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周來
道路安全事故多發(fā),可能是一個國家經濟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很難避免的現(xiàn)象。而一旦越過這個階段,道路安全事故比例就會降低??v容違章
然而,僅限于上述結論,并不能夠解釋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一些人均GDP水平相當高的國家,為什么道路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概率也會不同?比如,比利時與荷蘭,兩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當,互為鄰國,共用一種語言,甚至荷蘭人口密度還高于比利時,但比利時道路安全事故發(fā)生率卻遠高于荷蘭,這又是什么原因呢?于是,經濟學家必須尋求另外的解釋。
比利時的一位名為洛德·富雷卡(Lode Vereeck)的經濟學家通過對比研究后發(fā)現(xiàn),比利時人對交通規(guī)則的遵守程度遠低于荷蘭,而原因在于,盡管比利時人的違章記錄遠高于荷蘭,但比利時交通警察開出的正規(guī)罰單數(shù)量卻遠低于荷蘭。進一步研究表明,比利時交通警察之所以常不開罰單,可能與私下交易以及有人說情有關系。而這種私下交易或有人說情,會降低駕駛員的違章成本,并形成一種“沒有關系,違章總可以用錢或找關系擺平”的錯誤觀念:這種私下交易與有人說情還會提高交通警察個人的收入或地位,一定程度促使交通管理部門有意無意“縱容違章”,以便更多地獲得私下罰款或其他資本。而與比利時的情況相反,荷蘭是執(zhí)行交通法規(guī)最嚴格的國家。恰好與此對應的是,在“透明國際”2006年公布的清廉指數(shù)中,荷蘭排在第9位,比利時卻排在第20位。因此,經濟學家得出結論認為,腐敗程度越嚴重的國家,道路安全事故越多。
腐敗除了影響交通規(guī)則的執(zhí)行之外,還會直接影響到道路交通秩序并因此影響到道路交通安全。美國經濟學家蒂姆·哈福特(Tim Harford)曾敘述過他到喀麥隆的經歷??溌∈鞘澜缟献罡F也是最腐敗的國家之一。哈福特發(fā)現(xiàn),在這個國家,公路上滿是關卡,官員隨便上路檢查,而目的就是為了多收罰款。但這些罰款卻并沒有用于改善道路狀況以降低道路危險性,而是直接流入官員個人的腰包。其結果是,車輛在公路上運行的速度慢得驚人,道路運行效率十分低下,安全事故也隨著車輛擁擠程度和被勒索的駕駛員的心理煩躁程度的提高而不斷增加?!督洕鷮W家》雜志一位記者跟隨一位卡車司機在喀麥隆行駛了300公里,花費了4天時間,經歷了47道關卡,在所有的關卡,駕駛員都被不同的理由所刁難,也都不得不通過私下賄賂換得放行??梢哉f,正是這種腐敗導致的“道路無政府狀態(tài)”,人為增加了道路安全事故。
印度也是當今世界交通事故最頻發(fā)的國家之一,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人員調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印度,交通事故主要由新司機造成。研究人員通過進一步對882名新司機的更深入調查與對比后發(fā)現(xiàn),不少人會找“中間人”,通過賄賂的方式,較快或較輕松地獲得駕駛執(zhí)照;而主持考試與發(fā)放執(zhí)照的官員也樂于被賄賂。研究人員對這些通過賄賂方式獲得執(zhí)照的司機進行駕駛測試后發(fā)現(xiàn),69%的司機根本無法通過真正的測試??梢哉f,正是腐敗孕育出這些“馬路殺手”!
重罰富貴
經濟學家雷·菲斯曼(Ray Fisman)和愛德華·米格爾(Edward Miguel)的一項研究也饒有趣味:他們通過對紐約市外交人員停車違章收到的罰單數(shù)量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凡是罰單數(shù)量多的外交人員,往往都來自“透明國際”清廉指數(shù)中最腐敗的國家;而那些很少或根本沒有罰單的外交人員,大多來自瑞典,挪威,日本等被認定腐敗最少的國家。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與這些外交人員在本國違章后受到的不同“待遇相關:在腐敗國家,官員即使出現(xiàn)駕車違章,要么根本不會被處罰,要么處罰了也是用公款支付;而在腐敗最少的國家,官員出現(xiàn)駕車違章,不僅要接受處罰,罰單由自己支付,而且處罰的程度比普通人要重。因為官員的行為在社會中的示范效應,所以在腐敗程度重的國家中,官員在交通上的特權以及對交通規(guī)則的漠視,不僅自己增加了道路安全事故,而且因其惡劣的外部性而提高了全社會交通事故發(fā)生率。
實際上,世界上腐敗最少的那些國家除了重罰官員違章之外,還重罰富翁違章。在芬蘭,瑞典,新加坡等國家,政府善用經濟學家的建議,對駕駛違章采取按照稅后收入進行罰款的辦法,從而有效遏制了交通事故發(fā)生率。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是同樣的違章罰款額度,對于一個收入較低的司機來說,可能占到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懲誡的力度已足夠大了:但對于一個富翁來說,這樣的罰款可能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算什么,因而很難起到懲罰作用。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根據(jù)收入高低來確定罰款額度;稅后收入高的人,違章罰款額度應該高;而稅后收入低的人,違章罰款額度相應低一些。
芬蘭最有名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家萊梭拉(Jaakko Rytsola)因為在限速25公里的區(qū)域內將車速開到43公里,被罰款71400美元,相當于該國一個白領一年的收!與此相反的是,在一些腐敗程度重的國家,富翁與官員一樣,因其可動用資源多,對地方經濟貢獻大,執(zhí)法部門對富翁違章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經濟發(fā)展程度決定道路安全事故發(fā)生概率,腐敗程度影響道路安全事故發(fā)生概率。根據(jù)世界銀行一位經濟學家丹尼爾·考夫曼(Daniel Kaufmann)——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研究腐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經濟發(fā)展程度與腐敗程度也有相關性:相對貧困的國家往往也是腐敗程度相對更重的國家。考夫曼同時也認為:這并不意味著經濟發(fā)展了才可以消除腐敗,恰恰是腐敗可能使一個國家被鎖定在不發(fā)達狀態(tài)。
(摘自2009年8月29日《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