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卉
中國人并不怎么敬畏自然。相反,他們喜歡改造自然,喜歡人為的東西。中國人對畸形動物情有獨鐘。越是形狀怪異的東西,就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鯽魚的變種之一——金魚就產(chǎn)自中國。1500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這一物種,自南宋時代起,他們正式開始對這一物種進行改良。
明、清時代有專門喂養(yǎng)金魚的魚池,就在皇宮附近、天安門南邊的崇文門。這個金魚池可以容納100多條金魚。在這里,人們剝掉金魚的魚鱗,給它的眼睛矯形。對其進行種種改造。而所有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它們能更好地取悅于人。
鳥兒也不例外。在中國的公園常??梢姴簧馘迯澋睦先耸掷锒继嶂鴤€鳥籠?;\子里的鳥兒大都經(jīng)過主人精心調(diào)教。如果它們能模仿其他鳥兒美妙的聲音,就會得到主人的表揚。通常,能模仿多種聲音的鳥兒最受寵愛。
中國人改造自然的想法與以石筑墻、引水成溪和制造假山假水的園林文化一脈相承。而園林文化源自中國寓言?!读凶觽鳌分杏涊d的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很好的例證。
與大自然斗爭到底的“愚公精神”與人類文化史上鮮見的“龐大工程”,即“工程文化”息息相關(guān)。歷經(jīng)無數(shù)朝代修建而成的萬里長城,從北京到杭州的隋朝大運河,都是古代中國工程的典型代表。
時至今日,中國人對自然的挑戰(zhàn)仍在繼續(xù)。首屈一指的是三峽大壩。中國人歷時50余年,建造了這個巨型湖泊。其次是耗資180億美元的“西氣東輸”天然氣工程。還有旨在解決南部洪水、北部干旱問題的“南水北調(diào)”工程。這些都是中國現(xiàn)代工程的典型代表,它們都是造福于民的工程。
這些大型工程體現(xiàn)了中國人不愿在自然面前低頭、不輕易服輸?shù)膹娏易宰鹦募八麄儼僬鄄粨系木瘛_@些舉動的背后是“人定勝天”的哲學(xué)思考,這是中國古代劉過說的話,后來被毛澤東引用。
但有時候,這種過分強調(diào)主觀能動性、連“自然秩序”都想改變的思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專家批評說,“南水北調(diào)”工程并未就水管鋪設(shè)是否對沿途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進行嚴(yán)肅的論證。
如今,“某某工程”成了中國的一句流行語。地方官員為宣傳自己的政績,大搞“首長工程”“形象工程”及“面子工程”等。但在老百姓眼里,這些都是令他們痛心疾首的“傷心工程”,是過分強調(diào)人為改造而產(chǎn)生的官僚腐敗的另一種形式。
從反面來看,“工程文化”中的人為色彩極其濃厚。
(摘自犧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