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軍
摘 要:曹植是建安時代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他作為貴公子的暢游生活,一方面反映了他與文人集團的唱和,另一方面則是他悲慘政治生活的寫照。但由于時間久遠加上史料缺乏,曹植的作品很多都存在寫作年代方面的爭議。本文則選取曹植的《侍太子坐》一詩,以其寫作年代有“建安二十三年”和“同王粲《公燕詩》時期一致”的兩種說法為出發(fā)點,通過對比、考證。最終得出作者贊同其寫作年代是“建安二十三年”的結(jié)論。
關鍵詞:曹植 《侍太子坐》 太子 年代
曹植是建安時代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學家。他的作品集有兩種:一是曹植自己親手編制;其二是在景初中明帝曹叡下令編輯的。[1]由于史料的缺乏,這兩種集本的具體內(nèi)容很難完全了解,因而其中一些詩賦的寫作年代便不能完全確定。對于曹植的《侍太子坐》詩,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認為其出現(xiàn)在曹丕成為太子后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夏天;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其同王粲《公燕詩》寫作時間一致即是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前。對此,筆者打算從以下兩點來進行考辨:
一、“太子”一詞考
“太”字有兩個意思。一為極大。在《廣雅·釋詁》中:“太,大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泰”字注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亦俗為太子?!币隇闃O,最之意。另一個用法則是作為副詞。有“過分”的意思,如大詩人杜甫《新婚別》中有:“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倍白印钡囊馑紕t更多了,在我們文章里有用的則是“孩子”條來解釋。[2]那么,兩則合在一起則有“極好的孩子”意思,即“太子”是非一般的孩子,那么就是獨尊天下的天子之子。“太子”一詞最初出現(xiàn)在《資治通鑒》的“安王十五年有‘魏文侯薨,太子擊立,是為武侯?!倍@種稱呼也只有在封建國家大一統(tǒng)的前提下,皇帝享有無上權(quán)威之時,那么他的兒子也才有可能稱為“太子”。所以,也只有在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建立大統(tǒng)一的帝國開始,皇帝的兒子才能擔當起“太子”稱呼的重任。
《侍太子坐》是曹植集中的一首游宴詩,其中描寫了曹植、曹丕等游宴的情形,此詩中景色描寫部分所占的比例在曹植的詩賦中也是不多見的。在詩的題目中運用了“太子”一詞,即是對曹丕的稱呼,首先我們要考慮一下是否是對曹丕提前的恭維呢?細想一下,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曹植和曹丕同為曹操之子,而且曹操在曹植小時候就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幾為太子者數(shù)矣”。這就說明曹植成為太子的外部條件具備;而在曹植方面,他自己也稱“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yè),流金石之功?!笨梢娝约阂嗍侵鞠蜻h大具備了成為太子的內(nèi)部條件。在兩者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只可嘆他雖然才高八斗,卻不諳政治的險惡,一意孤行,最終與“太子”失之交臂。那么至少可以判斷,曹植斷不可能在未知結(jié)果的情況下拱手將“太子”之位的寶座提前讓給曹丕,而曹植這樣稱呼曹丕,則是由于政治悲慘境遇使然而不得不低頭稱臣,那么此詩寫作的時候曹丕很有可能已經(jīng)成為“太子”。據(jù)《魏志·武帝紀》:“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庇纱丝梢酝茢?此詩應該是寫作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夏天。
二、詩中寫景同王粲《公燕詩》對比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筆者亦欲從曹植《侍太子坐》和王粲《公燕詩》兩首詩對比的角度來推定曹植詩的寫作時間?,F(xiàn)將兩首詩摘錄如下:
公燕詩
昊天降豐澤,百卉挺葳蕤。涼風撤蒸暑,清云卻炎暉。高會君子堂,并坐蔭華榱。嘉肴充圓方,旨酒盈金罍。管弦發(fā)徽音,曲度清且悲。合坐同所樂,但愬杯行遲。常聞詩人語,不醉且無歸。今日不極歡,含情欲待誰?見眷良不翅,守分豈能違?古人有遺言,君子福所綏。愿我賢主人,與天享巍巍??朔芄珮I(yè),奕世不可追。
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寒冰辟炎景,涼風飄我身。清醴盈金觴,肴饌縱橫陳。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王粲的《公燕詩》寫于曹植等駐守于鄴下的文人集團時期,在袁行霈先生的《中國文學史中》中這樣介紹王粲:“王粲的詩感情深沉,慷慨悲壯。謝靈運說他:‘家本秦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擬魏太子鄴中集·王粲詩序》)‘自傷是王粲的感情特征,貴公子的出身,遭亂流寓的遭遇,使他格外地感物興懷、憂世悲己。這是他寫詩的出發(fā)點,他的作品雖有對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負的愿望,但這些都是從個人身世的感傷中展開的。因此‘發(fā)愀愴之詞(鐘嶸《詩品》上)便成為他的主要特點。”所以在《公燕詩》中,王粲在看到歡聚的同時,也感到“曲度清且悲”。他在詩中描寫的景色雖是夏天,但“涼風撤蒸暑”則又有秋天到來之意,本是“蒸暑”、“炎暉”,但涼風和清云則將暑氣帶走,初秋涼意迎身而來?!段倪x》載王粲《公燕詩》,注云:此侍曹操宴也。操未為天子,故云公燕耳。操以建安十八年(213)春,受魏公九錫之命,公知衆(zhòng)情未順,終其身不敢稱尊。而粲詩已有“愿我賢主人,與天享巍巍”之語!粲嘗說劉表之子琮曰:“曹公人杰也,將軍卷甲倒戈以歸曹公,長享福祚,萬全之策也?!必屎蟛僖贼訛檐娭\祭酒,則以腹心委之矣。 所以,王粲說到“愿我賢主人,與天享巍巍??朔芄珮I(yè),奕世不可追?!北闶菍Σ懿俚膭裰G。然而在《侍太子坐》中曹植感到“涼風飄我身”是因為“寒冰辟炎景”,而是暑天的氣候,與王粲描寫的則有些許的不同了,并且如果曹操在座,曹植應該不會歌頌曹丕,而是會把描寫的苗頭對準曹操。最后,王粲死于公元217年春天,即是建安二十二(217)年。如果曹植《侍太子坐》寫作時間同《公燕詩》相同的話,那么曹植則不會提前預知太子不是自己而提前給自己留后路了吧?
注釋:
[1]趙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2]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79頁。
(朱軍 合肥 安徽大學中文系 230039)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