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珊
摘 要:文章針對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的專業(yè)設置和課程內容不夠合理、教師教學方法不妥造成教育和社會需求相脫節(jié)的現(xiàn)狀,提出中職計算機教學應進行的改進,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具體統(tǒ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計算機應用已經相當普及,與之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教育亦已顯得滯后,與社會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專業(yè)教師緊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專業(yè)設置和專業(yè)課程內容不夠合理、教學投入缺乏等等,這些均造成教育和社會需求相脫節(jié)。從表面看學校計算機類課程已基本上涵蓋了教學的各個層次、各個專業(yè),甚至有的班級每學期都有不止一門計算機課程。但實際上存在諸多需要改進之處。下面就對這些存在問題提出自己膚淺的看法。
一、課程設置
一般中職院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中,計算機課程作為基礎課與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相提并論,而在計算機專業(yè)中開設的計算機課則比較繁雜,如我校開設過QBASIC語言、微機維護維修、軟件工程、操作系統(tǒng)、微機原理等。教學上并沒有一個清楚的定位。一方面,所開設的計算機課大多數(shù)學生學都只學了一點皮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還造成教學資源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市場急需的計算機人才卻很難找到,使學校在適應市場的過程中十分被動。學生學完之后很多人抱怨沒學到東西,因為到具體工作時還經常什么都不會干,用人單位也有著同樣的不滿,甚至有過議論說計算機班的學生動手能力還比不過人家一兩個月的培訓班的說法。
針對這些情況,筆者主張“學以致用,急用先學”,教學應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實用的角度,而不能僅僅站在學科的角度。但并不能簡單地把知識分為有用和無用。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并不在于某個知識有無價值,而在于它的比較價值。計算機課程的設置,自然應考慮哪些課程對學生比較有價值,而非課程本身的價值。
課程對學生有無價值,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在社會上受不受歡迎,也就是說課程設置最重要的依據是市場。就如一個商店,必須考慮顧客需要什么,而不是我這個商店有多少貨物。但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呢?對此,單純的爭論是無法解決的,而是要深入的了解社會,了解人們的需求,了解市場的需要才能科學地設置計算機課程。
二、對教師的要求
首先,教師并不是百寶箱,學生要什么就有什么,市場需要什么教師就可以教什么。作為計算機教師,肩上的擔子也相當沉重。從課程設置我們可以看出,對計算機教師提出相當高的要求。他們不但要“學會學習、學會動手”,而且還要了解和熟悉市場,否則他們所教的學生將不被市場接納。
其次,無論是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還是程序設計專業(yè)課程,上機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經過大量上機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以往,教師在上計算機實驗課之前,先要“講實驗”,即把實驗內容從頭到尾講解一番,說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問題,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解決,教師還必須強調學生不要進行諸如刪除系統(tǒng)文件、修改注冊表。這種教學方法使講解和實際操作分離,不符合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教學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因此,應該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不可能教給學生終其一生的知識,只能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我認為普通院校計算機教學應定位在:計算機是一種工具。而課程的設置則應依據:學生、市場、教師三個方面科學地進行設置。基于我校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對他們的認同度,學生應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線,具備向部門主管發(fā)展?jié)摿Φ膶用嫔?這就要求課程設置要突出計算機維護、操作、應用能力和某專業(yè)基礎知識這幾方面。
總而言之,教學計劃不能一成不變,應根據社會的需要而不斷調整。
作者單位:衡水學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