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隨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fā)射,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英雄出征:圓中華飛天夢
“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zhí)行中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
“出發(fā)!”隨著總指揮莊重下達的命令,楊利偉大聲答:“是!”一個標準的軍禮,定格在共和國的航天史冊上。
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這是楊利偉歷經磨練的征服太空之旅。
1965年,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綏中縣。綏中靠近渤海灣。兒時的楊利偉,面對藍色的大海,總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鷗那樣,向著藍天飛去。
1983年,楊利偉考進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四年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終于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殲擊機飛行員。兒時的夢想成為了現(xiàn)實。
從此,他盡情地飛翔在藍天。從華北飛到西北,從西北飛到西南,在祖國的萬里藍天上,處處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楊利偉接到通知,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
楊利偉沒有想到,兒時的飛翔藍天夢想,會飛得那樣遙遠,飛向了遙遠的太空。
楊利偉為這個夢想而激動。他說:“航天員是個非常神圣的職業(yè),自己特別希望能走進這支隊伍?!?/p>
初檢通過了,楊利偉又被安排到北京空軍總醫(yī)院參加臨床體檢。然而,加入這個隊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員的選拔近乎“苛刻”,要“過五關斬六將”。醫(y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航天生理功能檢查,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特檢”: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受試者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在低壓試驗艙測試受試者上升到5000米、1萬米高空時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受試者前庭功能;進行下體負壓等各種耐力測試。幾個月下來,886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楊利偉的臨床醫(y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yōu)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軍優(yōu)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
2003年7月,楊利偉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zhí)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
征服太空:鑄華夏中國魂
從來沒有一次飛行,像楊利偉那樣,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從來沒有一次飛行,像楊利偉那樣,振奮著億萬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楊利偉進入飛船,按照規(guī)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fā)射前的各項檢查。
8時59分,0號指揮員下達了“1分鐘準備!”的口令?;鸺磳Ⅻc火。指揮人廳里充滿緊張氣氛,許多觀看飛船發(fā)射的人,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間仿佛凝固了。
楊利偉在飛船內安穩(wěn)地目視著前方,靜靜地等待著那輝煌一刻的到來。醫(yī)學監(jiān)視儀器顯示,楊利偉的心率:76次/分。據(jù)國外有關資料顯示,發(fā)射前航天員因為激動或緊張,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達到140次/分。
指揮人廳里傳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這時,屏幕上出現(xiàn)楊利偉向大家敬了一個標準軍禮的畫面。全場頓時掌聲雷動。一位老專家激動得滿眼淚花,不住地說:“楊利偉,好樣的!”
上船起飛了。從飛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楊利偉看到了深速而美麗的太空。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看到美麗的太空了?!?/p>
發(fā)射前,楊利偉參加飛船模擬發(fā)射演練。按照飛行程序,飛船起飛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艙外的“整流罩”將被拋除,航天員在此時可以看見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練時,這只能是一種想象中的景況,不會實際發(fā)生。因此,指揮大廳里的老總們誰也沒料到航天員在此時會有什么反應。
演練在進行,飛船座艙內的楊利偉在一絲不茍、忙而不亂地做著各種規(guī)定動作。程序剛剛走到3分20秒,指揮中心大廳里傳來楊利偉響亮的報告聲:“整流罩拋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專家們驚訝地問航天員系統(tǒng)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你們的航天員訓練得這么好,連這都知道?”宿雙寧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開玩笑,你都知道,他還能不知道?!”
為了這個“都知道”,楊利偉付出了太多的艱辛和巨大的努力。
“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準備階段,經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以其優(yōu)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選入“3人首飛梯隊”,并被確定為首席人選。
楊利偉全身心地投入了“強化訓練”?!帮w船模擬器”成了楊利偉的“家”。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huán)境、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yè)技術訓練場所。飛船從發(fā)射升空到進入軌道,再調試返回地球,持續(xù)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100多個。艙內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并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復演練。于是,楊利偉把能找到的艙內設備圖和電門圖都找來,貼在宿舍墻上,隨時默記。他還用小型攝像機把座艙內部設備和結構拍錄下來,輸入電腦,刻制了一個光盤,業(yè)余時間有空就放來看。
正因為楊利偉對飛船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爛熟于心,在21小時23分鐘的飛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沒有出現(xiàn)一次失誤。
飛船在飛行。舷窗外,陽光把飛船太陽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邊就是人類的美麗家園。蔚藍色的地球披著淡淡的云層,長長的海岸線在大陸和海洋間清晰可辨。
飛船繞著地球90分鐘一圈高速飛行。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儀。黑白交替之間,地球邊緣仿佛鑲了一道漂亮的金邊,景色十分迷人。楊利偉拿起攝像機,趕緊把這壯觀的景色拍攝下來。他不由得從心里騰升起從未有過的強烈自豪感,為中國人飛上太空感到驕傲。他鄭重地在飛行手冊上寫下了“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飛船飛行到第7圈時,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旗,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美好愿望。
飛船總設計師高度評價楊利偉的太空飛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別完美?!?/p>
國外媒體和航天員同行也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完美的飛行。
楊利偉在太空飛行中的杰出表現(xiàn),讓世界再次對中國及中國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