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平
小學作文是小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等綜合能力的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起作文很多學生感到頭痛,而不少教師也感到難教。面對這些問題,筆者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
1 以讀促寫,培養(yǎng)作文興趣
閱讀教學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思維又是閱讀的核心,深思熟慮的思維線索是通過“說、寫”表達出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還不夠成熟,他們的求知欲望要靠教師的引導、激發(fā)。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讀、聽、說(交際)、寫的興趣。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引導習作方面?zhèn)戎嘏囵B(yǎng)和訓練學生的語感,把語言的積累轉化為作文的能力。如筆者在教學《草原》第一自然段作者初次見到草原景色,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怎樣寫出第一次看到草原美景的那種驚嘆、舒心的心情。通過反復閱讀,物化出草原美景的情景,進而激發(fā)學生在讀中汲取營養(yǎng),使之讀有所知,讀有所感,讀有所得。這樣使學生領悟到讀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通過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在教學中,筆者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圍繞“美”這個主題介紹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有的說:“每當我走進校園,看著那綠毯似的草坪,心里特別舒服。早晨的校園一片靜寂,依舊碧綠的小草頂著串串晶瑩的水珠,閃閃發(fā)亮……”這些語句都是學生閱讀、實際感觸的結果。葉圣陶先生說:“說話訓練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是引導學生發(fā)表之欲的樞紐?!鄙羁痰貜娬{(diào)了語文教學中說話練習的重要。實踐證明,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說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學會想象,升華情感,突破作文教學難點的有效方法。
2 指導觀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
要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首先要解決學生“言之無物”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筆者認為,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1)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小學生習作時,一個常見的心態(tài),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出現(xiàn)。當然,如果有,就應該寫。但是,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他們經(jīng)歷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題材,思維能力還處于幼稚的發(fā)展初期,認識生活的能力還比較薄弱,知識的閱歷較膚淺。因此,在作文教學時,不能脫離學生的認識和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寫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社會價值的大題材,不能企盼學生寫出什么驚人之作。
2)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所謂定向觀察,就是要根據(jù)某次習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游覽、調(diào)查、訪問等活動,或把觀察的事物帶入課堂進行定向觀察,通過定向觀察讓學生獲取寫作的素材。
3)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使零碎的變?yōu)橄到y(tǒng)的,分散的變?yōu)榧械?陌生的變?yōu)槭煜さ?。通過集中歸類整理,使這些素材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有序的網(wǎng)絡化的認知結構,以便學生在寫作時能及時提取。
3 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說、寫氛圍
學生作文能力是在逐步擴大閱讀范圍,教師精心營造說話的氛圍,起初是以說簡短的話為起點,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走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之路。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積累說寫的素材,從而化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點,可見在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營造說寫氛圍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做可以豐富學生作文情趣。例如,十余年來,筆者始終堅持每節(jié)語文課前5分鐘讓學生自找話題進行口語交際,這樣堅持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習作能力進步很快。在語文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多寫、多練,如學習《桂林山水》后,讓學生練習寫作《家鄉(xiāng)的山水》和《我家的小院》;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后,引導學生寫一寫《美麗的校園》,這樣讀、寫連成紐帶,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又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增強概括能力,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4 耐心評改,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邱學華教授指出:“學生的嘗試過程,就是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绷曌鹘虒W中,引導學生評改習作,實際上是學生自我鑒賞和自悟提高的過程,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反復評改,才能從中獲取有關習作的技法。筆者的具體做法是:抓住訓練中的習作要求,選出不同等次的作文,找出共同優(yōu)點和不足(若干條,據(jù)習作要求找),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習作情況,寫一篇融學生優(yōu)、缺點的習作來,讓學生反復讀,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或他人習作的不足,從而養(yǎng)成嚴謹?shù)膽B(tài)度和習慣。通過評改習作,還可以使學生感觸到要寫好習作必須在閱讀、在實際生活中留心觀察,領會和積累寫作知識、積累習作素材。
韓愈強調(diào)人之因為是人,是由于心懷學識,要勤奮才有詩書,否則頭腦空虛。這里提到“勤”的問題,即勤于思考,善于積累習作材料,勤于動手記載,寫好后認真評改。通過反復練習,才能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巨鹿縣巨鹿鎮(zhèn)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