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賞識教育、激勵教育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改”的客觀要求。教育實踐也一再證明:一個不善于贊美學生的教師,很難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很難獲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也很難成為一位名師。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卓有成效的贊美學生呢?
1.目的上:教師贊美學生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四有”新人。(1)溝通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增強教育效果;(2)激發(fā)學生三性(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三心(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實現(xiàn)學生三學(想學、會學、樂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能動作用;(3)發(fā)展學生強勢智慧,開發(fā)學生特殊潛能,強化學生個性優(yōu)勢;(4)營造和諧氛圍,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基于此,教師贊美學生必須明確目的、純正動機、戒除雜念。為討好學生、求家長辦事、接受學生禮品、掩蓋自己缺陷而曲意迎合學生甚至阿諛奉承學生,是對學生靈魂的侵蝕,是對真善美的褻瀆。
2.作用上:教師的贊美具有激發(fā)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的神奇功效。教師是學生眼里的圣賢,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來調(diào)節(jié),“三觀”需要教師來培養(yǎng),“三心”需要教師來呵護,需求需要教師來滿足。教師的贊美是對學生某種行為的肯定、欣賞和誘導,對學生來說無異于心情上的“調(diào)節(jié)器”、精神上的“加油機”、前進路上的“航標燈”、行為方式的“校正儀”。相反,教師如果對學生長期冷落疏遠或經(jīng)常訓斥挖苦,足以從根本上摧毀學生的“三心”,使學生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3.要求上:教師要想隨時隨地真誠的贊美學生,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做到“六個一”,即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一種悅納他人的美德,一顆關愛學生的心靈,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張慣于表達愛的嘴巴,一種與人為善的習慣。與傳統(tǒng)教育比,素質(zhì)教育的優(yōu)勢就在于“眼里有人”:尊重人的個性、滿足人的需求、促進人的發(fā)展。馬卡連柯指出“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因此,教師必須尊重、賞識和悅納自己的學生,既要正視、寬容和理解學生的缺點,又更要發(fā)現(xiàn)、鼓勵和贊美學生的閃光點。
4.方式上:教師應該依據(jù)不同的學生和情況給予不同的表揚,表揚方式應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如對見義勇為、拾金不昧、高考狀元等情況就應著重表揚,甚至要發(fā)證書發(fā)獎金,以取得轟動效應;對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對特殊學生如貧困生和單親生,適合采用隱蔽的表揚方式。常用的精神鼓勵和物質(zhì)獎賞方式有:開表揚會、上光榮榜。教師的肢體語言也是重要的方式,一個肯定的手勢、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都足以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贊美之情和關切之意。
5.時間上:教師贊美學生應該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堅持經(jīng)常,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早上贊美學生,帶給學生一天的好心情;課上贊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樂趣和思考。教師只有經(jīng)常贊美學生,才能為學生源源不斷地注入精神動力。一般來說,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學生和后進生要及時贊美;對自卑生、敏感生、貧困生和單親生要注意贊美的時機和場合;對虛榮心強而缺少實干精神的學生的應該寓批評于贊美之中。
6.空間上:教師贊美學生的場合應該是宜公則公、宜私則私。公指公開場合,包括學校、班級、小組、家庭等;私指私下談心、家訪等。對有關集體利益和榮譽的情況,宜公開贊美;對具有個性化的學生以及與自己關系密切的學生宜私下表揚。比如教師在路上遇到學習較差但有進步的學生,應拍著學生肩膀說“最近一段時間你學習進步好快呀,昨天語文考了70多分呢!老師相信你,下次準能考個好成績!”這種私下贊美往往比公開表揚更有效。同時公開贊美和私下表揚如能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7.廣度上:教師贊美學生要有群眾性和廣泛性。要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班團干部之間、同學之間彼此欣賞共同贊美的良好氛圍,從而使教師的單口贊美升華為師生的群口贊美。這種集體贊美之風使每個人都沐浴在團結(jié)向上、彼此欣賞、學有榜樣的氛圍之中,有利于把贊美的作用推向極致。為此應做到三點:(1)培養(yǎng)辯證思維,使人們一分為二,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2)培養(yǎng)學生的博大胸懷。因為沒有博大的愛做基礎,人們相互之間的贊美就會異化成一種恭維和討好,就喪失了贊美的本質(zhì)和應有的效應;(3)培養(yǎng)學生的賞識意識和賞識能力,使每個人都能夠賞識借鑒他人的長處。
8.深度上:贊美學生最好是指名道姓,詳實具體,細致入微,有很強的針對性。否則,蜻蜓點水、囫圇吞棗無異于隔靴搔癢、泛泛而談,人人表揚等于誰也沒有表揚。心理學指出,人都有被尊重和被重視的心理需求,對這種需求的追求和滿足,是人們走向進步的階梯。教師具體地、指名道姓地贊美學生,學生感到老師了解他重視他,從而會以更大的努力回報老師。因此教師應做到:(1)與學生打成一片,在瑣碎的學習生活中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2)軍訓、勞動、運動會、郊游等重大活動教師必須到場,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3)養(yǎng)成腦勤眼勤腿勤手勤的好習慣,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
9.態(tài)度上:教師贊美學生應該是一種愛心流露、真情告白,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出于實感、表達真情,應該是坦率真誠、密切友愛、公正無私。否則,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贊美學生應注意四點:(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教育性,切忌漫無邊際、東拉西扯;(2)口氣要親切,情感要真摯,要傳達教師的拳拳之心和濃濃愛意,要震撼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共鳴;(3)態(tài)度要真誠,表情要自然,既不要過于嚴肅和死板也不要嘻嘻哈哈嬉皮笑臉;(4)神態(tài)要專注,目光要和藹,講話要親切,最好是兩眼注視學生,否則,眼神游離、東張西望、環(huán)顧左右而言他,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
10.策略上:教師贊美學生應該從實際出發(f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zhuǎn)移;應該遵循規(guī)律,講究時機場合技巧和方式;應該靈活機智,因人因事因地地進行,適時適度適當適宜地展開。為此,教師贊美學生應注意七點:(1)贊美于細微之處;(2)贊美于需要之時;(3)贊美于關鍵之點;(4)贊美于意料之中;(5)贊美于期待之中;(6)贊美于批語之中;(7)贊美于學生之間;(8)贊美于教學之余。
作者單位:河北省昌黎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