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芹
所謂優(yōu)化課堂教學,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也就是高效率教學。這個“高效率”不是指教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會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使學生最有效地獲取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就是“優(yōu)化”的過程。那么在生物教學上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呢?
1. 內容的優(yōu)化
內容的優(yōu)化無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根據教學內容,清楚、準確地傳授知識,并達到生動形象、化難為易、化無形似有物、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節(jié)課的內容決不能泛化,不能漫無邊際。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內容的深廣度、適切性等與有效教學密切相關。每節(jié)課都應該有中心有重點,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覺得這節(jié)課有進步、有提高。教材作為一種資源,不同的教材有效性不同,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以使課堂教學有效、高效。同時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新課改以來比較熱點的一個問題。在一節(jié)課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進行探究的欲望,會讓學生久久回味。然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切合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生物課堂中一些事例的確設計得很巧妙,但是生物就在我們身邊,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然后老師據此給出要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就自然地接受了這個課堂任務,而且會很有興趣地去解決。
2. 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
利用好教具、學具和信息技術課件等課程資源,如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條件性課程資源、素材性課程資源等,以求最佳的教學效果。農村學校常使用小黑板,小黑板上的文字、圖案,甚至文字的排列、顏色等都要精心設計,以便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有條件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系統(tǒng)、網絡系統(tǒng)等課程資源授課。媒體的優(yōu)化,就是在最需要媒體的時候,使用最恰當的媒體發(fā)揮其最大功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簡單地羅列重復,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又要防止媒體的“狂轟爛炸”,讓學生無所適從。
3. 實驗的優(yōu)化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現代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尤其依賴于科學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學生實驗、實習和觀察等實踐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科學方法、培養(yǎng)能力和形成科學素質,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國的中學生物課大都極為重視實驗教學。而結合近幾年高考命題來看,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是培養(yǎng)與選拔創(chuàng)新人才的關鍵,所以目前我國的生物一課教學非常注重生物學的實驗教學。一方面新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實驗,包括觀察、探究和調查等;另一方面,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中也強化了實驗教學的意識。
教學中教師在落實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還應加強實驗設計、探索研究的訓練,并且緊密結合工農業(yè)生產和生物科學發(fā)展的實際,靈活應用,使學生充分理解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實驗的優(yōu)化我們要本著這樣四個原則:(1)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變被動為主動;(2)不應只重實驗結果,更應看重實驗過程;(3)教師應從監(jiān)管者變?yōu)橐龑д?(4)采用各種激勵措施,讓每位學生都進行實驗操作。
4. 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
在課堂上,力求突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尋求和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對課本上有的活動大膽進行取舍,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并自行設計一些簡單而自認為好用的方法進行課堂活動,以活躍課堂氣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如在上課時請學生充當小老師,請學生進行討論、板書、講解、做游戲、出模擬試卷等等。針對某個知識點可以讓學生來提出問題,讓老師來回答,課后可讓學生對某些章節(jié)出一份自己滿意的試卷,自己找搭檔做再進行批改,這比起老師出卷讓他們來答,學生更感興趣,效果更好。老師要起引導、歸納作用,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教師真正成為課堂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優(yōu)化生物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