、雕鑿、上琺瑯或拋光,香奈兒高檔定制里最受尊崇的鈕扣以及珠寶在工匠的手中一一完成。70年里Desrues紐扣坊制作了8萬顆鈕扣與等量珍貴小玩意兒,但每年卻只有3000顆紐扣用于香奈兒的高級定制系列。
Desrues紐扣坊因與香奈兒合作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和市場空間,不僅在手工坊與奢侈品間建立了更為直接的合作,也令古老的紐扣打磨工藝得到保護和發(fā)展。
羽飾坊:奢華重生
成立于1880年的Lemarié“裝飾羽毛工作坊”,是法國現(xiàn)今保存的唯一一家羽毛廠。在被香奈兒收購前,它徘徊在倒閉的邊緣,因為成立初期那個所有帽子都會加上羽毛裝飾的年代早已不復存在,如今懂得制作羽毛工藝的大師也屈指可數(shù)。從香奈兒創(chuàng)始人Coco Chanel女士時代起,香奈兒就曾與羽飾坊Lemarié合作,這些令Coco Chanel女士瘋狂的羽毛曾經創(chuàng)造了最奢華的時裝潮流。就在羽飾坊Lemarié走在搖搖欲墜的破產邊緣時,香奈兒將其收歸旗下。一方面羽飾是手工定制品牌不可或缺的奢華元素,另一方面香奈兒也是希望能借此之機,保存羽飾制作這門獨特的藝術與卓越的傳統(tǒng)工藝。
因為羽飾的需求不大,羽飾坊Lemarié在人們眼里也披上了神秘面紗。工匠們坐在桌前,面前堆滿了面料、針線,還有兀鷲、天鵝、孔雀和駝鳥等飛禽的羽毛。這些趴在桌子上一針一線做著細致縫紉的工藝師們,被稱為“羽毛工人”。在這家面積并不大的Lemarié工作坊里,流傳出了時尚舞臺上每一個有關羽毛的傳奇。
在Lemarié手工作坊,各種羽毛經過“羽毛工人”的手指,變成了時尚的經典之作,而Lemarié 還可以設法搞到很多稀有的羽毛材質。比如,雖然白鷺和風鳥已被列為受保護物種,但南非卻無限制出口兀鷲、天鵝、孔雀和駝鳥羽毛。這些在其他地方根本無法找到的羽毛,經過Lemarié“羽毛工人”染色、修剪、卷毛和壓碎后,都成為了時裝的裝飾要素。這些在服裝里看似可有可無的裝飾,經工匠之手,煥發(fā)出如寶石般耀眼的色澤,成為香奈兒手工坊系列服飾上最耀眼的點綴。
刺繡坊:為競爭對手工作
一場香奈兒高級手工坊系列的秀不過幾十套衣服,但位于巴黎蒙馬特Lesage刺繡工坊的45名刺繡工卻要為此趕工數(shù)月。每天他們都忙碌地圍坐在木制縫紉機前,往衣物上匝釘金幣、縫制水晶、鑲嵌串珠,他們的針腳精細而小心翼翼。刺繡坊曾與迪奧、紀梵希、伊夫·圣·洛朗等高級成衣制造商合作,是全球最大的時裝刺繡供應方,2002年被香奈兒納入旗下。
刺繡坊的家族傳人弗朗哥斯·萊薩基今年77歲,1949年他從活了125歲的父親手里接管了這座刺繡坊,如今已有超過50年的技藝磨礪。這是一座可以傳世的工坊,值得付出一生的心血表達摯愛。弗朗哥斯將自己作坊里的手工制作稱為“傳遞了嚴苛的道德規(guī)范和容不得一點兒雜質的優(yōu)雅”,并將這樣的優(yōu)雅傳遞給了香奈兒高級手工坊系列所有的華服美衣。
這座創(chuàng)立自1858年的刺繡作坊,與多名頂尖時裝設計師合作過,從某種程度看可謂世界時裝史的見證人。同中國刺繡完全不同,法式刺繡是面料都反過來繡,匠人根據(jù)設計師手稿,把珠片、水晶、蕾絲縫進布匹。一條2005年刺繡好的雪紡綴滿了粉紫色的花,淡雅的山茶在柔軟的雪紡上朵朵綻放,讓人的心也隨之溫柔起來,無論它最終做成裙子還是絲巾,穿戴它的人定會心情很好。
被納入香奈兒的Lesage刺繡工坊仍可為迪奧、紀梵希等品牌服務,工坊并未因它們是香奈兒的競爭品牌,而斷絕關系,相反還在多次合作中,碰撞出更為美妙的火花?!拔覀兪召忂@些手工作坊,并不是壟斷傳統(tǒng)手工藝,而是令它們能在滿足香奈兒定制的同時,更好地保護本國文化,它們完全可以為競爭對手工作!”香奈兒某負責人如是說。
鞋履坊:最精準的計算
鞋履坊Massaro至今已擁有近百年歷史,它一直為各個奢侈品牌從事定制工作。工坊毗連三間放滿平底鞋、密頭鞋、涼鞋、靴、木屐和鹿皮短靴的小陳列室。22年前Massaro鞋履坊被香奈兒納入旗下后,制造出了無數(shù)被全世界人追捧的經典鞋履。
一雙出自Massaro鞋履坊的傳統(tǒng)手工鞋需要6道程序:按照每個款式,制作獨立的山毛櫸鞋模;用皮革零料組成一個表面模版;第一次試鞋后,調整鞋型比例;確認最后的樣式,修正鞋模、修剪皮革模版;嚴格按照步驟,將超過50個的配件裝配成形;加入內襯的補強填充,全部流程做完,需要40個小時。
制帽坊:3000款人體模型
這間創(chuàng)立于1936年的手工作坊,在70多年的歷史里,成為為多個頂級品牌服務的女帽制作坊。不管時裝大師們的設計構思如何天馬行空,例如選用最稀有的稻草、奇特的折層或緞質、絲絨、氈絨或皮革等,Michel都可一一滿足他們的需要。
公司至今依然妥善保存著3000多款椴樹軟木制成的人體模型。設計師亦源源不絕地創(chuàng)作仿古氈絨及稻草等新穎款式,個中要訣只有業(yè)內少數(shù)緊貼潮流的專業(yè)工匠才知曉:帽匠專門制作帽子的框形,而女裝帽設計師則負責縫紉、裝飾及飾面工序。1997年,香奈兒將Michel羅致旗下。
珠寶坊:插上想象的翅膀
Goossens珠寶坊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它擅長將金、銀、銅質金屬鑄造為特殊的珠寶與飾品,讓首飾插上了想象的翅膀。1950年由Robert Goossens創(chuàng)立工坊,現(xiàn)由其子Patrick負責經營。2005年,Goossens成為香奈兒7座手工坊的一員。
花飾坊:最后的七分之一
花飾坊Guillet于2006年納入香奈兒旗下。這個創(chuàng)始于1896年,一直做家庭式經營的花卉配件手工坊,開業(yè)早期專為劇院和電影院織造玫瑰花飾。在過去25年,創(chuàng)辦人的孫女把業(yè)務逐步擴展至時裝界,為不少設計師制作花卉配飾。隨著Guillet花飾坊在巴黎Daumesnil大道1號開設工藝坊和專門店,售賣即場制造的花卉和花束,知名度與日俱增,最終成為香奈兒7座手工坊中的最后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