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山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呈現(xiàn)出數(shù)量上升、低齡化、團體化和向惡劣方向發(fā)展的趨勢。數(shù)據(jù)表明,全國每年有15萬未成年人被公安機關(guān)查出有違法犯罪行為,3萬人被法院審判構(gòu)成犯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縱觀那些未成年人犯罪的經(jīng)過,他們首先往往是學困生,然后才違反校紀校規(guī),最后才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能夠在他們違反學校紀律時就加強對他們的輔導,使他們懸崖勒馬,悔過自新,就可能從源頭上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因此,如何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已成為預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對如何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談一下自己的經(jīng)驗。
所謂學困生,就是指那些不能達到基本教育要求,學生整體發(fā)展水平較差或發(fā)展不平衡的學生。但今天的差生可能是明天的優(yōu)等生,更可能是將來國家的棟梁。學生都是可教育的,沒有哪個學生天生就不想學好。只要教師方法得當,每一個學生都會有所進步。
1 尊重人格,平等相待
對待學困生,教師首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不要動輒諷刺、挖苦,看到他們就心煩,表現(xiàn)出厭惡和憤怒,這樣會大大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因此產(chǎn)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在心中就會筑起一道無形的“圍墻”。這時候,教師再嚴厲的批評和再溫暖的語言對他都無任何積極作用,因為他們心靈的大門已經(jīng)永遠關(guān)閉。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尊重他們,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要對他們提出要求,重建他們的自尊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感到自己和所有的學生一樣都是集體中的一分子。尊重、理解、信任他們,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徹底打破他們的自我封閉防線,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用教師的愛和信任去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架起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為轉(zhuǎn)化他們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2 “愛”心輔導,循循善誘
沒有愛的教育永遠不會是成功的教育,對學困生的教育尤其如此。愛優(yōu)等生是每個教師都很容易做到的,愛學困生、后進生則是對教師的考驗。給學困生以更多的關(guān)愛,這不僅是教師這個職業(yè)本身的要求,更是能否教育好后進生的關(guān)鍵。優(yōu)等生因“優(yōu)”獲得教師的愛之多之易,他們往往并不珍惜;而學困生因難于獲得教師的愛而總是倍加珍惜,并會成為他們奮發(fā)向上的巨大動力。學困生需要教師的愛,猶如久旱的禾苗盼望甘霖一樣迫切。轉(zhuǎn)變差生并不難,使他們成為國之棟梁也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教師能給予他們真正的愛。
學生心靈的大門一旦被打開,他們情感的洪水可能會洶涌而來,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各方面的不滿都可能對教師傾訴。這時候,教師一定要舍得時間和情感,用大海般的胸懷和慈母般的愛心,去撫平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和撲滅他們憤怒的火焰,然后再對他們循循善誘,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分析討論,追根求源,使二者心理距離越靠越近,以致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而只有心靈的共鳴才能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使學生從內(nèi)心里接受教師的說教。
3 找回自信,樹立理想
許多違紀學生自卑心理比較嚴重,因而往往會有自暴自棄現(xiàn)象。教師應(yīng)幫助他們找回自信,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樹立切實可行的理想,使他們重新認識自我,再次揚起希望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學困生和所有的學生一樣,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只是他們身上的缺點更多一些,更突出一些。教師不能只是盯住他們的缺點,而是應(yīng)該努力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以此為突破口去教育他們,改造他們。他們并不是智力不好,大都是非智力因素差。所以,只要教師找好了教育的切入點,就會大有作為。如對勞動的積極,不怕苦,不怕累;在運動會中頑強拼搏,為班級爭得榮譽等,在班級中予以表揚,鼓勵他們,并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的根源,最終使之轉(zhuǎn)變成為一名好學生。后進生不是天生就差,而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如父母離異,周圍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教育不當?shù)男撵`傷害。教師猶如醫(yī)生,只有找到病源對癥下藥,才能取得奇效。
4 跟蹤調(diào)查,及時糾正
許多學困生自制力較差,經(jīng)過一次個別的輔導,往往只能堅持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就會“舊病復發(fā),惡習不改”,這時候特別需要教師靜下心來,再次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分析他自制力不強的原因,并幫助他們制訂增強自制力的措施。而且時時觀察,有了成績,教師就大加鼓勵,哪怕一個小小的進步也不放過,因為這可能是一個成功的開始;有了錯誤,教師要及時糾正,哪怕一個微不足道的錯誤也不要忽視,因為這可能是使他走上邪路的起點?!熬\所至,金石為開?!毕嘈磐ㄟ^教師的不懈努力,違紀的學生一定能重新找回自我,走上人生的陽光大道。
當然,加強學困生的教育也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共同擔負起這一偉大而艱巨的重任,用汗水去澆灌民族的希望之花,使祖國的花園更加芬芳。
(作者單位:湖北省鄖縣楊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