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平
現(xiàn)代教育學指出,新型師生關(guān)系應是和諧融洽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平等的。心理學家認為,教師應當扮演知識傳授者,團體的領(lǐng)導者,模范公民等多個角色。學生希望教師具有仁慈、體諒、耐心、溫和、親切等特征,新課程條件下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和愛戴的好老師,不僅需要具備一般公民的良好品質(zhì),而且需要具備教師職
業(yè)所必需的特殊品質(zhì)。那么,在新課程條件下如何構(gòu)建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呢?
一、走近學生,把學生當朋友
充分了解學生是開啟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神奇鑰匙,是師生關(guān)系和諧的基礎(chǔ)。教師要主動去接近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試著走進學生的學習中,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先做他們的忠實聽眾,再慢慢地對他們加以指引,使學生對你不再感到陌生。這樣,教師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生也愿意接近你、信任你,師生之間就能建立起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關(guān)系。
每接一批新生,我都要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興趣、愛好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工作中做到多問,多聽、多看,特別是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我總是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交談,問問他們有什么新的打算,會不會適應新班級和新環(huán)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等等;蹲下身來,放下架子,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那份和諧與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自然形成。這樣教師就會愉快地教,學生就能愉快地學。
二、傾注愛心,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老師愛優(yōu)生并不難,難的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fā)生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傾注滿腔的愛心,自然學生就會親近你。學生病了,及時給他看病或者親自把他送回家。學生病假回校,要能主動為他補課;時時注意天氣情況,提醒學生添減衣服……這些事雖小,但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很深的。我們送出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更多的真心回報。
三、言傳身教,當學生的榜樣
陶行知先生說過:“以教人者教己”。此話道出了做教師的兩點起碼的標準:一是做教師的態(tài)度,應該做一個在學生中有良好師表的教師;二是做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師能。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用自己的德行去影響教育學生。
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做物理作業(yè),我在黑板上把題寫出來,寫完后,讓同學們照著黑板做,一會兒,有些同學就開始過來批改,我一看,立刻火冒三丈,大聲訓斥道:“你們怎么做的,我要求畫電路圖用鉛筆和直尺,為啥不用直尺?”一個膽子稍大點的學生就用極低的聲音說:“老師,你也沒用呀?!蔽乙宦?既生氣又覺得好笑:是啊,自己就沒給學生做出表率,又怎么去要求學生呢?我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剛才的電路圖用直尺全都畫好。從這件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們的模仿性極強,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從那以后,我就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寫好作業(yè),我首先自己寫好教案、理論筆記、寫好自己的板書等,教育學生看到紙屑及時撿,我發(fā)現(xiàn)教室地上有紙、有粉筆頭或者清掃衛(wèi)生的工具沒放好,我都會當著同學的面把它撿起來。在我的影響下,學生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按著我的要求做。學生在接受老師授教的知識外,也在不斷地學習著老師的德與行。
四、“授之以漁”,當學生的引路人
新課程改革倡導“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是我國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傳統(tǒng)教學一直是學生聽、教師講,教師一個勁兒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學生根本不用去動腦想,只需會寫、會背就行,至于為什么,很少有學生去探究。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滔滔不絕、學生卻什么也沒聽到。在新課改中,教師不再是統(tǒng)治者,而是學生的引路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與教師一起提出問題,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經(jīng)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了獲得新知的喜悅。知識是教不完的,方法是可以傳授的,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也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新課程條件下如何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個性不一的未成年人,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guān)系,需要我們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地去尋找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式和方法,方可構(gòu)建一種和諧、溫馨的師生關(guān)系,從而有效地推進新課程的實施與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邵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