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李君
[摘要]《筆生花》的作者邱心如認(rèn)為《再生緣》中的孟麗君才容節(jié)操皆備,但是她當(dāng)朝辱父欺君,這不忠不孝是孟麗君美中不足之處。所以作者要另著一部《筆生花》,塑造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女性。不過邱心如在遵守傳統(tǒng)思想的同時,也不滿于現(xiàn)實秩序?qū)ε硬拍艿膲阂郑谧髌分袩崆橘濏炁拥牟拍?,同時也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女子生活的各個層面,表現(xiàn)女子的不幸命運。作品通過描寫了不可調(diào)和的妻妾矛盾,委婉表達了作者不贊成男子多妾,渴望建立一夫一妻制的愿望。
[關(guān)鍵詞]《筆生花》;邱心如;女性世界
《筆生花》以明代正德至嘉靖末年數(shù)十年的政治風(fēng)云為背景,敘述了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愛情故事。女主人公姜德華與男主人公文少霞已有婚約,恰逢正德皇帝選美,姜德華被選人宮,進京途中被狐仙所救,改裝出逃,后來中狀元,與未婚夫文少霞同殿稱臣。姜德華以自己的才能和膽量平定了宸濠的叛亂,迎接嘉靖帝繼位并很好的解決了嘉靖帝繼位后的承統(tǒng)問題,深得皇帝寵愛,官拜首輔。姜德華在與文少霞相處中不斷被試探,最終被識破真身,不得已脫下男裝,奉旨完婚。她于歸后心甘情愿的盡女職、婦職,在父母跟前百般孝順,以不妒試圖調(diào)和閨房。
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她創(chuàng)作《筆生花》的本意是想糾正《再生緣》的種種不妥。在邱心如看來,《再生緣》“文辭婉約原非俗,翰藻風(fēng)流是可觀。評遍彈詞推冠首,只嫌立意負(fù)微愆。劉燕玉,終身私定三從失,怎加封,節(jié)孝夫人褒美焉?《女則》云:一行有虧諸行敗,何況這,無媒而嫁豈稱賢?酈保和,才容節(jié)操皆完備,政事文章各擅兼。但摘其疵何不孝,竟將那,劬勞天性一時捐。閱當(dāng)金殿辭朝際,辱父欺君太覺偏?!彼J(rèn)為劉燕玉私訂終身、無媒而嫁,有違《女則》;孟麗君當(dāng)?shù)钷o朝,不認(rèn)親娘,辱父欺君,不忠不孝。這些都是《再生緣》的“美中之不足”,所以她要“翻其意更新調(diào)”,作一部矯枉補正的《筆生花》。她要在正面人物身上表現(xiàn)出封建倫理道德的力量,我們可以看到書中的奸臣往往十惡不赦,而忠臣則十全十美。惡婦總是善妒不貞,烈女則處處合于婦道。
作者集中筆墨塑造了一位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女子即女主人公姜德華。她孝順父母,為了父親毅然同意人宮,后來又每夜齋戒焚香為父親乞求子嗣。她文武多才,在遭逢叛亂時帶兵重整山河。而且她改裝后,依然處處表現(xiàn)出閨秀女子的教養(yǎng),從不與男子同席吃飯,當(dāng)表哥謝春溶無意碰到她的手臂時,她羞憤到要拿刀砍掉自己的手臂。復(fù)裝之后,她孝順公婆,用寬容不妒來調(diào)和閨房。因此被嘉靖皇帝封為“忠孝英烈女侯”。
這些都表明,《筆生花》似乎是一部旨在宣揚封建倫理道德的作品,但細(xì)讀《筆生花》,我們不難從中發(fā)現(xiàn),邱心如在遵守傳統(tǒng)思想的同時,也不滿于現(xiàn)實秩序?qū)ε硬拍艿膲阂?,她不僅在作品中熱情贊頌女子的才能,而且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女性生活的各個層面,表現(xiàn)女性的不幸命運。
一、張揚女性的非凡才識和過人膽略
鄭振鐸先生曾經(jīng)指出,《再生緣》《筆生花》等彈詞在內(nèi)容上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處處為女性張目”。這可以說是女作家彈詞一個非常普遍的主題。女作家們往往將自己的愿望、理想寄托在作品中。在她們筆下女主人公們總是光彩四射,才華卓絕,是全書真正的主角。這是女作家們對壓抑女子才能的現(xiàn)實秩序的一種曲折反抗。
如果說姜德華的易裝出逃時是出于無奈,那么最后要她脫下男妝,她已是極不情愿了。她千方百計的逃過未婚夫的多次試探,最后被識破時,她的心情十分懊惱。姜德華此時的心境,與作者試圖矯正的孟麗君被迫易裝時的心情,可謂如出一轍。在這位全忠全孝的女子身上也有不遵守女則的一面。
二、突出表現(xiàn)了各個階層女子的不幸命運
《筆生花》中真實再現(xiàn)了女性生存的現(xiàn)實,反映了女子們在社會中的被動狀態(tài)和悲慘命運。在世俗人眼中,為后作妃是女性所能達到的最高“榮耀”,以為那是值得艷羨的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的極樂生活,而作者卻認(rèn)為“這般榮貴不如無”,因為“長門一入深似海,厚薄君恩轉(zhuǎn)眼更!“進來多是紅顏女,出去皆成白首人”。在皇宮中就算貴為太后,依然處于被動地位,書中的太后因為皇帝不是她親生的,半年都見不上皇帝一面,備受冷落,猶如身處冷宮。更有后妃爭寵,最后兩敗俱傷的。書中寧嬪與端妃爭寵,在她們的爭寵陰謀中嘉靖帝險些喪命,最后寧嬪被賜死,端妃也從此失寵。
“皇帝選美”也給女子帶來了很多災(zāi)難。書中第五回描寫了正德皇帝降旨后民間一派混亂,“也有的,希圖以女求榮貴,自報花名到鳳樓。也有的,慣常嬌生難割舍,東藏西匿懼還愁。還有那,民間女子忙婚配,誰愿意,選去深宮賦白頭?!币粫r間“滾滾愁云生宇宙,紛紛怨氣滿乾坤”。姜德華就是因為父親與選美官員有隙,在姜府被軍隊包圍,父親被捆的情況下,為了救父,已有婚約的她不得不答應(yīng)人官,以至于在進京途中三番兩次的想要自盡。作者通過書中人物對這樣的皇帝表示了不滿。如姜近仁對杜太守這樣說道,“為何一變昏迷至此耶”,“律載,官民不許娶有夫之女為妻,難道圣上反不講此理!,,文少霞則罵道:“何事昏君徒好色,江山不重重嬋娟?!?/p>
為后為妃的尚且如此,平常百姓家的女子更是地位低下,凡事都不能自主。作品中的婢女常常會被主人作為賞賜嫁給家奴或者作為禮物送給別人作妾。就算作為大家閨秀也難逃相同的命運,書中的文太太一向精明能干,卻只憑丈夫的一封書信就把女兒遠嫁他鄉(xiāng),在與女婿未曾謀面的情況下,竟讓佩蘭上了“賊船”,佩蘭發(fā)現(xiàn)受騙后,只得投江自盡。
又如文家的兒媳步靜娥十三歲便失去父母,因為是女子所以沒有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而繼兄嫂對她又非??瘫 U熳鲞@做那,忍饑挨餓,有病繼兄嫂也不給她治,所以本來一位美貌的小姐,變得面黃肌瘦,體弱多病,過著寄人籬下的屈辱生活,受盡欺凌。嫁到夫家后一開始的生活還可以,后來丈夫娶了一位美妾,在她的挑撥下,丈夫?qū)λ泊蟛蝗缜?,她只能在憤懣與眼淚中度日。
姜九華是姜德華的大姐,因為生母是位不識時務(wù)又不會做人的妾,使她也得不到眾人的寵愛。后來嫁給吳公子,夫婦二人恩愛有加,婆婆對她也很是疼愛,但是有一次她的母親來探望她時,說話得罪了公公的寵妾,從此成為寵妾的出氣筒,備受虐待?!俺H諉?,冷炙殘羹難下咽,煎熬得,芳容憔悴瘦腰肢?!逼牌湃ナ篮?,寵妾當(dāng)家后,更是度日如年,最后還被與人通奸的寵妾誣告毒死公公,陷入監(jiān)牢。女子作為正妻有許多不如意,作為妾的命運更加悲慘。姜九華的母親花氏試圖與族人合謀侵吞姜家財產(chǎn),姜公知道后大怒,舉鞭就打,“揮去不分頭與面,狂風(fēng)驟雨疾施行”,直“打得妖嬈體遍傷,面腫額青鮮血注,淚珠滾滾濕衣裳?!笨谥羞€說道:“縱便教,打死何妨誰抵償”,在眾人的勸說下,花氏雖然撿了條性命,但從此被鎖進幽房,最終還是上吊自盡了。文少霞娶沃良規(guī)后,兩人不睦,文少霞也多次將她囚禁,最后沃氏在臨產(chǎn)之日痛苦死去。
三、對妻妾制度的反思
在明清男性作家的敘事作品中,為人妾者多數(shù)具有一副美麗而哀怨的模樣,而妻子多扮演“醋葫蘆”的妒婦角色,這已成為當(dāng)時流行的一種類型化描寫的模式。但是女作家筆下的妻妾形象卻并非如此。她們筆下的妒婦、悍婦往往是妾而不是妻,雖然不免有維護儒家正統(tǒng)之嫌,但是她們同時對作妾女子給予了很大的同情,并不是一味地寫“妒”描“悍”,而是透過這種表象分析她們形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受妻妾制度的逼迫不得已而為之,而且結(jié)局都很悲慘,令人同情。從而更真實地反映出這一女性群體的生存困境。
與描寫正人君子都是一夫一妻的《天雨花》不同,《筆生花》中的男子總是有妻有妾,這被多數(shù)研究者認(rèn)為這是作者思想保守的緣故?!豆P生花》中的這些妻妾為了各自的利益總是明爭暗斗,家庭矛盾接連不斷。如姜近仁有一妻三妾,妻莫氏,妾花氏、柳氏和燕氏。平時花氏就恃寵作威作福,姜近仁總是爭一眼閉一眼。終于有一次姜近仁被捕入獄,花氏在家大肆興風(fēng)作浪,欺壓正妻謀奪家財。又如文家大公子自從娶了楚氏為妾之后,便棄舊憐新,與結(jié)發(fā)妻子大為不睦。鬧得母親也一直哀聲嘆氣。妻與妾、妾與妾之間不睦,在作品中處處可見。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丈夫文少霞也有兩位小妾,因此家中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了許多矛盾。姜德華這位文才武略的女子,試圖調(diào)和家庭矛盾使婚姻達到理想狀態(tài)。
文少霞與有表妹姜德華已有婚約,但姜德華被選人宮,少霞自覺婚姻無望,心灰意冷之際,負(fù)氣出走。途中遇到慕良純,在她母親的一再搓合下,空虛的少霞與她結(jié)合了,但是文少霞的母親不承認(rèn)她的地位。文少霞被迫上京趕考之后,她先是被拐騙,接著又被拐賣為娼,最后被賣為丫頭。因為反抗,她被鴇母灌了啞藥。此時她已懷有文少霞的骨肉,生活很凄慘。后來遇到已中狀無的男裝姜德華后,才有容身之地。姜德華與她情同姐妹,治好了她的啞病,并善待她的兒子。按理說有這樣的姐妹情誼,她們在將來的共同生活中很有可能仿效上古娥皇女英的故事,姐妹共事一夫,和睦相處。甚至在一些彈詞小說中不乏這類情景:經(jīng)過種種磨難,新郎與幾位佳人同時成親,花燭之夜姐妹們互相禮讓,誰也不肯讓新郎先進自己的房門。但這樣的“和睦”情景并未在《筆生花》中出現(xiàn),慕容純一直以為是文少霞將她賣掉,懷恨在心,后來雖然事實得以澄清,并且在姜德華的一再努力下,她與文少霞也“和好如初”,但是爾后的生活證明,她雖也是名媒正娶的結(jié)發(fā)妻子,但地位根本不能與姜德華相比。其實她早已得不到丈夫的寵愛,而姜德華在懷孕后對她疏于問顧,這也使她心生不滿,但這些她都可以忍受,她還有個希望就是兒子霞郎,但是霞郎始終得不到父親的疼愛,姑媽提親父親不允,而且還將世襲的爵位傳于侄子。這一切都讓慕良純的不滿一點一滴的累聚著,最后終于通過她的兒子霞郎與姜德華姓姜的兒子姜文彩產(chǎn)生的沖突得以表達,文彩在母親面前哭訴哥哥這樣罵他:“道我為何從母姓,只因出跡屬娼門。有何珍貴誰稀罕,似這等,三姓家奴羞死人。又罵祖翁無道理,外孫怎當(dāng)?shù)沼H孫?歡娛假借終何用,少不得,姜是姜來文是文。今日便教承御賜,他年不免亂家庭。一時攆逐歸宗去,那時節(jié),文姓相容須不能。管取兩頭無所著,無名少姓莫稱尊。”姜德華一時被氣得發(fā)癡呆。
文少霞在慕純良被人騙走之后,又娶了一位妻子沃良規(guī),與姜德華的寬容不妒,慕良純的溫柔隱忍不同,沃氏兇悍欺夫,剛過新婚便與文少霞不合。后來姜德華身份被識破,沃氏更是與文少霞鬧得不可開交,不準(zhǔn)他們成親,因此多次被丈夫囚禁。姜德華每次都為其求情,將其放出,希望能用言行感化她,但終以失敗告終。被囚禁的沃氏在孤單寂寞氣憤中日夜哭罵文少霞的無情“因而得病,飲食全減,憔悴十分?!逼牌乓娤眿D病危,勸兒子去探視一下,文少霞卻說:“恁樣婦人,那得便死,果如母親,那倒是家門大幸了。似些不賢,便作幽囚致死,亦是理所當(dāng)然。難道有甚罪過?誰敢胡言議論?”沃氏最終在臨產(chǎn)之日歸天。姜德華想用不妒來感化沃良規(guī),在文中也沒有行得通。
文武雙全、才智過人的姜德華,想用姐妹之情、不妒等來與丈夫的其他女子和平相處,但她沒有成功。至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筆生花》與《天雨花》在對待妻妾問題上是何等一致,《天雨花》通過一夫一妻的幸福生活,向人們展示了理想的婚姻狀態(tài)。而《筆生花》則通過一妻多妾難以調(diào)和的家庭矛盾,來反襯一妻一妾的幸福。從而委婉表達了作者不贊成男子多妾,渴望建立一夫一妻制的愿望。