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泱泱
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里,寶寶看見街上餅家掛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問爸爸:“為什么他們不讓猶太人和狗進去?”
爸爸:“各有喜惡,店主不歡迎,有什么辦法?”
寶寶:“我們的書店就誰都能進?!?/p>
爸爸:“我們也得豎立一個牌子,你不喜歡什么?”
寶寶:“蜘蛛。”
爸爸:“我不喜歡食人生番,咱們就寫‘生番與蜘蛛,不得入內……”
生命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但父母若不給他“健康的人格”這第二禮物,第一禮物就失去了意義。
電影中的爸爸給孩子描繪了美好的人生,孩子在種族歧視、戰(zhàn)亂殺戮中也對世界充滿信任和希望,不慌張,不惶恐,不害怕,不留下陰影。
而我們要怎樣告訴孩子關于這個真實的世界?
食物的真相——好吃不等于好營養(yǎng)
“我可以吃麥當勞嗎?”“那是垃圾食品?!薄拔覀兛梢再I蛋糕嗎?”“那里面有脂肪?!蔽铱梢猿钥鞠隳c嗎?“那里有很多防腐劑?!薄拔铱梢院瓤蓸穯?”“軟飲料頂不健康。”……
“為什么滿大街賣的都是垃圾食品?為什么垃圾食品這么好吃,為什么你們大人也吃?”
讓孩子完全杜絕零食是不可能的,而放手讓他們愛吃什么吃什么也不對。怎么管理?首先,給孩子培養(yǎng)良好進餐習慣,家中預備健康零食定時提供,讓孩子習慣健康食品的自然味道,培養(yǎng)抵觸垃圾食品里人工添加物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孩子形成看食品配料成分表的習慣。
孩子偶爾吃幾口非健康食品,沒有必要焦急憂慮,如臨大敵。其他成年人喜歡孩子,給他糖,吃一兩塊也無妨。著急忙慌地搶下來,反而給孩子留下夸張的印象——那是不是天大的美味?
越處心積慮不讓孩子接觸,對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我們態(tài)度越溫和,孩子也會覺得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反而不會那么留戀零食,你平等溫柔的態(tài)度會讓他感覺你的愛意,感覺你在替她著想,她會樂意服從你。
不要編造如“糖是辣的,糖有蟲,吃了肚子疼”之類的謊話。父母以身作則。家長自己抽煙、喝可樂,吃薯條,卻諄諄教訓孩子:“別學我啊!這不是給小孩子吃的!”這是最失敗的教育。
自然的真相——物質與環(huán)保
在晨風書店打暑期工的時候,商家的塑料袋還是免費提供的。有個小女孩常和爸爸來看書,他們父女倆買書從來不要塑料袋,書少,小女孩自己拿;要是書多了就請爸爸幫她拿一部分。偶爾她會和小伙伴一起來,我聽見她勸說同學:“別用塑料袋吧,你知道一個塑料袋地球要消化多少年嗎?塑料袋越用越多,土地越來越少,植物越來越少,地球上的動物就危險了。”
你可以給你的孩子買最好最貴的真絲裙子,卻也要讓她了解蠶寶寶和桑葉的故事,甚至是讓她采一些桑葉養(yǎng)幾只蠶??梢愿嬖V她,棉麻絲毛這樣的料子雖然貴些,但是免去了化學原料加工制作,相比之下,更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平衡地處理物質和自然,享受和簡樸的關系。
他不能只愛游戲機和芭比娃娃,也應該懂得欣賞花兒和小鳥。有沒有試過和孩子一起蹲在院子/公園/植物園里輕輕撫摸一朵玫瑰或秋海棠(它們的花瓣像絲綢一樣柔軟溫馨),或者一枝初夏的小茉莉(它的潔白小花苞像是一只偷偷停歇的小粉蝶)?讓孩子欣賞蒲公英的浪漫,向日葵不卑不亢的執(zhí)著,牛蒡草又叫乞丐的紐扣……以后面對美麗的花草,孩子的習慣將是靜靜欣賞,而不是揪花踏草。
環(huán)保不止是時尚,更是一種提醒。寶寶認知的范疇并不僅局限于數(shù)理化等自然科學知識,更需要哲學、美學,社會學等知識,為什么不從現(xiàn)在開始給寶寶生活樂趣的小小啟蒙呢?
社會的真相——愛和危險
我們給了孩子一個溫暖的,充滿愛的家。但是,孩子將要面對的這個世界,有愛,也有危險和邪惡。我們不可能一直牽著孩子的小手來保護他,我們必須教孩子保護自己。
這時代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學會這樣接聽電話:“你好,爸爸媽媽現(xiàn)在不方便接聽電話,阿姨您把號碼留下,稍后給您回復?!倍皇钦f,爸爸去打牌了,媽媽去買菜,爺爺去銀行交電費,就我和奶奶在家。
都該知道,書包的水彩筆除了在紙上畫畫,還可以用來寫“sOs”——寫在車窗上,寫在桌子上,寫在商店的柜臺上,寫在一切你想讓人知道的地方。
該知道,有時候,說謝謝的頻率與合理拒絕人時說“對不起,我不喜歡這樣”是一樣的,對陌生人有禮貌也要有距離。
還有,單獨一個人的情況下,陌生叔叔阿姨手里的食品和動物園里打開籠門的獅子老虎一樣可怕。
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當愛的需求滿足,孩子會更安全地走向獨立,謹慎地觀察環(huán)境的安全,尋找符合自己的游戲。不輕易冒險,對世界有合理的判斷。
生命的真相——身體和性
“媽媽我從哪里來?”
這個問題,沒有嚴格定義,逐字逐句的標準答案,只有建議和原則:每一位父母需要根據(jù)自己的信仰,理念,文化背景,家庭環(huán)境以及對待性別、性教育、性文化、性意識等等的態(tài)度,做出相應的反應,跟孩子進行自己認為合適的溝通。
1平靜地、自然地給孩子最真實,最直接的回答,無論孩子多小,只要他能提問,他就能接受符合他年紀最直接的答案。
比如給孩子看一顆黃豆泡水的成長過程,小苗苗一天天長大,比原來體積大上好多倍,寶寶知道自己也是媽媽肚子里一粒小種子,長啊長啊,長了9個月,媽媽肚子盛不下了,在醫(yī)生的幫助下生出來。而一開始,不是醫(yī)生切開媽媽肚子把寶寶放進去,而是爸爸通過身上的秘密通道放進去的。這樣,他獲得足夠的訊息就不會再追究——媽媽們也不必提供更多的詳情,這年紀他對“性”并不感興趣,只是想知道寶寶怎么制造出來。但做好準備,等他大一些,需要了解更多時,一旦提問,你會提供確切回答。
2最關鍵的,不在孩子問什么,做什么,而在于父母的態(tài)度,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別意識,自我評價,對待性和生育的態(tài)度,也影響他的擇偶、愛情,婚姻生育和幸福,你認為性是羞于啟齒,秘而不宣的事情嗎?當別人或孩子提起關于
性別與生殖的話題,你會有很強烈的反應嗎?這樣的反應是發(fā)自內心的,還是你覺得如果不這樣大驚失色,勃然大怒,別人會認為你不正經?
3正確地稱呼所有的器官。民間昵稱容易給孩子造成混淆,也大多帶有猥褻粗鄙的意味,正確的稱呼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肅然起敬,給他們科學的,正常的,自然的感覺,讓他們覺得這和鼻子眼睛一樣,是需要保護、不能隨意玩弄傷害的器官。
4父母統(tǒng)一口徑,給孩子大相徑庭的回答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5無論用什么方式溝通,必須讓孩子感覺自己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爸爸媽媽對孕育自己的過程充滿溫馨回憶,對自己的性別感到幸福自豪,對自己將來也能做父母感到快樂。
若我們的孩子在最渴求性知識的年紀,只能借助盜版書,盜版VCD,低級笑話等等來了解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那使他形成“性是暴戾,低賤、污穢,不能見人的”的觀念,絕對不是他的錯。
編輯張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