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志
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動怒,動怒是一種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在心理上叫憤怒,它是由人的主觀愿望和活動與客觀事物相悖而遇到挫折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緊張反應。未成年學生正處于一個熱情高漲,激情澎湃的時期,“火力旺”容易發(fā)怒,便是他們常見的情緒特點之一。有些學生常常與同學、教師和家長發(fā)生沖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一句話、一件不順心的事,就暴跳如雷,或是穢言相譏,或是拔拳相向。怎樣正確認識這種易怒的情緒,又該如何去克制它呢?
一、引起易怒的原因
1. 學生往往會因為環(huán)境的變換和角色的轉換而出現(xiàn)不適應。
2. 常常受到過多的挫折與指責,心理承受了相當的壓力。為了擺脫這種壓力,需要情緒宣泄。
3. 沒有整理情緒的機會,往往正在做一件事時,忽然又被指令做另一件事,情緒節(jié)奏被打亂,而感到無所適從。
4. 家庭的過分溺愛、縱容,也容易助長易激怒心理。家長管教孩子沒有原則,任憑自己的性子,反復無常,使孩子對家長抱有成見。
5. 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發(fā)怒可以威懾別人,可以吸引人注意,使自己失去的尊嚴復得挽回面子,甚至可以推卸責任,而獲得本來難以得到的東西。
6. 較為嚴重的易激怒問題,往往與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有關。腦科學的研究表明,人腦內部除了有掌管思維的理性中樞,還有著專門掌管情緒調節(jié)的情緒中樞??衽⑷狈ψ灾屏Φ臓顟B(tài),被稱之為“情緒短路”。
二、克制易怒情緒的方法
教師應了解了學生易怒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協(xié)助他們應對被激怒的情緒,促進其積極發(fā)展,班主任老師可以提供給學生情緒的疏導與調節(jié)的方法,以協(xié)助其快樂健康地學習與成長。對學生的易怒心理的輔導措施有:
1. 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品行修養(yǎng),使學生認識到人人平等,要互相尊重人格,區(qū)區(qū)小事就大發(fā)雷霆遷怒于人,是侮辱他人人格甚至是侵犯人權的發(fā)怒,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多半還會導致相反的結果;發(fā)怒時多想想別人,多想想后果,用理智平息心頭怒火,使怒氣減弱或不發(fā)生。要讓學生了解哪些是積極情緒,哪些是消極情緒,并認識到經常性的憤怒既有害于別人,更有害于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2. 幫助學生學習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例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使他發(fā)怒的刺激,特別是當有人向他發(fā)火、遷怒于他的時候,就可以建議學生避其鋒芒,采用自我暗示方法,反復在心里告誡自己“不要發(fā)脾氣”,或者立即離開現(xiàn)場,脫離不良情緒的刺激源,而后進行冷處理。在課堂的間隙,教給學生松弛情緒的方法:音樂放松——運用舒緩的樂曲,放松情緒;呼吸放松——用勁吸氣,吸足氣,盡可能多地吸足氣,慢慢地吐氣,盡可能多地向外吐氣。隨著呼吸的調解,情緒也會漸趨放松;感覺放松——運用溫冷感覺、輕重感覺的調換,放松情緒。也可教育學生主動做一些消耗體力的運動,如:登山、游泳等,通過運動使一時的不快得以宣泄。
3. 鼓勵學生多參與集體活動,增強其對集體生活的歸屬感,盡量減少與別人的沖突。即使發(fā)生沖突,也要勸導周圍同學把沖突降溫,而不要激化矛盾。
4. 如果學生是因為環(huán)境的變換和角色的轉換而出現(xiàn)不適應,這就需要老師、家長幫助他們調節(jié)、適應,重新建立起良好的伙伴關系,需要老師用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影響學生。
5. 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當學生有錯時,不要向他們?yōu)E發(fā)脾氣,拿他們出氣,而要采取冷處理。教師也要提醒學生的家長加強自我修養(yǎng),給孩子做出榜樣,對孩子的學習期望不要過高,要循序漸進。不要用高壓手段逼迫他們學習,這樣會積累更多的消極體驗。
6. 學生的憤怒情緒大多數是由于溝通不暢造成的。教師要教育學生同學之間應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也給對方表達意見的機會,這樣才能使雙方更好地彼此了解。當不良要憤怒的時候,應盡量控制自己不跟自己的情緒走,當然也不跟著對方的情緒走,最好是暫時離開,讓自己冷靜冷靜,冷靜后往往會有新的看法,這時再處理問題,就會更理智。
7. 教育學生學會寬容,使學生認識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況且不是主觀意圖不正,常與水平低,能力強弱,方法得失有關。再者,自己以為別人錯了,未必就是別人錯了。即使是別人錯了,怒斥非上策,寬容和開導更能使人自責反省,易怒是未成年學生情緒情感的特點之一,現(xiàn)實中要好好駕馭它,使易怒情緒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